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砼管顶管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87058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文档格式.doc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砼管顶管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文档格式.doc

±

0.2%且少于

5mm

2

5

600<D<1200

3

6

1200≤D<3000

0.5%且少于

-10mm

或+25mm

4

D≥3000

12

1.1.2橡胶垫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出厂合格证,水泥、膨胀剂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取样试验合格。

1.1.3其他材料如钢套环、密封胶、油麻、石棉等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1.2作业条件

1.2.1施工占地范围内拆迁到位,地下管线已查明,并采取改移或加固措施,地上地下障碍物清理完毕。

1.3技术准备

1.3.1测量交接桩完成,并对控制点、坐标点、水准点进行校和,栓桩,补桩等工作已完成。

1.3.2已认真审核图纸,组织图纸会审,编制施工方案并获审批。

相应技术措施准备就绪,并落实技术交底。

2、施工操作

2.1测量放线

2.1.1应依据设计图纸,做好测量所需各项数据内业的收集、计算、复核工作。

2.1.2对交桩进行复核测量,原测桩有遗失或变位时,应补桩校正。

严格按照设定的管道中心线和工作坑位建立地面与地下的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布置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晰、方便校核的地方,并加以保护。

2.1.3测定管道中心线时,应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竖向折点及其他控制点测设中心桩,并应在工作坑外适当位置设置栓桩。

2.1.4测定中心桩时,应用测距仪或钢尺测量桩的水平距离。

2.2工作竖井

2.2.1工作竖井位置应选择地下管线较少部位,宜选在检查井处,应便于设备、材料运输及下管、出土、排水,并具备少量堆放管材及存土的场地。

单向顶进,两端条件相近时,工作竖井宜选在管线下游。

工作竖井距铁路、公路路基较近时,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或有采取加固措施的条件。

2.2.2工作竖井应有足够的工作面,井底尺寸:

底宽为管道外径加操作宽度(一般每侧1.2-1.6米)和支撑厚度(一般每侧0.2米);

底长为管节长度、液压油缸长度、出土工作长度(1.0-1.8米)、后背所占长度(0.85米)、上节管尾部压导轨长度(0.3-0.6米,使用工具管时取工具管长度)之和。

2.2.3顶力计算与后背设计(略)

2.3导轨安装要求

2.3.1枕跌或枕木的安装高程宜低于管外底10-20毫米,间距均匀,其铺装坡度应与管道纵坡一致。

两根导轨应直顺、平行、等高,导轨安装牢固,其纵坡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

导轨高差允许偏差2毫米,导轨内距允许偏差为2毫米,中心线允许偏差为3毫米,顶面高程允许偏差0-3毫米。

2.3.2两导轨净距A=2√(D-h+e)(h-e)D为管道外径;

h为导轨高度;

e为管外底距枕木面的距离。

2.4顶铁安装要求

2.4.1应有足够的刚度,无歪斜扭曲现象,顶铁上宜有锁定装置,顶铁单块旋转时应能保持稳定。

2.4.2顶铁放置在管道两侧,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平行、对称直顺;

顶铁与导轨和顶铁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

2.4.3顶铁与管口之间应采用缓冲材料衬垫。

在顶力作用下,管节承压面应力接近其设计顶镐压力强度时,应采用U形或环形顶铁等措施,减少管节承压面应力。

2.5顶进设备

2.5.1液压油缸的油路应并联,每台液压油缸应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

2.5.2液压油缸的着力中心宜位于管子总高的1/4左右处,且不小于组装后背高度的1/3。

使用一台液压油缸时,其平面中心应与管道中心线一致,使用多台液压油缸时,宜配置油缸台架,各液压油缸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对称。

2.5.3顶铁安装应直顺,无歪斜扭曲现象,每次换放顶铁时,应换可能安放的最长顶铁。

2.6管道顶进

2.6.1初始顶进5-10米范围内,增加测量密度,首节管允许偏差为:

轴线位置3毫米,高程0-3毫米。

2.6.2顶进应连续施工,除不可抗拒情况下,不得中途停止作业。

2.6.3采用手工掘进时,首节管进入土层过程中,每顶进30厘米,测量不应少于一次,管道进入土层后正常顶进时,每顶进100厘米,测量不应少于一次,并及时纠偏,纠偏时应增加测量次数。

2.6.4在允许超挖的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道下部135°

范围内不得超挖;

管顶以上超挖量不得大于15毫米;

管前超挖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制定安全保护措施。

2.6.5当发生塌方或遇到障碍物;

后背倾斜或严重变形;

顶铁发生扭曲迹象;

管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再继续顶进。

2.6.6顶管接收井处为了顺利完成顶管接受工作,必要时应对洞口土体进行加固。

2.6.7顶管穿越铁路公路时,应符合铁路或公路有关技术安全规定。

2.7管道接口顶管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3顶进施工记录

3.1应不间断的测量并记录下列参数:

1、顶进力;

2、管道在垂直高程和侧向位置的偏离情况;

3、管道的旋转;

4、管道顶进长度;

5、润滑注浆压力。

同时应包括施工时间,施工现场的详细位置、地层和地下水条件等。

当可能有污染存在时,应进行取样分析。

4质量标准

4.1基本要求

4.1.1接口必须密实、平顺、不脱落、不得渗漏。

4.1.2内涨圈中心应对正管缝,填料密实。

4.1.3管口橡胶圈位置应准确,不得外露、脱落。

4.1.4管内不得有泥土、石子、砂浆、砖块、木块等杂物。

4.2实测项目允许偏差

见DB13(J)57-2005《市政排水管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5成品保护

5.1在现场运输、存放和施工过程中保护好管口。

5.2同一顶管坑向相反方向顶进时,先顶距离长管段,后顶距离短管段,用顶完管段作后背,应在管端加护铁,保护管口。

6应注意问题

6.1应严格执行测量放样复核制度,每次测量前要先检查测量仪器是否移动,出洞口管节经测量后要垫实。

6.2为防止管端破损,应在顶进过程中认真控制好方向,纠偏不要大起大落。

适当增加垫板厚度或降低垫板硬度,尽量扩大张角大时的受压面积。

6.3为防止接口渗漏,在吊装过程中应采用专用吊具,严禁用钢丝绳套入管口吊运,以防损坏管口及钢套环。

6.4在软土层中顶进时,为防止管节漂移,可将前3-5节管连成一体。

6.5为防止地面沉降应严禁超挖,顶进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注浆。

7质量记录

7.1钢筋砼管材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7.2材料出厂合格证和部分材料的取样复试报告单。

7.3工程测量放线和测量复核记录。

7.4管道顶进施工记录

7.5工序、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

8、安全要求

8.1顶进时,顶铁上方及侧面不得站人,并随观察时有无异常现象,以防崩铁。

8.2起重设备安装后正式作业前应试吊,吊离地面10厘米左右时,检查重物、设备有无问题,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

8.3起重设备专人检查、安装,持证上岗,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8.4进入现场戴安全帽和使用相应防护用品。

8.5出土和吊运材料时,起重设备下严禁站人。

8.6工作坑总电源箱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工作坑内一律使用36V以下照明设备。

8.7竖井支护要有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