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提纲文档格式.doc
《采访提纲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访提纲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08年宁夏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后,政法学院是宁夏大学“西北回族地区文化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培育学科的主要依托单位。
2.政法学院建院以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特别是科研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申报中,全区获批共44项,宁夏大学获批21项,其中政法学院就囊括了9项,请问取得这些成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如何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
首先谈科研。
从学院的角度来说,科学研究是则学院建设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
为适应学校建设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较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政法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科学研究。
第一,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科研工作,制定相关管理条例,加强学术规范;
第二,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尤其是加大力度申报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争取各类科研经费,同时我院也将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尽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和便利措施;
第三,积极开展对申报项目的论证工作;
第四,争取多主办全国性或地区性学术会议,汇聚国内同行对学科前沿问题进行研讨,深入交换意见,分享科研成果和经验;
第五,进一步开设系列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教师交流学术信息、沟通教师间的感情、增强学院凝聚力。
第六,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打造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专业化、充满活力和敢于创新的学术研究团队。
其次看服务地方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政法学院一直思索如何适应开放式办学思路,做好发挥本学科优势和教师的专业特长,更好地服务地方这个大课题。
多次研究和论证,确立了科研服务地方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导向,卓越法律人才联合教育培养合作,“法律援助中心”,建立服务地方和社会的平台等措施,为建设富裕和谐新宁夏提供智力支持。
近几年在服务地方上也取得了显著地成就,学院有20篇研究报告被有关部门全部或部分采纳。
学院相关专家、学者主持起草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认证通则”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采纳,作为地方认证标准(标准号DB64/T543-2009);
研究报告“进一步完善宁夏社会保障体系”和“宁夏未来十年经济增长、公共服务与生态支撑预测研究”为制定宁夏“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3.政法学院连续三年开展“教风学风建设月”活动,通过一系列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活动,提升了学院的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那么今后在教育教学及全员育人方面还将着重完成哪些工作?
优良的教风、学风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教风学风建设历来是政法学院的重要工作之一。
学院以制度建设和强化管理为突破口,以正面教育为抓手,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以班风建设为基础,切实为师生营造教研和学习的浓厚氛围,加强师德培养,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学习风气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活动,如“专家、学者、名人进校园”、“模拟法庭”等,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继续抓教风、学风建设,将教风、学风建设作为推进学院发展的有力抓手,规范教学行为,提升学生素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推进政法学子全面成才。
4.宁夏大学自跨入“211工程”行列以来,政法学院狠抓机遇,谋求发展。
2011年,政法学院成立了社会学系,完善了学院的学科建设,使学院的学科建设向着良性合理的方向发展。
今后,将如何进一步提高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学院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近几年我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现在已有区级重点学科—民族学,宁夏大学重点学科——外国哲学。
现在正在筹备建设校级重点学科——伦理学、民商法学。
社会学系的成立经历了十余载的努力,终于获批,进一步完善了政法学院学科体系,标志着社会学学科人才培养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社会学学科整体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搭建新的平台。
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中,我们将在学科团队建设、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优势学科培育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推动政法学院学科建设。
5.从您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学院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引进和队伍的建设,学院将采取哪些新措施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以确保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指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尤其是高校教师更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近年来,我院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以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应用型的文科人才为目标,充分信任并紧紧依靠广大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了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的学院风尚。
学院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34人;
博士20人、硕士41人、学士11人;
中青年教师50人。
学院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9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1人,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1人,入选自治区国内引才“312”计划1人,“313”人才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获宁夏大学校长特别奖励计划1人。
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学位层次较高。
学院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9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1人,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1人,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获宁夏大学校长特别奖励计划1人。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学校“530”计划为契机,以“引进、培养、调整、优化”为原则,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现有教师的培养,一手抓人才引进。
现有教师培养上,充分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做好在职教师攻读学位和进修访学工作,同时鼓励在职教师开展跨校学术交流,提升自身素质;
在人才引进上坚持高标准、高学历、高能力的方针,坚持引进一个、培养一个、发展一个、成才一个。
总结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经验,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
1.努力去“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使教师的活力“竞相迸发”,使教师的才智“充分涌现”
2.“以人为本”,关心和信赖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从多方面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
3.“以院为本”,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以发展为本”,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以教师的发展为主要内容,要创造各种条件,激励教师成功,学有所长,不断进步。
5.“以青年教师为本”,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帮助青年教师早日成才。
6.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是高校的中心任务,政法学院历来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学院2012届各类优秀毕业生就业率高达70%,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院今后如何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杠杆?
在学生培养上,我院坚持理论素养与实务能力并重的方式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科特点和要求,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性”、“融通性”、“开放式”的高素质人才。
“应用型”主要指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能迅速适应社会。
我校毕业生重点是面向政法、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对应用知识要求较高的领域。
为此,学院在加强对学生理论课程教育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如开展“模拟法庭”、社工之家、师范生技能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毕业生实习阶段,实习单位面向专业实务接轨的部门,如法学专业学生到公、检、法部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到初中、高中实习。
“融通性”一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不同学科专业之间、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融通;
二是指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是专业理论的专才,更是实践和运用的通才,具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发散型知识结构。
为此,学院立足于法学、民族学等优势学科,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入手,一方面,建立并完善学科、专业或课程;
另一方面,在公共基础课中创设《法学通论》等课程,利用我院在主干学科的优势,在本科教育过程中构筑经法、管相互融通的平台。
“开放式”一是指学院对内对外的开放,实行开放式办学;
二是指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创造力强,发展潜力大。
学院在大量聘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和名人的同时,聘请了一批工作在政法、行政管理第一线法官、律师、社会工作者等走进本科课堂,将外聘教师们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带入课堂。
学院还提倡学生自觉地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进来。
在“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特色化的人才培养之下,我院毕业生普遍具有“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在人才市场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特色。
7.校党委在2013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切实推进“三大任务”完成,请问贵院有何举措?
另外学院的党建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设有哪些突出的亮点?
8.最后,您对政法学院未来的发展有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