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涵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53108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拱涵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拱涵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拱涵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拱涵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拱涵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拱涵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

《拱涵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拱涵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拱涵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

考虑到传输上游L、M、N区及人和立交北侧部分区域道路地块的污水的排放,在沿涵洞边缘布置一根d800的污水干管,作为该片区污水排放的主要通道,同时负担传输上游人和立交北侧部分污水的任务。

d800污水干管采用国标Ⅲ级钢筋砼管。

二、编制依据

重庆市林同棪设计院提供的有关图纸、文件、资料。

与本工程相关的国颁、部颁现行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

如下: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建筑施工构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我单位的综合施工能力、机械设备实力及多年施工所积累的经验均是编制的依据。

三、施工工艺流程及方法

3.1、施工工艺流程基底处理

满足设计要求

不满足设计要求

测量放样

基坑开挖、排水

基坑检验

监理签证

基础砼浇筑

涵台砼浇筑

养护

立拱支架、安装模板

对称浇筑拱圈砼

检查、验收、签证

养护拱圈砼强度达到90%

施做沉降缝防水

护拱浆砌片石

涵侧、涵顶土对称回填

出入口、八字墙等附属工程施

竣工验收

3.2、总体施工方法

基坑采用机械明挖,人工清底。

涵洞基础以强风化、中风化砂岩或泥岩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0.4MPa,如不满足要求,应及时与设计沟通,采取补强措施。

施工拟按照10米沉降缝分段施工,端部两节长度可根据涵长情况调整。

若局部基础差异较大,为了避免不均匀沉降,亦可适当调整位置。

沉降缝必须垂直贯穿整个断面,缝宽2cm;

沉降缝设置钢带橡胶止水带。

根据设计图,每段拱涵施工宜按照三次浇筑完成:

第一次浇筑涵洞基础C20砼;

第二次浇筑C20砼涵台部分;

第三次浇筑C30砼拱圈。

砼养护采用浇水湿润养护,遇天气炎热宜加铺保水材料(土工布)洒水养护。

基础、涵台立模现浇施工,模板采用聚氨酯木模板。

拱圈内支架采用碗口支架搭设,拱架为连接成整体的钢骨架支撑;

拱圈内模板为木模板,模面为12mm聚氨酯木模板;

外模同样采用聚氨酯木模板。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基础与台身、台身与拱圈之间的连接,台身和拱圈连接部分应注意预埋连接钢筋,避免产生裂缝。

钢筋采用在钢筋制作场制作成形后,运输至现场安装;

砼采用信誉度高,生产质量稳定大厂的商品砼,罐车运输至现场后,采用汽车泵浇筑。

拱涵主体施工完毕后,施做浆砌片石护拱以及防水层施工,防水层采用两布三油防水层。

当管道和涵洞及构筑物砼达到90%以上时,采用透水较好的砂卵石或土石混合料对称、分层填筑,涵顶以上及涵台后20米禁止强夯,台后10米长的涵顶范围内禁止填石方,并禁止使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可采用静载压路机,并减小压实层厚度进行碾压。

涵背0.5m范围内及无法进行机械直接碾压时,采用冲击式打夯机进行人工夯实,人工夯实每层填筑厚度不大于15cm。

3.3、基础、涵台施工

3.3.1、基础的定位与放样

在基坑开挖前,由测量组采用全站仪进行基坑的定位放样工作。

先根据涵洞的纵横轴线,结合断面尺寸计算出基础边线的定位点,再根据开挖深度、坡度放样划出基坑的开挖范围线。

基坑底部尺寸应确保每边有50cm的工作面,以便于支撑、立拆模板。

3.3.2、基坑开挖

由于该段拟建涵洞处上下游都已建成涵洞,现该段有大量雨水汇集流入,为便于该段涵洞施工,需在开挖该段基础前另先选择开挖一条临时过水管沟B*H=2*3m,让已形成的雨水转入临时过水管沟内,便于实施K1+060-K1+193.84段供涵的施工。

由于该段拟建涵洞处上下游都已建成涵洞,现该段有大量雨水汇集流入,为便于该段涵洞施工,需在开挖该段基础前另先选择开挖一条临时过水沟槽,沟槽内埋设φ800的HDPE塑料波纹管,在转弯处设置检查井,让已建涵洞内的雨水汇入临时埋设的管内,便于实施K1+060-K1+193.84段供涵的施工。

基坑开挖需采用挖掘机开挖,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分段开挖实施,每段开挖距离控制在20m。

开挖出来的渣土运至业主指定的弃渣场。

基坑开挖应注意一下几点:

1)、基坑施工不可延续时间过长,自开挖基础完成后,应抓紧时间连续施工,防止基底积水。

2)、基坑开挖应结合现场土质情况进行放坡,土方放坡坡率按1:

1,石方放坡按1.0.5进行。

3)、机械开挖至基坑底时,应保留一定的10cm厚度,由人工凿平开挖到设计标高。

4)、基坑两侧应设置排水沟,并在较低一端设置集水坑,以利于排水,防止基底浸泡。

5)、开挖中须经常观察基坑边缘顶面土有无开裂、坑壁有无松散和塌落现象发生,以确保施工安全。

基坑边缘5.0m不得堆载。

3.3.3、基底处理

基础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涵身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4MPa,如低于0.4MPa则应采用M7.5砂浆砌MU30条石层基底并崁入中风化层50cm。

雨水检查井基底承载力大于350KPa,如基底地质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进行加固处理。

3.3.4、基坑检验

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向监理工程师报验,报验的内容包括:

检查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基底标高以及地基承载力。

当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并签批报验单,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3.5、基础模板安装

基础模板采用聚氨酯木模板。

先由测量人员精确放样出基础边线,人工精确拼装。

基础模板采用地锚、对拉螺栓和斜撑固定。

3.3.6、基础砼浇筑

当基础地基容许承载力达到0.4-0.6Mpa时,采取整体式基础,当地基容许承载力达到0.8Mpa时采取分离式基础。

基础砼为C20砼,浇筑采取联槽浇筑,并预埋涵台钢筋,涵台钢筋需插入基础底≥35d。

3.3.7、涵台钢筋制安

绑扎前,应认真核对图纸,安装的具体要求以及几何尺寸,对班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不错扎,不漏扎。

绑扎钢筋时,应将扎丝头向墙的内侧弯曲,不侵占保护层。

绑扎和安装前,应在主筋上划好位置,在相交点用扎丝扎结,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状扎牢且丝头向内弯,以免伸向保护层内。

在已绑扎好的钢筋上禁止践踏或放置重物。

涵台钢筋与已预埋好的基础钢筋绑扎搭接,应在中心和两端至少3处用扎丝绑牢,使钢筋不得滑移,钢筋绑扎搭接长度≥35d(d为钢筋直径)。

涵台钢筋应预留足够的长度,便于拱涵的连接。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采用同主体结构砼强度的水泥砂浆垫块控制,垫块的布置呈梅花型,其相互之间间距不大于1m。

预埋件、预埋管、预留孔插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遗漏。

3.3.8、模板安装

涵台模板采用聚氨酯木模板。

安装台身模板,先立内模,对水平施工缝清理和钢筋架设绑扎检验合格后再立外模。

墙身模板采用φ14的对拉精轧螺纹钢筋固定,墙身模板安装一定要牢固、安全、严格防止“跑模”现象发生。

对拉螺杆竖向间距600,水平间距600,以加强模板刚度,减少变形位移。

模板安装精度应满足规范要求,接缝处采用双面海绵胶带粘接,确保接缝处不漏浆,确保砼外观质量。

涵台模板与基础的结合面,需要时预先坐浆封底,防止漏浆。

模板表面须涂刷长效脱模剂。

模板安装完成后向监理工程师报验,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3.9、砼浇筑

基础、涵台为C20砼,均采用商品砼,罐车运输至现场后,采用汽车泵入模浇筑。

浇筑前先检查模板支承情况、振捣机具的完好情况,作业人员落实情况,无误后即开始浇筑。

基础砼和台身砼采用分层法浇筑,分层厚度30~40cm,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须在前层初凝前将次层捣固完毕。

采用φ50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振捣,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时要直上直下,快插慢拔,插点均布,层层扣搭。

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防止漏振。

每次移动两个插点的间距不宜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器的作用半径一般为30-40cm),振捣时间为20-30s,最短不少于10s。

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应保持5-10cm距离,防止振动棒碰撞钢筋、模板等,且插入下层砼中的深度宜为5-10cm。

混凝土要求振岛密实,密实的标志:

表面停止沉落不显著,振岛不再出现显著气泡或震动棒周围无气泡冒出,表面呈现平旦、泛浆,混凝土已将模板边角部位填满充实。

3.3.10、养生、脱模

砼养护采用自来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7天。

砼浇筑完成达到设计强度90%后,方可拆模。

拆模的顺序为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拆除的支架等材料应堆码整齐,及时转运。

3.4、拱圈施工

3.4.1、内拱支架搭设

内拱支架采用满堂支架搭设,竖向和横向间距分别为0.6m,层高为1.2m设置。

拱圈采用10#槽钢定制而成,拱圈内采用10#槽钢支撑,支撑架与拱圈和水平杆焊接牢固,拱圈分两片制作,两片之间采取φ12螺栓连接牢固,每片拱圈坐落在支架上托上。

在拱圈顶纵向采用50mm×

100mm的方木,以固定模板用。

每根方木两侧各纵向铺设一根钢管,用铁丝绑定在角钢或方木上,用于拱部模板加固。

3.4.2、拱圈底模、外模、端模安装

拱架搭设完成后,在其上铺设12mm厚的饰面板,做为拱圈底模,采用铁钉固定在拱架方木上。

纵向方向每端底模应宽出20cm,以方便端模安装。

模板接缝处应平齐,并用胶带粘贴。

外模采用聚氨酯木模板,用拉杆固定在拱圈上,下脚与墙身连接牢固,外侧用钢管斜撑牢固,在拱顶位置预留50cm宽的通槽作为混凝土的入模口,在拱圈下口起拱线位置高50cm处间隔1m预留一个30×

30cm小槽,以方便浇注时对拱圈底部混凝土的捣固。

在混凝土浇注到指定标高后,封闭预留槽。

拱圈示意图如下:

3.4.3、钢筋安装

拱顶底模安装完成后,进行拱圈钢筋安装。

安装前先将涵台预留钢筋校正,使其位置精准。

拱圈钢筋应与已预留的涵台钢筋绑扎成型,并绑扎牢固,连接采取绑扎搭接,搭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35d,然后绑扎纵向水平筋,钢筋安装时严格控制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钢筋交叉点绑扎时绑扎方向成梅花型布置。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