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写字教学策略.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809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识字写字教学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识字写字教学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识字写字教学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识字写字教学策略.doc

《识字写字教学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字写字教学策略.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识字写字教学策略.doc

3.识字写字教学策略

1)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音、形、字三步走”教学方法强调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其主要内容是:

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阶段,以掌握字音为主,渗透字义和字形;理解课文阶段,主要是了解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学懂课文后,以识记字形为主,巩固字音、字义。

这种识字教学的三步法彻底改变了过去孤立识字的弊端,但是由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造成了很多片面性。

如:

由于字形教学一般安排在第三课时,导致了一、二课时学习结束后,学生无法做一些巩固性的书面练习,而在第三课时结束后,学生需练习巩固的作业又太多,使字形巩固的时间相对较少,容易形成字形“消化不良”。

要真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必须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

2)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汉字是“因义赋形”创制的表意性语素文字,量多形繁,音义繁杂。

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陶冶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一,笔画、结构分析法。

一年级识字教学起始阶段,所学的大部分是基本笔画组成的独体字,教学时一般按笔顺规律说出笔画名称来进行记忆。

随着学生学习的合体字的增加,再加上抽象思维能力的逐步形成,到中高年级,大量的生字要采用结构分析法教学,一般采用分析偏旁和部件来记忆。

由于好多独体字,如“木、子、米”等作偏旁时,某些笔画要发生变化,所以,采用结构分析法时,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这些笔画的细微变化。

第二,组字归类识字法。

学习的本质是在头脑中形成学习的认知结构,生字的学习也要力求寻找各自独立的生字的内在联系,架起一定的结构框架,一串一串地学。

可以是基本字组字归类,可以是同音字归类,可以是形近字归类,也可以按相同偏旁归类。

第三,比较辨析识字法。

对字形学习,小学生一般缺乏精细的分析比较能力。

在学习中,常常对一个字其中的笔画安排和组合存在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一些易混的形近字时,可引导学生作仔细的观察后,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比较。

如“渴”和“喝”,人渴的时候要喝水,所以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

第四,联义联想识字法。

联义联想是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

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象形联想、指事联想、会意联想三种。

象形联想。

低年级识字教学起始阶段,有好多象形字,如禾、日、月、田、鱼、山等。

教学这些字,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像,认识事物特点,找出象形字与图形的相同点,以便牢牢地记住这些字形。

指事联想。

指事联想主要用于指事字的教学。

如教学“本”,在“木”的下部加一画作指示符号,指示树根的部位。

“本”的本义是树根,引申指事物的根本。

会意联想。

如把“火”用“一”盖住就成了“灭”,很小的土就是“尘”,“不”和“正”组合在一就是“歪”……教学时,应先讲偏旁义,再讲各偏旁义之间的事理关系,其联系归结出的新义就是字义。

第五,形象识字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识字的效果,有些生字可以通过编一个故事、儿歌、谜语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而且不易忘记。

如教学“困”字,可编成儿歌:

一个公园四方方,一棵小树在中央。

教学法“阔”字,可编成形象的字谜:

“活动门”。

教学“春”,可编成顺口溜:

“三人看日出。

”一位老师在教“苦”时,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真苦啊,冬天一家十口都挤在一起,没有被子,只能盖些草。

这样,学生听得有味,“苦”字的形义都记得非常深刻。

有一些形近字,可采用转字盘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教学“辨、辫、辩、瓣”。

第六,结合生活识字法。

为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识字教学还必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可以从看书、读报、看电视中识字;可以从各种学生喜爱的商标中识字,如娃哈哈、旺仔牛奶、椰子汁等;可以从各种路牌、单位门牌、广告牌中识字……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识字交流会,进一步扩大识字信息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第七,游戏识记法。

低年级学生爱玩是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模式化识记方法是不符合儿童天性,也不符合课改要求的。

因此,可以让学生在“玩”中识字,把活动、游戏、儿歌、动手操作等形式引入识字教学之中。

拼一拼。

让学生用手中的字卡去拼组新字,或让学生将偏旁与字卡拼组生字,学生在动脑筋、摆一摆、拼一拼的过程中,既识记了新字,发现了构字规律,又玩得开心。

画一画。

“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

”我们利用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把识字与画画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把汉字画出来,并加以说明。

编一编。

把字编成谜语猜一猜,是学生喜爱的识字方法。

在班级中开展编猜字谜比赛,让学生自己编字谜,然后去猜别人的字谜,评出编和猜的优胜者。

如,十月十日——朝,又在村中——树,一月长半斤——胖,一刀将牛和角分开了——解……尽管学生编的字谜还很幼稚,但他们对识字的热情却在活动中高涨起来。

说一说。

儿歌永远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创编儿歌教学生识字,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编儿歌识记生字。

如:

“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

”再如,学生编的儿歌:

“上学去,背书包,吃饱饭,不要跑;洗衣服,用水泡,过新年,放鞭炮。

”在琅琅的儿歌声中,学生的识字能力与主动识字的愿望都得到了提升。

3)讲究科学方法,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第一,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掌握基本笔顺规则。

汉字共有19种笔画,要想让学生字写得好,就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笔画的名称和书写方法,并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变成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

国标实验教材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都注意把笔顺规则的教学渗透在写字练习之中。

第二,培养学生“读”字的能力,把字写端正、美观。

所谓“读”字能力,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准确把握字的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书写时做到“意在笔先,笔居心后”。

在实际中,可采用“五步法”来教学。

(1)看字形。

用投影将生字映示或直接利用书上生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字形整体感知。

如“明”字,左窄右宽,关键笔画是写好一撇。

(2)析结构。

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弄清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

(3)记位置。

在写字教学起始阶段,要指导学生记住一些关键笔画的位置,以田字格横中线和竖中线为标准。

如“木”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4)练字体。

放轻音乐做手操后,让学生练习书写。

教师加强巡视,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和纠正。

(5)比好坏。

通过练习,再来评议一下,可以集中评某一个人的字,可以同学互评等。

第三,训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朱子家训》中把写字要领概括为“身正、心静、气顺、自然”。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是写好字的前提,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

从一年级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最基本的要做到“三个一”:

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面一拳,眼睛距书本一尺。

在平时写字和作业中,要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训练。

有了正确的写字姿势,还要有“认认真真”的写字态度。

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地严格要求、监督和激励,使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书写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