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17451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XX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XXXXXX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XXXXXX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XXXXXX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XXXXXX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XXX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XXXXXX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XX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XXX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一、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2008

(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7)《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

(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9)《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修补技术规程》

(10)《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

(11)《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XXXXXXXXXXX区,横跨在建铲湾渠,拟建综合管廊位于道路下方及二号桥东南侧,综合管廊起止里程桩号H3+240~H3+720,全长约520m,横断面为四仓矩形箱涵形式,净尺寸为(2m+2.5m+3.4m+2.6m)×

3.2m(宽×

高)和(2m+2.5m+5.5m+2.6m)×

高)。

综合管廊(H3+240~H3+608)结构宽12.85m,底板厚0.5m,中隔墙厚0.45m,侧壁0.5m,顶板厚0.5m,净高3.2m。

局部通信、中压电缆出线和进料口、通风口、逃生口等结构底板、中隔墙、侧壁及顶板厚度均相应增加。

综合管廊(H3+608~H3+720)结构宽15.3m,底板厚0.6m,中隔墙厚0.5m,侧壁0.6m,顶板厚0.6m,净高3.2m。

三、施工准备及要求

3.1施工准备

(1)标记清晰拟修补砼缺陷部位,并做好记录;

(2)对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架子、锤子、铁锤、吊锤、墨斗等工具准备好;

(3)对操作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交底;

(4)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5)要求修补处的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才能进行修补工作。

针对管廊出现的质量缺陷数量及种类,拟投入的施工机具如下表。

表3-1拟投入工具数量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锤子

6

錾子

若干

手砂轮

砂纸

铁抹子

4

木抹子

铁锹

5

白水泥

3.2缺陷处理要求

(1)选用的修补材料,除满足结构正常使用的各项要求外,其本身的强度、耐久度、与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等,均不得低于老混凝土的标准;

(2)修补材料应有与老混凝土相一致的外观;

(3)修补时应将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彻底凿除,清除松动碎块,残渣,凿成斜坡,再吹洗干净;

(4)对渗水、漏水的部位,应采用速凝材料堵漏和将外漏部位埋管集中引出后在快速风度,漏水堵住后,即进行修补;

(5)对错台的处理遵循“宁磨不补,多磨少补”的处理原则。

3.3修补材料

(1)修补材料应满足城市环境保护要求和施工、运营工作人员作业环境要求。

应采用环保材料,禁止使用有毒有害材料、污染材料和非耐久性材料。

(2)修补材料总体可分为砂浆和混凝土材料、注浆材料、填充和密封材料三大类,应针对不同的修补要求选用。

(3)修补材料均应单独密封,放置在阴凉、通风处保存,由专人保管,注意防火。

1.砂浆和混凝土原材料

(1)水泥: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其性能和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GB1344和《快硬硅酸盐水泥》GB199的规定;

严禁使用过期水泥或受潮水泥,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2)砂:

应选用坚硬、抗风化性强、洁净的中、粗砂,禁止使用海沙;

其它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3)石:

应选用坚硬、耐久性好的碎石,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其它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

(4)外加剂:

品种和用量应经试验确定,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和相应外加剂产品标准的规定。

(5)混凝土和砂浆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必须满足必要的强度、密度、防水性及耐久性要求。

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不得大于0.06%,并符合相关国家与行业标准规定。

(6)补强加固工程中选用微膨胀混凝土或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高炉矿渣粉时,应在施工前进行试配,经检验其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不得使用铝粉作为混凝土的膨胀剂。

(7)混凝土作为黏结层修补材料时,应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及其混凝土基层受新浇筑的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收缩性能的全面考虑和养护工序应在修补工序中加以说明。

2.注浆材料

(1)主体结构混凝土堵漏注浆材料主要选用改性双组份环氧树脂注浆料,改性环氧树脂化学注浆液应满足以下指标。

表3-2环氧树脂性能指标

序号

检验项目

标准要求

1

外观

棕黄色透明液体

2

粘度,mpa.s

≤100

3

固化时间,h

≤48

抗压强度,Mpa,28d

≥50

≥8

堵漏施工时改性环氧树脂注浆料中需掺入固化剂,改性环氧树脂与固化剂配比为20:

1。

(2)对于混凝土结构出现面渗漏、点渗漏的情况,注浆时主要采用单液浆,水灰比1:

其具有以下特点:

① 材料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

材料固化时体积收缩性小,不含溶解物质,耐久性强;

② 能适应潮湿基面施工,注浆材料与混凝土表面有足够的粘接力;

③ 具有良好的可灌性和渗透能力;

④ 凝结时间可根据需要调节;

⑤ 对环境无污染,属环保材料;

注浆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

3.填充、密封类材料

(1)封缝材料主要用于减少外界物质侵入以保护混凝土不受侵蚀,宜选用改性环氧聚合物水泥封缝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1)凝固时间可调节;

2)强度高、粘结力强,能在潮湿基面上施工;

3)不开裂,收缩性小;

4)无溶解物质,耐腐蚀性强;

5)抗渗透性强,对环境无污染;

6)宜选用改性环氧聚合物水泥封缝材料。

(2)嵌缝材料主要用于混凝土结构活动裂缝的密封、封堵等,本工程渗漏水堵漏施工中选用单组份聚氨酯建筑密封胶,应满足以下要求:

1)较好的弹柔性,柔韧耐久,模量适中,内聚力强,不开裂;

2)触变性好,立面涂嵌不流淌;

3)无溶解剂,固化后无污染;

4)耐水、耐腐蚀、耐老化、耐疲劳;

5)其物理性能应满足以下指标:

表3-3建筑接缝用密封胶物理性能

项目

性能要求

25(低模量)

25(高模量)

20(低模量)

20(高模量)

下垂度(N型)

垂直(mm)

≤3

水平(mm)

流平性(S型)

光滑平整

挤出性(ml/min)

≥80

弹性恢复率(%)

≥60

拉伸模量(MPa)23℃

≤0.4

0.4~0.8

定伸粘结性

无破坏

浸水后定伸粘结性

热压冷拉后粘结性

(3)抹面材料选用防水砂浆,其材料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4)本工程渗漏水堵漏施工时,快速凝固材料宜选水泥-有机速凝剂。

四、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4.1错台

错台是指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模板接缝处出现超过规范要求的错台现象。

1.成因分析

(1)模板外支撑不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局部模板变形引起的外形走样;

(2)模板支撑基础部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整体移位而造成外形走样;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器靠模板太近,造成过振使模板变形;

(4)施工缝处模板连接不牢固,致使模板走样;

(5)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造成冷缝从而产生错台。

2.处理措施

对于凹凸错台的质量缺陷尽可能采用凿除、打磨等方法进行,如果凹陷较严重,凿除、打磨方法不能满足要求,则对凹陷部位表面进行凿毛,并用比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

细石混凝土需由试验室提供配合比,可采用白水泥对混凝土进行调色,确保修衬混凝土与原结构混凝土色泽一致。

4.2局部胀模

混凝土胀模现象,会造成构件尺寸增大,外形不规整,严重者需要进行剔凿,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1)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一次浇筑过高、过快;

(2)模板安装过松;

(3)支撑数量不足,造成荷载重分配,跑模。

(1)首先对有可能胀模的部位进行测量,确定胀模厚度及胀模面积;

(2)对胀模处进行扫描,确定保护层厚度,与胀模厚度比较,判断是否有钢筋外露;

(3)确定无钢筋外露后,对胀模处进行凿除,做到小锤细凿,避免过凿现象;

(4)对修补处表面接洽面涂刷一层42.5R水泥浆进行界面涂刷处理,以使新旧混凝土能结合良好;

(5)采用1:

2.5水泥砂浆抹面,施工完毕后用麻袋包密洒水养护;

(6)用砂纸或手砂轮适度打磨,使其平顺且色泽与原混凝土色泽相近。

4.3蜂窝、麻面、露筋、孔洞

蜂窝是指拆模后构件有局部混凝土松酥,石多浆少,石子间出现分析,形成蜂窝状的窟窿,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1)下料不当,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2)混凝土的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3)模板缝隙未堵严,造成水泥浆流失;

(4)钢筋过密,未稍加间隙就继续灌注混凝土。

麻面是指混凝土构件表面局部缺浆,出现无数的小凹坑,但无露筋现象,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模板表面粗糙活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贴产生麻面;

(2)模板湿润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收,使混凝土表面早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露筋是指构件中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部分或局部未被混凝土包裹或外露,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混凝土浇筑时振捣未到位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2)模板安装不严实存有缝隙,造成混凝土水泥浆漏失;

(3)保护层垫块未放置到位。

孔洞系指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的孔隙,局部或全部无混凝土。

它产生的原因:

(1)骨料粒径过大、或钢筋配置过密造成混凝土下料中被钢筋挡住;

(2)混凝土流动性差,或混凝土分层离析;

(3)振捣不实,混入泥块杂物等。

2.预防措施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