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工资等级结构PPT推荐.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96047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工资等级结构PPT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五章工资等级结构PPT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五章工资等级结构PPT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五章工资等级结构PPT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五章工资等级结构PPT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工资等级结构PPT推荐.ppt

《第五章工资等级结构PPT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工资等级结构PPT推荐.ppt(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工资等级结构PPT推荐.ppt

12345678支付工资(元月)职位评价分数企业工资等级的设置据职务评价所评出的分数,每隔50分的一个区间便成为一个职务等级.同一等级的职务将付给相同的工资,大大简化了管理.职级划分的区间宽窄及职级数多少的确定并无统一的规则,将取决于诸如结构线的斜率、职务总数的多少及企业的工资管理政策和晋升政策等因素。

图中反映每一工资等级只有一个单一的工资值,实际形成了一岗一薪制度。

12345678工资水平(元/月)工资等级最高工资线工资线最低工资线工资等级结构模型实例三、工资等级结构的要素目前,在工资等级结构的设计上,主要采取工资结构模型。

在介绍工资等级结构的设计之前,首先剖析工资等级结构的构成要素。

工资等级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

工资等级数目,目标工资(每个或每级职位的目标工资,常称为中点、基准点),工资级差(工资等级中相邻两个等级的目标工资之间的差额),工资幅度(每级职位工资的浮动幅度(以目标工资为中点,工资最低点与最高点之间的差额),重叠情况(相邻两级别间工资带的重叠程度),公司内采用的工资结构数量1、工资等级数目:

企业的工资等级结构由多少层级构成。

与企业规模、性质、组织结构、工作复杂程度、工资级差等有关。

企业的工资等级多在7-10级之间。

随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岗位等级数目的减少每个级别之间的薪资幅度拉宽,同一岗位等级之间的工资差距加大,这就促使“宽带薪酬结构”的形成。

2、目标工资与工资幅度目标工资(中点、基准点):

据确定的具有竞争力的工资水平设定,反映了公司对于某职位所确定的工资水平,其具体数据取决于公司的薪酬思想及其信息来源。

其设计原则是:

目标工资水平应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员工在其工作达到规定的标准时应该得到的工资。

工资幅度(工资区间):

在某以工资等级内部允许工资变动的最大幅度。

不同工资等级的工资变动比率通常可在10%-150%之间。

变动比率的大小取决于特定职位所需的技能水平等综合因素,所需技能水平较低的职位所在的工资等级变动比率较小,所需技能水平较高的职位所在的工资等级变动比率要大一些。

3、工资级差:

工资等级中相邻的两个等级工资标准之间的差额,它表明不同等级的工作由于其复杂和熟练程度不同,支付不同的报酬。

工资级差可用绝对额、级差百分比或工资等级系数表示。

4、工资等级重叠度:

在两个相邻的工资等级之间,工资等级之间的交叉或重叠程度。

四、工资等级结构的设计步骤1、依据薪酬调查确定市场工资水平2、在职位评价的基础上确定职位等级3、根据职位等级确定职位工资等级4、参考市场因素制订工资曲线5、设计企业工资序列并工资率进行微调第二节工资等级制度工资等级制度是依据劳动差别来确定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

是整个薪酬制度的核心,是其他薪酬制度的基础。

工资等级制度可分为职位工资制、技能工资制和结构工资制。

我国企业实行的工资等级制度包括岗位技能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技术等级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职能等级工资制等。

一、设计工资等级制度的原则1)正确区分和反映劳动质量的差别。

2)与劳动组织形式、生产工艺、工作性质等相适应,能够反映其劳动特点,从而有助于和计量劳动消耗。

3)既要反映当前的文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的先进水平;

又要考虑到职工的现实劳动力素质状况,做到先进合理。

4)工资差别应该反映劳动差别。

各类劳动的工资比例关系要与劳动的复杂程度、熟练程度、繁重程度、责任大小等相适应。

5)简单、明了、易行。

工资等级制度的特点特点:

1、从劳动的质量方面反映和区分劳动的差异,并相应地按劳动质量规定工资等级。

2、在计量劳动质量时,工资等级制度所反映的不是个人之间的劳动质量差别,而是各等级之间的质量上的差别;

对各等级的劳动者来说,反映的只是劳动能力或任职岗位等级的高低,而不是实际的劳动消耗。

3、工资等级制度所规定的工资,是员工在完成国家法定工作时间和定额标准时支付的工资,所以也称标准工资。

职位型工资制:

即基于职位(岗位)确定工资等级结构,其确定劳动者工资等级的主要依据是劳动者所在岗位的等级。

适用于工人的岗位工资制岗位工资制,通过工作评价确定岗位等级;

和适用于职员和公务员的职务职务工资制工资制,通过职位分类确定职位等级。

一、职位薪酬形式的工资等级制度特征分析:

(1)岗位劳动价值是决定工资等级的基础。

能力是劳动的“潜在形态”、是劳动的基本条件和前提。

人本身没有等级,人的能力转化为劳动后才有价值。

(2)劳动者实行“易岗易薪”的工资调整规则。

(3)岗位工资制强调“岗薪结合”的分配原则。

“同岗同薪”体现了“同劳同酬”的制度合理性。

但“同岗同薪”过于刚性,排斥超岗位劳动的价值存在,表现出这种制度的局限。

(4)岗位工资制度要求实现“人、岗、薪”三结合。

岗位等级工资制的形式:

一岗一薪:

专业化自动化程度高的工作,岗内不升级,采取“试用”+“熟练”的方式区分一岗数薪:

级内分档,级内可升档,同时区分同级岗位之间和同岗不同员工之间的差别

(一)岗位工资制1、含义:

按照员工在生产工作中的不同岗位的工作难易、技术业务复杂程度、责任大小、劳动繁重等条件确定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等级制度,它适用于专业化程度较高,分工较细、技术单一、工作对象比较固定的产业和工种。

2、特点:

每个岗位都有清晰的职责范围、技术要求,员工只有达到要求才能上岗;

员工的工资随工作岗位的变动而变动;

能有效地发挥工资调节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作用;

使职工在最佳年龄、贡献最大的时期通过岗位竞争获得最多的劳动报酬,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但只能反映不同工作岗位的劳动差别,无法反映不同素质劳动者在同宜岗位上的劳动差别。

3、岗位工资制的形式:

一岗一薪制和一岗数薪制

(二)岗位薪点工资制1、含义:

在岗位劳动评价“四要素”(岗位责任、岗位技能、工作强度、工作条件)的基础上,用点数和点值来确定员工实际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制度。

点数通过一系列量化考核指标确定,点值与企业和部门效益业绩挂钩。

工资标准以薪点数表示;

点值取决于经济效益。

3、岗位薪点工资制的实施要点1)岗位点数的确定:

拟定(岗位评价的)测评标准方案(运用经验评估或仪器设备)进行测评得出各岗的点数2)表现点数的确定(分别按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制定计分标准考核评定员工在考核期内的表现点数3)加分点数的确定:

结合员工在本单位的工龄、学历、职称或作出突出贡献,但岗位点数和表现点数不能体现的,可采用加分点数的办法酌情加点。

员工个人总点数=个人岗位点数+表现点数+加分点数个人的工资标准=个人总点数企业当年确定的点值据劳动四要素分析评价(三)职务工资制1、概念:

根据职务(工种、岗位)的劳动特点与工作价值而决定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等级制度,即主要根据工作本身的劳动质量来确定工资标准。

具体而言,是根据职务对任职员工在文化、技能、体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及该职务本身的责任大小及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因素来确定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等级制度。

二、任职者薪酬形式的工资等级制度

(一)年资型工资制年资型工资制,其确定劳动者工资等级的主要依据是年龄和连续工龄。

日本企业在上世纪50年代形成的年功序列工资制年功序列工资制是典型的年资型工资制。

其主要内涵主要内涵是:

职工的基本工资随着职工本人的年龄和本企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工资有一定的序列,根据规定的企业年功工资表循序增加。

理论依据:

年龄越大,企业工龄越长,技术熟练程度越高,对企业的贡献越大,因此工资也越高。

特点:

1)基本工资按年龄、企业工龄和学历等因素确定,与劳动质量没有直接的关系;

2)工资标准由企业自主确定,并随职工生活费用、物价、企业的支付能力而变动;

3)起点工资低,多等级、小级差;

基本工资是计算退休金和奖金的基础。

发展背景:

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与赶超西方期间发展起来的,是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国内经济条件结合的产物。

当时的日本,刚刚进入机械化初期、中期,企业的技术水平不高,需要职工的熟练程度和经验积累;

年轻工人为主的劳动力结构。

优点:

1)未来高的工资收入预期而降低对当前收入的要求;

2)稳定雇佣关系,防止过度竞争;

3)与终身雇佣制结合增加工人对企业的依附感和归属感;

4)对技术引进和调整劳动组织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就业理念的变化(终身雇佣不再适用)、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中老年劳动力为主),年功序列工资的基础条件不再具备.70年代,年功序列型职位工资取代年功序列工资制(年功,职位和能力各1/3);

80年代,开始采用年薪制和100%的职位能力工资制。

(二)能力型工资制能力型工资制:

即基于能力确定工资等级结构,其确定劳动者工资等级的主要依据是劳动者所具有的能力。

典型工资制度:

适用于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工资制等级工资制;

和适用于职员的职能等级职能等级工资制工资制。

特征分析:

(1)以劳动者的技术业务水平为基础确定工资结构,以个人的能力水平来确定工资等级。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千军万马”走“行政管理”独木桥的岗位型工资制缺陷;

(2)但是,劳动者的能力都是企业所需要的吗?

劳动者的能力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了吗?

技术等级工资制:

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较早推行的工资制度之一。

“八级工资制”就是其典型代表。

技术等级工资制的制度内涵是:

按照技术工人所达到的技术等级标准、确定相应的工资等级,并据此计发工资的“等级工资制度”。

技术等级工资制-回顾19521955年,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结合上海市的工资实际情况,对上海国营、地方国营、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按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技术复杂程度、工作条件,分产业制订了生产工人工资标准。

工业部门的产业顺序分为5类:

第一类,钢铁、有色金属等;

第二类,机电、重化工、电力、石油等;

第三类,耐火材料、建筑材料等;

第四类,造纸、皮革、纺织、印刷等;

第五类,面粉、被服、烟草、食品等。

建立生产工人技术等级工资制,大多数企业实行8级工资制,如机电、钢铁、重化工等产业。

少数企业实行7级工资制,如轻工的食品、卷烟、搪瓷等行业。

8级工资制的工资标准,机电、钢铁1级工资标准为42.34元,最高工资标准(8级)为116.37元,最高标准为最低的2.75倍。

7级工资制的工资标准,轻工食品1级工资标准为37.28元,最高工资标准(7级)为87.88元,最高工资标准为最低的2.36倍。

各主管部门制订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强调按照技术等级、工作物等级、工资等级三者一致的原则进行考工升级。

技术等级工资制由“工资标准、工资等级表、技术等级标准”三部分组成。

(1)工资标准,是指按照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