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必备建邺高中2011届高考历史选修四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30491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必备建邺高中2011届高考历史选修四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名校必备建邺高中2011届高考历史选修四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名校必备建邺高中2011届高考历史选修四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名校必备建邺高中2011届高考历史选修四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名校必备建邺高中2011届高考历史选修四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必备建邺高中2011届高考历史选修四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

《名校必备建邺高中2011届高考历史选修四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必备建邺高中2011届高考历史选修四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校必备建邺高中2011届高考历史选修四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

用史实证明。

[分成支持不同观点的两个组,并用史实来论证本组的观点]

圣:

统一六国,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

秦朝的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居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1)统一六国李白——秦王扫六合,虎势何雄哉!

BC770-BC221,呈现的政治状况:

天下分裂,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A:

原因

①根本原因:

春秋:

诸侯林立——战国七雄,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

材料:

当时列国早有“大一统”,“天下”的政治理念。

从当时的言论可知:

孔子: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孟子:

天下归于一统,就社会安定。

“天下”归于“大一统”已经成为许多政治家的政治理想,统治“大一统”的天下,已经成为许多政治家的政治追求。

②国力因素:

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战斗力强(钢制武器、骑兵、士气等),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

③民心因素:

战争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④社会基础:

经济发展,民族交融,地区间交流加强;

⑤个人因素:

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广纳贤士、统一方略正确(“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尽管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我们从来不承认“个人英雄主义”,但关键时刻,一些人物往往对历史的发展起重大影响作用。

B:

结果:

秦灭六国,完成国家的统一,建立了秦朝。

C:

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加强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试从以下几方面概括)

措施

影响

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对秦、后世)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促进经济发展、交流

文化

统一文字:

小篆;

焚书坑儒

利用国家统一、国内经济文化交流

思想控制,摧残文化

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设四郡、筑长城

奠定国家基本疆域

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

交通发展、各地交流,巩固统治

法律

颁布秦律

刑法严酷、激化矛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对秦朝的影响:

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魔:

(3)、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

A、表现:

①焚书坑儒,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大兴土木(阿房宫、骊山墓),徭役无度,劳民伤财。

③穷兵黩武,兵役、徭役繁重。

④加紧盘剥,赋税沉重;

⑤刑罚严酷,囚徒无数。

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

B、影响:

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4)、评价秦始皇(结合史实,一分为二)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

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

史实——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

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

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

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

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功:

①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

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

②开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扩展疆域,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发展交通,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过:

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修筑长城、大兴土木、严刑酷法,赋役繁重,激化矛盾。

③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总之,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其功大于过。

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A、原因:

①客观上: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

②主观上:

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B、主要表现:

①政治上:

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②经济上:

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③法律上:

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

④思想文化上: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

⑤民族关系上:

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战而后和”,任用少数民族贵族管理本地方,设置机构、册封、和亲;

⑥对外关系上:

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设鸿胪寺、鼓励外商来华、“存异方之教”,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

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专家点评:

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唐帝国,其在位期间出现“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乃至繁荣,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反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更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A、杰出的军事家

为建立封建统一的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杰出的政治家,开创了“贞观之治”。

①经济上:

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

②政治上:

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

③文化上:

完备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④对外关系上:

对外兼收并蓄。

有效开明的民族政策。

C、著名的皇帝

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反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更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3)、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4)如何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盛世”或“治世”:

A、“盛世”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国泰民安。

B、出现的原因:

①稳定的政治环境;

②适当的经济政策;

③宽松的文化政策;

④开明的民族政策;

⑤开放的对外政策;

⑥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修养;

⑦前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⑧统治者良好的个人素质如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⑨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等。

C、对盛世的认识:

肯定其进步作用,认识其实质。

在所谓盛世中封建社会各阶级的地位没有变化,基本的阶级矛盾仍然存在,农民受剥削的地位没有变。

它实质是统治阶级为维护长治久安而对农民的某些妥协和对地主利益的一定遏制。

①一方面,“治世”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相对于其他封建统治,是一种进步。

②另一方面,“治世”是相对的,盛世时期并没有消除剥削,农民的负但仍然很沉重。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帝个人档案:

姓名:

爱新觉罗·

玄烨,是顺治帝的第三子。

年号:

康熙。

康,安宁;

熙,兴盛;

万民康宁,天下兴盛。

出生: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卒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享年:

68岁,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

8岁登基,14岁开始亲政。

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配偶:

16人,皇后赫舍里氏子女:

35子,16女

(1)、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国家统一遭到破坏、国家主权遭到威胁。

朝中辅臣鳌拜专权,威胁皇权。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中华民族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对清中央不够服从,需要加强管理(中央政府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

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⑤满洲贵族强制实行圈地占地、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

任务:

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和抵御外侮是其重大的使命。

(2)、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

前提:

稳定朝廷统治秩序,智擒鳌拜。

结果和意义(总)

平定“三藩之乱”

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缔造了巩固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收复台湾

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

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三征噶尔丹平定叛乱

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尊重各民族文

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

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

加强

满蒙民族团结,

册封班禅

崇儒、开科取士:

缓和矛盾,促进满族文化的发展。

加强满蒙民族团结,册封班禅等: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从康熙帝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措施中,我们今天可以得到历史启示:

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势力;

依法打击民族分裂活动;

坚决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分裂中国领土的图谋。

(3)、康熙帝维护国家主权表现和历史影响

①表现:

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②历史影响:

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安宁。

(4)、评价康熙帝

①、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对内:

平定三藩之乱、接管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巩固统一。

对外:

击退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仍有局限:

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

——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比中国封建统治显示优越和潜力,但是康熙帝未能紧跟先进潮流,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下战败隐患。

③、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所创盛世,是封建社会最后的盛世。

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知识拓展:

后人对康熙帝的评价问题

(1)一种观点是对康熙的称颂——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

①机智果敢。

八岁即位,十六岁智擒螯拜,稳定了朝廷秩序。

②维护并巩固了国家统一。

平定三藩之乱和准葛尔贵族葛尔丹的叛乱,派兵攻入台湾设立台湾府;

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组织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签《尼布楚条约》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③学识渊博,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

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