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W焊缝组织结构对强韧性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HFW焊缝组织结构对强韧性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FW焊缝组织结构对强韧性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HFW焊管的焊缝和热影响区是整个焊管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区域,其强韧性决定了整个焊管的强韧性。
通过对HFW焊管焊缝及热影响区强韧性的专题研究,一方面可以清楚制约焊缝及热影响区强韧性的因素,从理论上提出改善办法;
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明确制管工艺与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既能在生产过程中更好实现质量控制,还能在焊管的服役过程中实现风险规避和充分利用。
1试验材料本试验选用的HFW焊管为X60钢级,直径508mm,壁厚9.5mm,其化学成分见表1,力学性能见表2。
从样管上截取图1所示的部分,用来加工试验过程中所需试样,包括板状拉伸试样、V形缺口冲击试样以及金相试样等。
试样在马弗炉中进行正火,以模拟生产线上的热处理过程;
拉伸试验在INSTRON1341电液伺服拉伸试验机上进行;
显微组织分析在XJP-6A金相显微镜上进行。
2试验结果及分析
2.1母材、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图2为母材、焊缝及热影响区的金相显微组织。
X60钢的w(C)=0.08%,是少珠光体的微合金控轧钢,组织为极少数量的珠光体与占绝对多数量的铁素体。
由于在冶炼和轧制过程中采用微合金化与控轧控冷,所以晶粒细小均匀,并伴有一定的带状组织。
从图2(a)可以看出母材的显微组织主要是等轴细小的多边形铁素体,并伴有少许珠光体,晶粒度为11.5级。
焊缝熔合线组织粗大,以相互交错的针状铁素体为主,其晶粒比母材和热影响区都大很多,晶粒度为10级,如图2(b)所示。
而对于热影响区而言,不同位置的晶粒度是有差异的,靠近熔合线的部位,晶粒稍显粗大,如图2(c)所示,但仍小于焊缝熔合线晶粒尺寸;
在离熔合线较远的部位,晶粒越来越细,接近母材组织,甚至在腰鼓形边缘部位观察到的晶粒尺寸小于母材,如图2(d)所示。
高频电阻焊的焊接升温很快,焊缝熔合部位处于过热状态,晶粒极易变大,并且温度越高奥氏体晶粒长的越快,越趋于形成粗大的奥氏体晶粒。
从焊缝到母材方向,热影响区可以划分成为粗晶区、正火区、不完全正火区和回火区[1],热影响区的晶粒尺寸沿此方向先增大后逐渐变小。
2.2焊接区域结构参数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HFW焊管焊接区域的结构参数主要包括腰鼓形、熔合线、金属流线和中心距,如图3所示[2]。
对加工好的冲击试样和拉伸试样进行结构参数的测量,并与强韧性试验结果对照,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抗拉强度比较低的试样为L03,L05和L08,其中L03和L08表现出强度和韧性都较差的特点。
对于L08而言,熔合线宽度达到0.39mm,为试样中最宽的,可能是焊接过程加热时间太长而致,这会导致氧化物夹杂聚集,成为裂纹源。
熔合线过宽或过窄都会使得焊缝性能下降。
当熔合线太宽时,表明焊接过程中加热时间太长(即焊接速度太慢)或焊接线热量太高,致使焊缝严重脱碳,组织粗大;
另一方面,也会伴随氧化物杂质的聚集,可能成为焊缝开裂的裂纹源,这对其性能极为不利。
当熔合线较窄时(低于0.05mm),表明焊接时挤压力过大或线能量不足,同时伴随着金属流线角很大。
熔合线较窄时,线能量不足导致的低温焊接会使金属结合强度大受影响,脆性显著增加,焊缝强度也比较低,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目前,对熔合线宽窄度的控制,世界各国还没有统一规定,一般为企业的内控标准。
譬如,日本新日铁规定熔合线宽度为0.02~0.2mm,日本川崎为0.07~0.13mm,德国规定为0.02~0.12mm,韩国PSP公司则要求控制在0.05~0.3mm。
我国焊管行业曾有人认为,将熔合线宽度控制在0.02~0.11mm最合适[3]。
严格控制熔合线宽度对于焊接质量尤为重要。
结合前文测试数据以及文献中的介绍,建议熔合线宽度(特指几何中心线处的宽度值fn)在0.05~0.2mm之间比较合适,内外壁熔合线宽度(fi与fo)以0.25~0.4mm之间为佳。
至于金属流线夹角,以在50°
~65°
之间为宜。
2.3焊后正火对于焊接区域显微组织的影响
焊缝热处理是HFW焊管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经过热处理,焊接时形成的硬化组织会得到适当改善。
本试验结合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分别选取820℃,870℃,920℃,950℃和980℃5个温度,每个温度下的试样在马弗炉中进行正火热处理,以模拟生产过程中的在线热处理,保温时间为5min。
图4为5种不同正火温度下焊接区域金相显微组织的对比。
可以看出,焊接区域经过正火之后,金属流线已经不存在,熔合线与热影响区的组织近于一致。
焊接区域在820℃正火以后,可以观察到大块的多边形或准多边形铁素体,没有实现组织均匀化,这是因为820℃的正火温度低于X60钢的AC3温度,故而焊接区域处在双相区间,加热过程中,碳原子向奥氏体中富集,贫碳的铁素体不断长大,从而出现宽的铁素体带[4]。
870℃正火,处在奥氏体单相区与双相区的临界地带,正火所得组织与820℃正火结果相似,组织更大一些。
920℃和950℃正火温度高于相变点温度,经过正火,焊缝与热影响区组织完全均匀,以多边形铁素体为主,并伴随少许的珠光体,但950℃正火后铁素体晶粒已明显表现出粗大化趋势。
980℃正火以后的焊接区域铁素体晶粒变得十分粗大,多边形铁素体间含有珠光体,组织不很均匀,说明该正火温度对于HFW焊缝及热影响区而言过高。
在线焊缝热处理与试样在热处理炉中整体加热不同,在线焊缝热处理有两个特点:
一方面,它是通过中高频感应加热,加热速度快,管壁厚度方向的温度不均匀[5];
另一方面,它是采用局部加热,冷却速度很快,在热处理温度下生成的γ晶粒少,因而加热温度可适当高一些。
2.4正火对焊接区域力学性能的影响
2.4.1拉伸强度
对焊接区域分别进行820℃,870℃,920℃,950℃和980℃温度下的正火热处理,然后再测试各试样的拉伸强度,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见,随着正火温度的提高,焊缝的抗拉强度会逐渐下降,但在920℃的正火温度下处理时,由断裂位置可知此时焊缝强度与母材强度相当。
2.4.2冲击韧性
试样热处理前后的冲击功的变化对比如图6所示。
由图可见,经过正火热处理,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大大改善,提升非常显著。
因此,对于HFW焊缝及热影响区而言,焊接之后的再次正火热处理对于改善其性能极为重要。
试样冲击功与正火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7所示。
由图可见,正火温度对于焊缝的冲击韧性影响非常大。
在820~920℃,韧性随正火温度升高而呈上升趋势;
超过920℃,冲击韧性随正火温度升高而下降。
当正火温度太低时,如820℃,焊接区域组织并未得到改善,相应韧性也未得到提升;
当正火温度太高至980℃时,铁素体晶粒严重粗化,韧性显著降低。
只有经过合适温度的正火处理,焊缝韧性才会大幅提升,经过900~930℃之间的正火后,焊缝会获得优良的冲击韧性。
这与显微组织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3结论
(1)焊缝熔合线处晶粒粗大,为交错的针状铁素体;
热影响区的晶粒尺寸从熔合线到母材方向先增大后逐渐变小;
母材的显微组织以等轴细小的多边形铁素体为主,伴有少许珠光体。
(2)对于X60级准508mm×
9.5mmHFW焊管焊缝而言,熔合线宽度(fn)控制在0.05~0.2mm之间较合适,内外壁熔合线宽度(fi与fo)以在0.25~0.4mm之间为佳,金属流线夹角在50°
(3)热处理之前,焊缝熔合线与热影响区区分明显,晶粒尺寸有较大差异;
而在热处理之后,焊缝熔合线与热影响区组织形貌趋于近似或一致,金属流线消失,晶粒尺寸相近。
(4)焊接区域的抗拉强度随正火温度升高而下降,且在920℃左右的正火热处理后,与母材基本相等。
(5)正火热处理后的焊缝及热影响区,冲击韧性大大提高,正火温度在900~930℃之间时,X60级HFW焊管焊接区域的冲击韧性达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