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以来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Word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53207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以来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世纪以来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世纪以来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世纪以来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世纪以来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纪以来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Word格式.doc

《世纪以来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以来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Word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纪以来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Word格式.doc

(1)追求时尚。

“世界每天都在变化,而互联网可以使我们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如果不上网,总觉得落伍许多,跟不上时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上网的初衷。

(2)学习新知。

通过网络下载一些软件和课本上学不到的专业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

(3)阅读新闻。

了解世界风云、关心国家大事、追求政治进步,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特征。

(4)交友。

通过上网聊天或发送电子邮件进行交流,打破了交往的地域限制,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途径和方式。

(5)娱乐。

网上娱乐,已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的新时尚,几乎80%以上的大学生都在网上进行过这项“运动”。

[5]

常金玲和常金艳对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4份问卷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被调查的204名大学生都上网,每周上网时间在8小时左右,最多的每周上网14次,平均每周上网时间42小时。

上网目的依次为:

查学习资料(65%),收发邮件(60%),聊天(36%),看电影、听音乐等(28%),了解就业信息(26%),任意浏览(22%)等。

上网浏览的内容依次为:

体育(41%)、教育(38%)、时事(37%)、就业(30%)、财经(30%)、娱乐(28%)等。

大学生上网的途径依次为:

网吧(73%)、家中(23%)、宿舍(20%)、学校机房(17%)等。

[6]

有关大学生上网的时间、上网的目的、上网的地点和网站类型。

陈晓强等人对413名大学生上网时间的调查结果如下:

[7]

每周上网时间

占被调查者之比%

1~2小时

24.9

3~4小时

47.9

5~7小时

15.3

8~10小时

5.3

11小时以上

6.5

表1大学生网民每周上网时间

上网目的

人数

所占比例%

看新闻

270

65.4

发电子邮件

240

58.1

聊天

212

51.3

查阅专业资料

141

34.1

交友

128

31.0

玩游戏

105

25.4

加强网络实践,提高网络技术

101

24.5

建立个人网站

27

炒股

7

1.6

求职

表2你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上网地点

社会上办的网吧

44.8

学校提供的场所(如网络中心)

32.0

家里

4.8

寝室里

0.7

其他地方

15.7

表3你经常在什么场所上网

网站类型

回答人数

娱乐网站

265

64.2

新闻网站

206

49.9

教育网站

142

34.4

体育网站

103

25.0

商业网站

53

12.8

政府网站

24

5.8

军事网站

40

9.7

金融网站

20

表4你经常上何种类型的网站

通过以上的一些调查,我们可以看出: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互联网已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

他们渴望通过互联网所具有的强大功能来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国内外的大事,随时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

但我们也应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良莠不齐、真假难辩的虚幻信息。

大学生对这些眼花缭乱的精彩信息,由于大学生自控能力的不足,一些不良的信息随时都在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如何使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发展成为我们在网络时代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二、大学生上网的心理分析

张震认为当代大学生具有以下几点网络心理特点:

(1)需求心理,

(2)好奇心理,(3)从众心理,(4)宣泄心理,(5)逃避心理,(6)自卑心理。

[8]基于这种心理,大学生上网的网络行为主要有:

[9]第一,人际交往行为。

第二,娱乐消遣行为。

第三,追求刺激行为。

余杰等人认为大学生上网表现出这种行为是有其心理原因的:

[10]第一,在自我意识方面,表现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冲突,自律意识与放纵意识冲突。

第二,在情绪情感方面,表现为丰富性与波动性并存。

第三,在动机方面,表现为交流心理与宣泄心理并存,求知心理与猎奇心理并存。

第四,在性心理方面,表现为性需要与性压抑冲突。

对于大学生依赖性网络心理行为动机的心理原因,盛红勇[11]的分析结果为

(1)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2)心理宣泄,(3)网上娱乐心理,(4)寻求自我价值感,(5)情感表达心理,(6)探索和尝试新生活。

马宁等从网瘾症形成的心理机制的角度分析大学生上网的原因:

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正是其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特别渴望自我得到肯定,电脑网络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电脑网络这种新颖便捷的交流媒介也容易使大学生对其产生交往依赖。

[12]

朱业宏对大学生沉迷上网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

(1)互联网强大的功能对大学生上网的影响,表现为:

电子邮件满足了快捷交流的需要;

网上阅读满足了博览群书的需要;

新闻浏览满足了关注时事的需要;

在线互动满足了倾诉与宣泄的需要。

(2)互联网巨量信息对大学生的上网的影响,表现为:

大学生通过网络新闻满足知晓欲;

大学生通过网络满足个人爱好;

大学生通过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大学生通过网络满足个人好奇心。

[13]

另外还有人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大学生“触网”进行心理分析。

[14]

(1)积极的心理需求:

强烈的心理需求;

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与自我实现欲望;

追求开放性和多元性。

(2)消极的心理需求:

猎奇心理,追求感官刺激;

急功近利心理;

发泄欲求;

逃避现实和解脱心理。

大学生上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大学生心理需求的表现,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征,大学生通过上网可以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需求和愿望。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来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事情将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一种心理趋向。

三、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积极影响

刘彬礼在对华东石油大学的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中显示有63.9%的学生认为互联网已经对他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触网”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5]

(1)“以网促学”的大学生主动性提高。

在调查中65.8%的上网大学生认为“网络对于自己学习影响最大的是学习资料的来源”,有46.5%的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

(2)网络给校园生活带来方便多多。

大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服务学生、学生组织、学校、企事业和政府部门。

利用业余时间依托网络技术参与课外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活动。

(3)触网促使大学生现代意识生成。

网上世界所具有的极大的时尚性、前沿性和预见性,使大学生易于造就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包括全球意识、公共意识、独立意识等。

(4)“网络休闲”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网络游戏、聊天、浏览等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调节学习心理能力强,使得那些患“课外孤独症”的学生找到了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调整了自己的心理状态,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

任杰通过调查发现:

接受调查的学生大都认为网络的积极意义大于其消极影响,“大学生上网益大于弊”(69.1%),“网络应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90.3%)。

此外,有63.8%的调查对象承认“网络带给了我更大的发展空间”,说明网络对个体发展的积极意义正在被大学生体验和认可。

[16]

也有研究认为,互联网的使用能给被试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

[17]有关互联网对大学生自我意识成熟影响的研究发现,互联网能对大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中心的转变、自我控制、人格的倾向性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

Morahan-Martin研究发现,互联网环境会影响使用者的人格倾向性。

[18]

(二)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

过度上网可能引发的网络心理障碍有:

(1)任职过程障碍

(2)情感过程障碍(3)意志行为障碍(4)人格障碍[19]

大学生过度上网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如果学生长期痴迷其中,脱离社会现实,易导致孤僻、自私、冷漠的性格,产生苦闷、抑郁、敏感的情感。

同时过度上网易导致学业荒芜,华东理工大学在2000年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的学生中,经调查有80%的以上的大学生是因为无节制沉湎于电脑游戏和看碟片造成的。

另外过度上网易导致“五官”蜕变。

[20]

也有人认为:

[21]

(1)网上信息丰富,但良莠不齐,使一些大学生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

(2)西方网络思想文化的侵蚀,扭曲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恶意的政治信息毒害了大学生的思想。

(4)过度上网导致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异常。

易与现实生活脱节,患上“网络综合症”。

[22]网络所引起的道德失范和犯罪现象愈来愈多,同时火爆的校外网吧给学生的安全也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代显华认为大学生沉溺上网,其危害性是极大的。

(1)在生理上,会引起血压升高,植物性神经紊乱,以致注意力不集中、紧张、焦虑、失眠、心情抑郁等症状。

(2)在精神上,学生一旦上网成瘾,就会在情感上对网络的信息世界产生眷恋和依赖,不利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最终形成。

(3)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学生为了筹集到上网费用,他们往往运用欺骗父母、行骗等手段,这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危害。

[23]

在有关互联网对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影响的研究中,Egger发现,10.6%的被试强烈地感受到互联网的负性影响,Stoll发现网络交往的被试因为网络使用而导致社会孤立(socialisolation)和社会焦虑(socialanxiety)。

[24]王路军的研究发现网络可能造成网络使用者的道德冷漠现象;

人际情感疏远现象;

道德冲突现象和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等现象。

[25]

通过以上一些研究发现,我们可以得出:

网络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如果使用不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性格的形成。

因此,我们在使用网络时,在积极利用网络的同时,更应关注它对大学生心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