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清单.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943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清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清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清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清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清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清单.doc

《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清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清单.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清单.doc

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清单及控制程序

发行日期

第7页共7页

文件名称

南京高正农用化工有限公司

2012年7月28日

版次A0更新日期

编号XG-OP-0404

1.目的

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使组织能够持续地识别、评价和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尤其对重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加强控制,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风险,减少人身危害和财产损失。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及办公场所范围内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及其实施。

3.引用文件

3.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4.主要职责与权限

4.1体系部是该程序的主管部门,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全过程监控。

a.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

b.负责制定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和《重大/不可容许风险清单及分布表》。

4.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制定相应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和《重大/不可容许风险清单及分布表》,并经各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

4.3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确认公司的《重大/不可容许风险清单及分布表》。

5.程序

5.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

业务活动分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判定风险是否容许→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5.2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应以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依据,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业务活动内容包括:

生产现场、工作场所、设备、人员(进人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等)和工作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5.2.1组织内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a.组织的常规活动(正常活动),如正常生产活动、危险化学品、油品以及其它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活动等;

b.组织的非常规活动,包括异常活动(如停电、停机、设备维修、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坍塌、火灾等情况下的抢救活动);

c.所有进入工作场所、各级机构办公场所及与办公区域难以划分的生活区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的活动等;

d.与产品实现项目过程相关的所有场所,包括生产现场作业场所、各级机构办公场所和相关的生活场所(如宿舍、食堂、饮用水源等)。

e.与生产实现过程有关的所有设施,包括所有场所内的相关设施,如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

f.工作场所内由外界所提供的设施,如组织所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

g.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相关活动的人、机、料、法、环等五个方面;同时还应考虑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故/事件情况、现在的情况和将来潜在的可能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问题。

5.2.2危险源类别

根据本公司生产及办公特点,主要危害因素类别有: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空意外坠落

10)坍塌

11)容器爆炸

12)其它爆炸

13)中毒和窒息

14)其他

5.2.3辨识方法

可采用现场观察,查阅有关文件资料,询问、交谈,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与工作流程分析等方法进行辨识。

本公司采用上述综合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5.3风险评价

5.3.1风险评价方法

本公司采用LEC法,其公式为D=LEC

其中:

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

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

表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能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分数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分数定为0.5,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

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C)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的分数值为1~100,轻伤规定分数值1,把造成十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100之间,如表3所示:

表3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0

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和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40

灾难,3~9人死亡,可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15

非常严重,1~2人死亡,和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7

严重,严重伤害,和较小的财产损失

3

重大,致残,和很小的财产损失重大

1

轻伤,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不利于安全生产

d.风险值(D)

根据公式D=LEC,求出风险值D。

风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风险等级的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等级的界限值(由环安部确定),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风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表4风险等级划分(D)

D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D≥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5(不可容许的)

320>D≥16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4(重大的)

160>D≥7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3(中度的)

70>D≥20

一般危7险,需要注意

2(可容许的)

D<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1(可忽略的)

5.3.2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风险值D≥160(风险等级为4、5)直接确定为重大危险源,列入《重大危险源清单》。

风险值D≥70~160,由公司组织审议是否确定为重大危险源,如确定为重大危险源,应列入《重大危险源清单》,并设立目标、编制管理方案。

风险值D<70作为一般危险源、可容许风险,暂时不设立目标和管理方案。

5.4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目的是确定将风险降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4.1风险控制策划

风险控制策划的原则:

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如可行),然后考虑降低风险(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根源中或潜在的严重程度),最后考虑采用具体防护设备、防护用品。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如表5所示。

表5风险控制策划

风险

措施

不可容许的

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如果无限的资源投人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

重大的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

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

中度的

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

在中度风险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以便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可容许的

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可忽略的

不需要采取措施且不必要保留文件记录。

5.4.2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的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应予以评审,评审内容:

a.计划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b.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c.是否己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d.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e.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4.3风险控制的途径有:

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及应急准备与响应等。

5.4.4各部门在进行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计划时,应有员工代表及相关岗位人员参与,以确保该过程的严谨、完整和公正。

5.4.5风险控制措施由各部门组织制定,部门负责人审核并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5.5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的更新

组织的经营、生产、管理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外部社会对组织的要求以及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也在变化,因此危险源以及风险也会由于内外部的变化而变化。

要及时更新有关信息,必要时调整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

5.5.1体系部每年组织更新一次,更新时应考虑每个新开工程及其他活动的更新情况。

5.5.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更新

a.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发生变化;

b.职业活动发生变化;

c.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发生变化;

d.内审、外审、管理评审的要求;

e.事故、事件、不符合出现后的评价结果;

f.主要原辅材料发生较大变化;

g.相关方抱怨或要求;

h.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完成,对残余危险进行评价;

i.新增项目时其他情况需要时。

5.5.3各部门需要更新时应及时通报体系部。

5.5.4更新引起的文件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编制批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