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语的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53818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导语的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闻导语的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闻导语的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闻导语的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闻导语的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导语的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新闻导语的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导语的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导语的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凡较文件,均应有导语,”每一个自然段,均应将该段主旨,重要观点放在最前面。

改革开放以来,导语意识逐渐深入到每个记者心头,导语写作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2、导语的作用

.告诉读者在这条消息的内容是什么 

“导语——能否吸引人往下看的关键”——杰克海顿

.必要时制造气氛 

或悲痛、或欢快,或庄重或幽暗,在导语中定调。

3、导语的类型 

导语有许多写法,总的趋势是争奇斗艳,百花齐放,不断创新,但基本的还是那几种。

.当代导语常见类型 

直叙型导语 

直接叙述事实的大概、关键、精华、结果、主旨。

重点突出,主旨明确,最普通,难度也大。

如:

中国总理今天建议把部和其他中央机构的数目裁减几乎一半,工作人员裁减三分之一。

(1982年,法新社)

描写型导语 

绘声绘色的传神描写,通过现场感,生动感,情趣感吸引读者。

白描手法,突出局部,则为“特写型导语” 

大约2200年前,在通向秦朝都城咸阳的驿道上,一队队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劳工,在身穿铁甲、手持长矛的兵卒押解下,艰难而缓慢的进行着,他们是征用来为秦朝开国皇帝修建陵墓的。

(新华社)

议论型导语 

直接而公开地表示记者的倾向、观点,在夹叙夹议中引导读者阅读全文。

经验性,问题性报道中多用此法。

阿尔巴尼亚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与众不同。

(英报报道霍查去世,阿利雅任总书记的报道)

悬念型导语 

调动读者的好奇心,增强可读性,设置悬念的方法有:

——突出事物特点,引起读者的疑问和好奇心 

一种神奇的刺绣在苏州诞生。

锈工在同一衣料的两面,一次锈上了两种不同的画面。

——以提问开始,唤起注意与思索;

北京的酱油为啥脱销?

——用第二人称+接近性强的否定式,扣住读者的心弦 

如:

你的财产税终于减不成了,市议会昨晚决定,保持税收率不变。

美联社)

——从违反常规的现象或结果入手,刺激好奇心。

百万富翁F.科麦卡格夫收到一个穷苦男人的青春。

(美记者报道出卖睾丸)

——从情节的突然性与难解性入手,唤起猜测心理。

12月同5月结婚,50岁的教师成了21岁学生的新娘。

(美国记者报道年岁悬殊的婚姻)

设问型导语 

以“假如”、“如果”等引起兴趣。

也可以提问方法引起读者好奇。

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做夏天的裙子吗?

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灯心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

引语型导语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豫剧《唐知县审诰命》中知县唐成的这一题款,现在成了许多人的口头语。

直接或间接引用某人的精彩的或有针对性、代表性的谈话。

此外较为少见的导语还有:

多元素导语 

涉及并列的二三个方面的事实。

复合导语 

素有“九朝古都”之称的洛阳,正在加紧筹办第二届牡丹花会。

牡丹是洛阳的市花,每年4月15日至25日洛阳都要举行牡丹花会。

(背景交代) 

由正、副导语组成。

正导语阐述最主要、最核心的事实;

副导语对主导语加了解释和补充。

间接导语

含蓄委婉的侧写型导语。

联合国道别的时候,他很显然是走向另一扇敞开的大门——美国参议院。

延缓型导语 

用轶闻、趣事、联想、比喻引出事实或主旨。

这是数以万千的印度影片表现的故事:

一位骄横的婆婆大发雷霆,她指责自己的寡媳出卖自己家庭的利益并将她逐出家门。

4、导语的写作原则

原则与方法

挖掘新闻由头;

抓住最近点;

突出新闻眼;

强调新闻来源;

抓特点;

简练。

.注意的问题

引用要准确;

不要写瞎导语和四平八稳的官样文章。

新闻导语写作20个规则

常山子龙发表于:

2007-10-1

"

立片言以居要"

,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

虽说"

文无定法"

,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何写好导语?

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

抢耳"

、"

抢眼"

,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

"

日本投降了!

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

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

悬念"

,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

逼"

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

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

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

救活'

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

救活"

鸳鸯?

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

又怎样挽回了外汇?

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

痛击一拳"

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

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

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

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显然,前后两句自相"

矛盾"

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

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

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

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5.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

人情味"

,给人以亲切感。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

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

'

嗨,下午好!

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

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音:

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

  6.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

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

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

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7.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

五要素"

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

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

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

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

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8.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

脸面"

,就会"

满堂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

永州养蛇"

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

永州之野产异蛇'

闻名遐迩。

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9.古诗名句法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1987年1月9日湖南日报刊登了一篇《我省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

养在深闺人未识'

的武陵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11.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

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

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12.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

  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

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

的特写,很感人"

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