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方法论03PPT文档格式.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63487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研究方法论03PPT文档格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管理研究方法论03PPT文档格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管理研究方法论03PPT文档格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管理研究方法论03PPT文档格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管理研究方法论03PPT文档格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研究方法论03PPT文档格式.ppt

《管理研究方法论03PPT文档格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研究方法论03PPT文档格式.ppt(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研究方法论03PPT文档格式.ppt

个人个人:

以个人为分析单位才能描述和解释群体的行为和特征。

群体群体:

研究的着眼点是群体和群体间的行为差异,研究单位为群体。

如:

中层管理人员、生产工人、技术人员组织组织:

指具有共同目标和正式分工的群体。

企业、学校项目项目:

项目可以为个人服务,如社会福利项目、培训教育项目;

可以存在于组织内部,像新产品开发项目、技术转移项目等。

也可以是跨组织项目,像国家级高科技研究项目等。

社会产品社会产品:

指由人们生产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产品。

有形产品,如机器、厂房、汽车等,无形产品即信息产品,如商誉、管理体制、管理渠道等。

2、研究侧重点一项研究工作的范围总是有限的,研究设计初期要不断“聚焦”,缩小研究范围。

聚焦可以从门类、特征和行为三方面入手。

(特征、意向性、行为)门类(特征):

某种特征和状态特征(意向性):

个人态度、价值观、信仰等3、时间维度描述问题阶段就需有明确的时间定位。

时间是辨别因果关系的重要因素,同时,它涉及研究结果的适用跨度。

按时间维度来分,研究问题有横剖研究(全景快照)和纵贯研究(系列照片)两种类型。

横剖研究横剖研究:

在某一个时刻点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如经济统计年鉴即属于横剖研究。

横剖研究虽然在某一时刻(点)收集数据,但仍可用于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

纵剖研究纵剖研究:

研究一段时期内自始至终的某种现象,即研究事件的变化和动态过程,时间跨度可以是年、月,也可以旬计,细分为三种:

趋势研究趋势研究研究某类对象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如销售额按年、月的变动情况。

其特点是在不同时刻(点)观测不同样本。

同期群研究同期群研究研究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如企业中按年龄段或按专业分类的主体属性或特征变化过程。

追踪研究追踪研究研究同一批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跟踪研究和同期群研究比较起来,真特点是不同时刻都跟踪同一组样本。

采用横剖还是纵贯研究取决于研究问题性质和可操作性,纵贯研究特别是追踪研究可以提纵贯研究特别是追踪研究可以提供精确的动态数据,但也有缺点供精确的动态数据,但也有缺点,1)被抽样的个人,其答案和行为可能受到前已观测到的事实的影响。

2)原先的样本,由于死亡、流动或主观原因,会逐渐减员,这就影响结果的有效性。

3)这种研究周期长,费用大,具体困难也多。

横剖研究能较快、较省地进行,也不用担心参与者减员。

问题辨析犹如漏斗式筛选的过程,从感兴问题辨析犹如漏斗式筛选的过程,从感兴趣的研究领域逐渐缩小到研究问题。

趣的研究领域逐渐缩小到研究问题。

(二)主题(创新性)1、主题是对主要问题的说明和和作者的主观回答。

构思论文和研究计划首先要盘算是否已找到一个具有创新性而且有足够理论和实用价值、值得花精力去研究的主题。

(此阶段为problemformulation:

问题提出+作者回答)主题分为:

无主题、暗主题、明主题和多主题。

(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管理研究是明主题。

2、主题和题材题材:

狭义的指研究工作中收集的事实和资料数据,广义的指所研究的事实属于哪个范围或领域。

管理研究把题材理解成某个领域的事实。

题材和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题材和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题材是提炼主题的重要依据,题材制约着主题,不可能离开题材去构思主题。

管理研究的主题总是在观测某管理领域的事实后提出的同时,主题对题材起着主导的作用,主题在研究工作之初就有了雏形,研究者根据雏形主题去取舍具体事实和数据,主题和题材相互影响,主题益趋明确,题材益趋集中。

然而,两者毕竟不同,不能把题材当成主题。

企业战略,或者说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寻租、企业文化、企业治.理结构等等,都只能说要研究这些领域的事实,从这个题材中找出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初步答案才算选定了论文将要论证的主题。

两者区别两者区别:

(1)实和虚的区别。

题材是实的,研究中所要收集分析的数据及事实。

主题是虚的,指的是通过这些事实来论证的假设。

(2)平摆和贯穿的区别。

题材是平摆的、罗列的素材。

但主题贯穿在整个论文和研究工作过程之中。

一本好的教材可以把此领域内的题材叙述得有条有理,全面地传授此领域的已有知识,但并不存在一个主题贯穿整个教材的始终。

(3)已有的和新发现的区别。

论文的研究结果中一定要有新的发现,提出或解决一些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

这个新发现构成了论文工作的主题。

一本好的教材并不存在一个主题,指的就是它无须有待论证的新发现。

(4)点和面的区别,题材的着眼点是向着点的,没有点无所谓。

主题则正好相反,它总是朝向面的,概括性的。

题材来自“个性”,而主题须具备一定的“共性”,概括面越大,价值越高。

3、主题的提炼:

归纳和演绎归纳和演绎两种方式。

归纳式,从观察现实世界的事实和现象中归纳出主题。

演绎式,则从公理演绎出假设。

从目前管理学科的研究和论文工作实际来看,更要强调归纳法,要防止解决什么问颐还未弄清就先确定用什么模型或什么方法,如把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法等技术工具在某种领域的应用作为主题等。

技术工具一定要服从主题的需求,用简单方法就能验证主题,比用复杂方法达到同样目的要高明。

4、主题先行从认识角度来说,这种“主题先行”的方式相当于先有解释(假设)解释(假设)后找事实的“概念驱动”和演绎推论的观点,这和始于外界事实终于某种结论的“数据驱动”和归纳推论相对立。

假设并非是凭空猜测,它是建立在研究者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基础上,从原有理论基础和经验提出的对问题的主观回答。

逆向写作:

研究论文的写作顺序要倒过来,研究者脑海中先要有“初步结果”,即对某个问题即对某个问题有种创新观点,初步的主观答案,这就是主题。

有种创新观点,初步的主观答案,这就是主题。

整个论文内容取舍和安排都是围绕此主题,逻辑上才会严谨。

即使是撰写研究计划,也要表达申请者的初步设想,对所研究问题提出回答的思路。

重点突出:

首要目的首要目的不是让他们看懂,接受这些知识,而是要让读者知道论文的创新点何在,它成立的根据,而且要让人体会这个创新点是有足够份量的,重点突出的要害就是比较,找出参照点,在前人某种理论或者结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2022/11/5l(三)论点树(假设树)设计三)论点树(假设树)设计论点树的设计:

总、分、子论点(论文工作架构)1515主题:

核心的研究问题,又是论文中的最高层次假设分层次的假设集论证的需要(主题的纵深展开,论证的可行性)主题反映论文价值。

多层次假设构成论文实体。

假设层次愈低,可操作性愈强。

总论点(主题)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子论点1子论点2假设树开启一条有效路径去准确捕捉题材,收集数据。

综述要根据假设取材,为“我”所用,据此说明本论文所提出的主题和假设树的来由和背景。

通过综述,衬托出主题和假设的理论和实际价值以及其创新之处。

论证过程中从底层着手自下而上地进行论证,同时从最高层着眼,始终把握所论证的底层假设在核心假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认知失衡认知失衡假设树的作用:

创新点的结构化表述假设树的作用:

创新点的结构化表述注意:

1、假设树是结构化表述,并非工作提纲或思路提纲。

要求有初步的(尚未验证的)却是明确的答案。

2、任何层次假设的表述是假设的形式,都是变量和变量间关系的陈述句。

3、下层次假设支持上层次假设。

假设树中的操作假设可以作为本研究工作的创新点,而各层次的假设构成了研究工作整体的论证框架,同时显示创新点在此框架中的地位。

无需对每个操作假设进行实证研究。

(23个即可)(四)创新点管理研究主题的创新管理研究主题的创新和主题论证的创新比较起来,前者是第一位的,研究工作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取决于主题。

阐明问题阶段需要更多的思辨、直觉判断直觉判断,而论证阶段主要运用逻辑思维。

真正的创新过程不是严谨的逻辑行为,存在逻辑推理的断层,从无到有的飞跃。

研究者的逻辑思维让位于直感判断,不是接受知识而是应用知识的过程。

假设树创新点的要求:

一是相对于理论参照点而言,该假设较前人进了一步,是前人未做过的工作;

二是本研究工作中进行了实证或理论论证。

集中意识和支援意识集中意识和支援意识(无法表面明说,在与具体事件经常接触后经由潜移默化而得到)(五)文献综述研究者文献综览目的在于弄清和本研究主题有关的前人已做过的研究工作,找准有价值的主题。

其作用归纳为以下几点:

1)防止盲目地重复研究2)帮助辨别本领域研究前沿,弄清自己的研究在哪个侧面、层次可能对本知识领域作出新贡献。

3)帮助构思论证主题的理论框架、论证技术以及数据收集分析方法。

4)弄清前人对于该研究问题所持的不同解释和观点以及成功和不成功的论证工作。

在各种观点、理论的启发下形成自己的主题和假设树。

二、变量设计阐明问题过程阐明问题过程:

研究者的某种设想或创意转化为研究假设(概念化过程)操作化过程。

(变量设计)变量设计的内容变量设计的内容:

操作变量设计,变量的属性设计,尺度选择。

1、操作变量设计:

将难以直接观测的变量转化成操作变量。

2、属性设计:

属性(attribute)是变量的外延;

变量(variable)是属性的逻辑集合。

属性注意其完备性和独立性特征。

3、尺度选择。

测量尺度:

定类尺度(nominalscale)定序尺度(ordinal)定距尺度(internal)定比尺度(ratio)测量:

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序号分派于所研究的属性不同尺度满足一定的侧量特性。

重要的测量特性有同一性(如A=B则B=A),优先性(如AB,则BA)和可加性(A+B=B+A)。

三、抽样1、基本概念和术语元素元素:

是信息分析单位,如问卷研究中,元素即一个人或一类人,一个企业、学校也可作为元素。

元素和分析单位常常相同,前者用于抽样研究,后者用于数据分析。

总体总体:

是所研究元素的某种集合。

研究总体研究总体:

研究总体指已被抽样的元素集合。

抽样单位抽样单位:

指抽样阶段中供抽样的元素。

抽样单位常常是多层次的。

如先将行业作为样本,再从该行业的企业中抽样,然后从所选择的企业的工人中抽样。

这种情况相应叫初级抽样单位、次级抽样单位和终级抽样单位。

抽样框抽样框:

指从中抽取样本的抽样单位清单。

抽样框与抽样单位的层次相对应,学生样本从是学生名册中抽出,则学生名册便是抽样框。

参数值和统计值参数值和统计值:

参数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例如,全国工业企业职工年平均收人;

统计值则是调查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例如,从一组样本中得到的职工年平均收人;

抽样调查是通过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

抽样误差抽样误差:

指统计值和参数值之间的差异。

概率抽样方法很难提供一个统计值能完全精确地等于所估计的参数值,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总会有偏差,这就是抽样误差。

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

是估计抽样误差的两个关键指标,置信水平置信水平表示抽样统计值的精度,即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

置信区间置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