高层建筑勘察中控制性勘探孔深度问题讨论.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329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建筑勘察中控制性勘探孔深度问题讨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层建筑勘察中控制性勘探孔深度问题讨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层建筑勘察中控制性勘探孔深度问题讨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层建筑勘察中控制性勘探孔深度问题讨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层建筑勘察中控制性勘探孔深度问题讨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勘察中控制性勘探孔深度问题讨论.doc

《高层建筑勘察中控制性勘探孔深度问题讨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建筑勘察中控制性勘探孔深度问题讨论.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层建筑勘察中控制性勘探孔深度问题讨论.doc

高层建筑勘察控制性勘探孔深度的讨论

杨昌绣孙会哲贾文华

(中兵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石家庄050011)

摘要:

本文讨论现行规范框架内几种控制性勘探孔深度的估算方法,对其适用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计算参数假设值。

通过工程实例,对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变形比;应力比;简化公式;经验公式

0引言

高层建筑一般是指层数超过7层,或高度超过24m的建筑物,其中7~9层为中高层,10~30层为高层,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

中、小高层多采用框架结构或短肢剪力强结构,高层则使用框架剪力墙或纯剪力墙结构,近年来采用钢结构的建筑也大量出现。

基础形式大多采用箱(筏)基础,刚筋混凝土基础底板厚度多在1m以上,有的还配有倒置梁。

这样的结构体系整体刚性好,抗变形能力较强,对于不大的地基差异变形,通过其结构体系调整可以消化掉一部分。

对高层建筑而言,设计等级均为甲、乙级,需按地基变形进行设计。

对应的岩土工程勘察,所布设的勘探孔按二种情况考虑,一是一般性勘探孔,以揭穿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原则,一般深度为基底下0.5~1.0倍基础宽度;再就是控制性勘探孔,其深度必须满足地基变形验算要求,深度过小不能满足要求,是不合格工程;深度太大则无谓增加勘察成本,同时还会降低投标的竞争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现行规范框架内,以下几项规定(强制性条文)至关重要,是制定勘察方案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地基规范3.0.2.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勘察规范4.1.18.

(2):

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高层建筑勘察规程4.1.4

(1):

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的计算深度。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9.2.9: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应大于复合土层的厚度,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中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的有关规定。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3.2.321):

控制性孔应穿透平面以下压缩层厚度。

由于体制和历史原因,我国现行的几部规范(程),对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定义原则基本一致,但在具体操作实施中,又体现出各自的特点,目的是将变形计算这一复杂问题简化,以利于岩土工程师在实际工程中方便使用。

鉴于理论依据和考虑因素不同,各规范给出的方法(公式)存有差异,形成目前“五部规范四种提法”的现状,对同一项工程,不同的工程师在制定勘察方案时,往往会给出不同的控制性勘探孔深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有哪些因素在发挥作用,分析并深入讨论这些问题,对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勘察方案会有帮助。

1地基变形影响因素

控制性勘探孔深度以控制地基变形计算深度为原则,所以,有必要对决定变形计算及计算深度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以利于勘察方案既安全合理又简便实用。

(1)地基土的压缩性

根据土工试验得到的压缩系数,可划分为高、中、低三类,不同压缩性的土,变形计算深度是不同的,压缩性越高,相应的变形计算深度越大。

这方面,高规的经验公式法给出了一个经验系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包括压缩性等土层特性对压缩层深度的影响,其他的计算方法对该因素基本忽略,地基规范则认为,地基土类别对压缩层的深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

但是,自然界中完全均质的地基很少,地基压缩层往往是由具有不同压缩性的多层土构成,按照变形比法的计算思路,其不同组合对地基变形计算深度或多或少会产生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持力层为压缩性较高的土层,而下卧层压缩性较低,这种地层组合比较容易达到稳定标准,反之亦然。

(2)基础宽度

基础宽度大小对压缩层深度的影响较大,这一点在土力学的等应力线图上(Boussinesq解)有直观表达。

在荷载相同条件下,基础宽度越大,地基压缩层深度也就越大。

地基规范的简化公式中,基础宽度表达最为直接,是唯一的变量,按照地基规范条文说明,该表达式有实测和试验数据支持。

另外,经验公式法也考虑了这一因素,直接与经验系数成倍数关系。

可以说,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基础宽度的影响是公认的。

(3)基底压力

按照土力学理论,基底接触压力越大,地基中的附加应力也就越大,而地基的压缩变形是由附加应力引起的,随着深度增加,当附加应力衰减到一定程度,对地基变形不能产生影响时,即可将该深度视为变形计算深度。

对于基底压力的影响,在勘察规范的应力比计算公式中是主要控制因素,而地基规范的变形比法则认为:

对一定的基础宽度,地基压缩层深度不一定随着荷载P的增加而增加。

在这个问题上,二部规范的观点存有一定的差异。

(4)计算点位置

高层建筑平面形状各异,有方形、圆形、矩形及不规则形状等。

在不同部位之下地基中,其应力分布和大小是不同的,从而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亦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基础中心点计算深度最大,边点次之,角点最小。

相应地,布设在不同部位的控制性勘探点深度也就有所不同。

例如,常见的“板楼”用整体倾斜控制,控制性勘探孔布置在基础的角点部位,深度要求较浅,而“塔楼”中心点要求有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就要相对大一些。

(5)基础埋深

由于抗震、人防和使用功能的要求,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地下室。

近年来城市土地稀缺,建筑地下部分层数和深度呈现增大的趋势,对建筑地基,勘探孔有效深度从基础底面起算,基底以上钻探不是有效进尺。

所以,基础埋深越大,勘探孔的深度亦随之增加。

但另一方面,地基变形计算时,基底压力取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随着基础埋深增大,附加压力变小,相应的计算变形量亦随之减小。

除上述因素之外,诸如基础结构、形状也会对地基压缩变形深度产生影响;另外,工程施工速度等因素也间接地发挥作用,但都不是主控因素,在此不一一列举。

2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讨论

控制性勘探孔深度与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控制性勘探孔取决于地基变形验算深度。

看以下二个公式:

(1)

(2)

公式

(1)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分层总和法变形计算公式,从基础底面起算,当满足公式

(2)

条件时,即可认为达到计算深度。

用文字表述公式②的含义是:

自某一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Z的土层计算变形值小于等于0.025倍的累计变形值,以此作为计算深度的下限。

相应的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该等于或略大于这个深度。

分析

(2)式中诸项因素,关键是△Z厚度的变形量,因为对某一计算点而言,在△Z之上的计算变形量是一定的,而△Z厚度的变形量与二个因素有关,一是随深度衰减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残余值,这个值相对固定;再就是取值厚度,厚度越大越大,也就越不容易满足②式的要求,反之亦然。

把么,△Z取多大合适呢,从地基压缩的概念考虑,这个值与基础宽度大小有关,小尺寸的独立基础和条基厚度比较小,相比之下,高层建筑的厚度就大的多。

通过一些工程事例和试验实测,经统计分析试算,得出以下经验公式:

(3)

公式(3)表达的函数以基础宽度b为变量,由于是对数关系,当b达到一定值后,△Z增长趋缓。

对高层建筑而言,常见的基础宽度15~30m,对应的△Z=1.1~1.3m,地基规范表5.3.6中,当基础宽度大于8m,△Z一律取1.0,这是一个大致的数据,比公式③计算结果略小一些。

但是,从计算与使用过程考虑,地基变形计算深度与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又有顺序上的差别。

在勘察程序上,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在勘察实施之前的方案制定时即已确定(不排除个别调整,但不能普遍改动),而变形计算则是在勘探工作完成后进行地基评价中出现,这种顺序上的倒置,使得变形计算需进行如下若干假设。

(1):

在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基底压力值不易获取准确的数值,可以按照建筑层数进行估算。

按照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每层的荷载可取17~20kPa,纯住宅取较低值,商务建筑取较高值,底商结构的取中值,这样的估算结果有一定的安全度,用于地基计算是可以的。

(2)如果设计方面只给出地下室层数,而没有标明具体深度,可按一层3.5m,二层8m,三层12m的深度考虑,这个深度已包括基础底板和每层顶板的厚度,误差不会很大。

(3)高层建筑荷载大,小尺寸的独立基础无法满足要求,多采用箱(筏)基础,底板(筏板)平面尺寸与建筑平面尺寸基本一致,特殊情况下有基础外挑或上部结构突出的情况,但不常见。

如果设计方面没有给出基础尺寸,则确定勘探孔深度所需的基础宽度b可按建筑平面图划定的建筑宽度考虑,不规则形状等代为方形,取边长。

以上的假设条件,会使变形计算结果或多或少产生误差。

所以,看似严密的计算结果,在实际应用于控制性勘探孔深度时,也只能是一种估算值。

为了简化计算,地基规范还给出了一个简化的公式,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1~30m范围内时,基础中心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可以按下式考虑:

Zn=b(2.5-0.4lnb)(4)

公式(4)是根据设有分层深标的载荷试验和31个工程实际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的,具有95%的置信度,公式中唯一变量是基础宽度b,工程中比较容易掌控。

另外,该公式代表基础中心点的计算深度,对于角点的计算深度偏于安全。

3控制性勘探孔的其它确定方法

上述地基规范给出的方法称之为变形比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推算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都是现行规范规程所推荐,具有各自得特点,在此一并分析。

(1)应力比法

应力比法源自前苏联的127-55规范,在我国沿用多年,有大量的工程经验,现在仍为勘察规范、桩基规范和复合地基规范所采用。

按照土力学理论,地基中的竖向力有二种,一是由于土体自重产生的自重应力,随深度而增加。

另一种是附加应力。

在矩形面积均布荷载作用下,土中任一深度处的附加压力等于基底接触压力乘以附加应力系数,其中的附加应力系数α值与矩形尺寸(L/b)和计算点深度(Z/b)有关,当基础尺寸L、b一定时,取决于计算深度Z,深度越深附加应力就越小。

应力比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认为经过一定深度的衰减,附加应力值已经比较小,不足以引发土体产生变形,这个深度即可认为是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其表达为:

(5)

或:

(6)

式中的值视土的压缩性而定,对高压缩性土(a1-2≥0.5Mpa-1)取0.1,中、低压缩性土取0.2。

应力比法相对简单明了,但用于实际工程亦需要做若干假设,包括基底压力、基础尺寸、土的重度等,这些计算参数变异范围有限,采用假设值得出的计算结果误差不大,从实用角度考虑,应力比法用于方案制定阶段是可行的。

(2)经验公式法

经验公式法来自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该规程对控制性勘探孔深度采取了比较宽泛的规定,可按应力比法亦可按变形比法计算,原则是深度应超过变形计算深度。

在不具备变形计算条件时,可以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7)

与地基规范中简化公式不同的是,公式(7)引入了以下二个参数:

1)—与建筑层数或基底压力有关的经验系数,勘察等级为甲级的取1.1,乙级取1.0,其含义是:

重要建筑慎重考虑,勘探孔适当加深。

2)—与土的压缩性有关的经验系数,和土的成因年代、密实度、地下水等因素有关。

该规程表4.1.4中给出了的范围值,如何选取依赖于对工作地区勘察实践经验的把握,地质条件较好时取较小值,反之取较大值。

实际工程中,建筑地基往往由多层土构成,不同土层的值是不同的,对此,可以将基底以下1.0倍基础宽度范围内的各层按厚度进行加权,取加权平均值为计算用值。

公式(7)由于增加了二个系数,特别是考虑了土层性质的因素,使其在原理上较公式(4)合理一些,也比较简便易行,在有经验地区,如大、中城市的岩土勘察中被广泛采用。

4复合地基

高层建筑由于荷载较大,天然地基往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故多采用复合地基或桩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