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等工程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33192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防水等工程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下防水等工程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下防水等工程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下防水等工程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下防水等工程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防水等工程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

《地下防水等工程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防水等工程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防水等工程质量控制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

防水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2)复验报告

对进场的防水材料,在使用前,应按复验规定抽样送检,并由检测资质的检测部门出具复验报告;

经复检,不合格的防水材料严禁在工程中使用。

3)材料存放

防水材料存放场地应尽量选择靠近塔吊旋转半径范围内,且不易受日晒、污染、刺尖物划破;

现场暂时不用的材料不得随意丢弃,应放置在干净、平整的位置。

4)抽检数量

防水材料使用时,应在每工作班现场随机抽检原材料不少于30%或不少于10卷。

5)现场检查

使用的材料是否与要求的材料一致,材料表面有无损伤,材料的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其它缺陷等。

3.1.1.2施工队伍

1)地下防水工程须由相应资质的专业防水队伍进行施工。

2)防水队伍主要施工人员应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单位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

3.1.1.3施工方案

1)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前,项目公司应及时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公司进行图纸会审,以便各方掌握工程主体及细部构造的防水技术要求,施工单位根据会审内容编制详实可行的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2)防水工程施工方案经监理公司专业监理工程师(或项目专业工程师)审核后,可作为现场作业指导书。

3.1.1.4工序交接

1)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

2)未经建设(监理)单位对上道工序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1.2防水施工阶段

3.1.2.1基层清理

1)墙面:

清除突出的尖角,用2米长靠尺检查时,靠尺与基层表面间的空隙不宜超过5mm,超出时应将原表面凿毛,清水冲刷,涂水泥素浆后,用水泥砂浆补平或抹成缓坡,且不得有空鼓现象,对大于0.5mm的缝隙应用嵌缝油膏嵌实。

2)底板:

垫层完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后即开始着手准备清理突出的棱角,垫层与胎模转角处应做成圆弧或折角,圆弧半径应在100-200mm之间,折角角度宜为45º

(135º

),砖模内侧应抹平压光。

混凝土垫层在施工时随打随抹,使其表面有利于粘贴防水卷材。

3.1.2.2找平层施工

1)基层清理完成应按设计要求打磨接槎或做1:

2.5水泥砂浆找平层,并抹平压光。

2)找平层宜连续施工,表面无明显压痕、接槎,其表面平整度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最大偏差不超过4mm。

3.1.2.3卷材防水层

1)施工条件

在无遮盖条件下,铺贴卷材严禁在雨雪天、五级风及其以上时施工。

冷粘法施工气温不宜低于5º

C,热熔法施工气温不宜低于-10º

C。

2)搭接要求

热熔法施工的改性沥青复合胎等防水卷材两幅卷材长边搭接宽度不应低于100mm,两幅卷材短边的搭接宽度宜≥150mm。

自粘的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两幅长边搭接宽度不应低于80mm,两幅短边的搭接宽度宜≥100mm。

合成树脂类的热塑性卷材(PVC卷材)搭接宽度宜为50mm,并采用焊接法施工,焊缝有效宽度不应<

35mm。

采用冷粘法施工的高分子卷材,卷材的搭接宽度长边应大于100mm,短边宜≥150mm。

当使用其它材质的防水卷材时,卷材的搭接长度至少应等于或大于规范要求。

3)接缝与收口

防水卷材在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不应留设接缝,卷材的接缝应留在平面,距立面不宜小于300~600mm。

卷材搭接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严禁上下两层同缝铺贴。

外墙散水处防水收口末端宜先用钢钉固定金属压条,再用密封胶将上口密封。

4)其它要求

铺贴SBS防水卷材的找平层应完全干燥后再刷冷底子油。

底板防水在转角处均应增设每边宽度不小于250mm的附加层,附加层可用两层同类卷材或一层抗拉强度较高的卷材,卷材附加层还应按加固处的形状粘贴紧密。

后浇带及施工缝处应先做防水附加层,再做大面积防水层。

卷材的粘结不得有空鼓、起泡、翘边,接缝必须仔细封严。

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不得有扭曲、皱折,焊接处不得漏焊、跳焊或焊接不牢。

3.1.2.4防水保护层

1)在做保护层之前应认真检查防水卷材有无破损,若有破损,应及时进行修补。

2)防水卷材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请监理单位验收,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验收各方签字手续齐全。

3)保护层施工时,施工、监理及项目相关人员应全程跟踪、旁站,发现新问题时应及时整改,对套管与管道没有处理的部位应预留出相应的施工范围,保证下道工序施工及防水细部处理要求。

4)防水保护层的厚度及使用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满足以下规定:

地下室底板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顶板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

侧墙防水层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或砌砖保护墙(边砌边填实)和铺抹30mm水泥砂浆。

3.2穿墙止水螺栓(工具式螺栓、三段式螺栓)

3.2.1材料及要求

穿墙止水螺栓要求使用Φ12圆钢两端割丝(与中间部分可分开,套筒连接,两端可拧,即工具式螺栓),螺栓中间焊接≥40×

40的止水钢片(厚≥2mm),止水钢片必须双面焊严。

附穿墙止水螺栓图片:

3.2.2内外侧端头及墙面凹槽处理

模板拆除后,先将止水螺栓两端外露部分拧掉,再将钢筋端头用防锈漆进行处理,最后用防水砂浆把垫圈所在位置的凹槽抹平(对地下钢筋混凝土墙面返锈起到较好的阻止作用)。

3.2.3其它规定

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支撑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严禁直接穿过防水混凝土底板、外墙。

3.3抗渗混凝土

3.3.1原材料

1)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不低于32.5Mpa;

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³

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水泥7天水化热指标不高于275kJ/kg,不得使用带有R字样的早强水泥。

水泥的碱含量须满足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碱含量2.25kg。

2)粉煤灰

粉煤灰的级别不低于II级,掺量宜为水泥等胶凝材料的20~30%,不得使用高钙粉煤灰。

3)粗骨料

宜采用5~31.5mm级配均匀的机碎石,含泥量不得大于1%。

4)细骨料

为减小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宜采用中粗砂,细度模2.5~3.0。

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

5)外加剂

外加剂应采用低碱、低水化热的外加剂。

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具有早强性能或采用高效减水剂等。

3.3.2水灰(胶)比

抗渗混凝土的水灰(胶)比不宜超过0.50,有侵蚀性介质时水灰(胶)比不宜大于0.45。

(注:

GB50208--2011)

3.3.3预拌混凝土泵送坍落度值

1)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00~14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不应大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

2)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班检查宜不少于两次。

3.3.4施工控制要点

1)浇筑施工间隔

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的安排上,应保证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经过运输浇筑到下层混凝土压茬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规范的规定。

中间的间隔时间应按以下标准控制:

当气温低于25℃,不应超过3小时;

气温高于25℃时,不应超过2.5小时。

大面积底板或顶板应分段浇筑,地下挡土墙应分层连续浇筑。

2)振捣要求

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振动棒各插点间距均匀(一般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

分层振捣时应插到尚未初凝的混凝土层中50~100mm,以促使上下层相互结合。

  振动棒在混凝土内振密实的时间,一般每插点振密20~30s,直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水泥浆和外观均匀为止。

  作业中应避免将振动棒触及钢筋、线管和预埋件等,严禁采取通过振动棒振动钢筋的方法来促使混凝土振密。

挡墙预留孔、预埋管等处的结构形状不直顺,尺寸也较小,振捣不方便,振捣时混凝土中的空气不容易完全排出,因此这些部位应在机械振捣的基础上,再辅以人工插捣(有助于排出空气、振捣密实)。

3)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根据现场气温条件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及洒水养护(终凝后),抗渗混凝土要求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4)季节性的施工措施

冬季施工时,模板应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温差较小时拆除,温差不宜超过15℃,拆模后必须立即覆盖保温。

3.3.5抗渗试块留置

1)对于抗渗混凝土的抗渗试件(每组6个),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2)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抗渗混凝土,取样不少于1~2次,留置组数可根据有关规定(按底板、挡土墙及有防水要求的顶板分别留置)或按实际需要确定。

3.3.6防水特殊部位细部构造

抗渗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后浇(加强)带、穿墙套管、预埋件等设置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3.6.1施工缝、后浇(加强)带

1)防水混凝土水平施工缝应加设止水钢板,垂直施工缝加设止水钢板或遇水膨胀止水条。

2)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d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3)止水钢板安装在底板和挡土墙的中间部位,坡口朝向迎水面;

该部位首次浇灌时,止水钢板1/2宽度浇筑在混凝土内,1/2宽度留在外侧。

4)遇水膨胀止水条安装在缝表面或预留槽内,用钢钉固定,钢钉间距宜为300~500mm。

5)施工缝或后浇带混凝土接槎部位在下道工序施工前,必须将表面浮浆及垃圾等清理干净,以保证接槎部位混凝土的密实性。

后浇带底部提前抹防水砂浆挡台 止水钢板安装图示

3.3.6.2穿墙套管的迎水面

1)穿地下室挡土墙的管道必须设带止水翼环的套管(钢性或柔性)。

2)在大面积防水卷材铺贴前,应先安装穿墙管道,按要求将套管与管道之间的隙缝进行处理,并在外侧增设一道防水卷材附加层。

3)穿墙管道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于250mm,管与管的间距应大于300mm。

套管外侧附加卷材防水层

3.4地基处理

3.4.1处理方法的选择

地基处理方法应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形式、设计要求等确定。

常用的方法有:

1、换填垫层法(灰土垫层、砂石垫层),2、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3、重锤夯实法,4、振冲法,5、深层搅拌法,6、桩基法,7、整体浇灌法等。

3.4.2强夯法控制要点

3.4.2.1强夯施工的技术参数

根据经验,要求加固土层的深度H(m),按下式选用锤重Q(t)和落距h(m)。

H≌K·

h

K—经验系数,一般取0.4~0.7。

锤重Q=8~40t

落距h=6~30m

3.4.2.2夯击点布置

一般按梅花形网格排列,其间距根据基础布置、加固土层厚度和土质而定,一般为4~15m。

对于重要工程的加固范围,应比设计的地基长、宽各加一个加固深度H,对于一般建筑物,在离地基轴线以外3m布置一圈夯击点即可。

3.4.2.3夯击遍数

通常为2~5遍,前2~3遍为“间夯”,最后一遍为低能量的“满夯”。

每个夯击点的夯击数一般为3~10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