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174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docx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docx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大事记

 1805年英国人在广州成立于仁保险公司,是中国最早的保险公司。

  1875年最早的华商保险公司——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成立。

  1899年中国经营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中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成立。

  1949年上海约有中外保险公司400余家,其中华商保险公司126家。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

  1952年12月,外国保险公司在华的垄断地位彻底改变,种种特权被取消,业务来源锐减,至年底已全部自动申请停业,退出中国保险市场。

  1958年10月,西安全国财贸工作会议提出:

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除国外保险业务必须继续办理外,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

  1959年起,国的国内保险业务除上海、哈尔滨等地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外,其他地方全部停办

  1959年9月,做出10年国有保险总结:

共收入保险费16.2亿元,其中,财产险占91.19%,人身险占8.81%,支付赔款共3.8亿元,拨付防灾费1300万元,积累保险基金4亿元,上缴国家财政5亿元。

  1968年12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决定海外业务对外的分保由民安保险公司办理,寿险业务由中国保险公司办理分保,港、澳、新等地区的保险业务下放到中国保险公司香港分公司管理。

  1972年4月1日起,恢复对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船舶保险。

  1973年起,人保开办了来料加工、建筑工程安装、石油开采、钻井平台、油轮的油污及其他保险。

  1974年,人保开办国际航线的航空保险。

1978年保险复办。

但是产、寿险合并。

1979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

中国保险学会成立。

  1981年12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其中对财产保险合同作了原则规定,成为制订相关法律的依据。

  1982年简易人生保险开卖。

1983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财产保险合同方面的法规。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升格为国务院直属局级经济实体,1984年1月1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管理、监督和稽核。

  1984年11月20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可用一部分保险准备金进行投资,并成立投资公司。

  1985年3月3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对保险企业管理的法律文件。

  1986年10月,我国第一家股份制综合性银行———交通银行组建保险业务部,经营保险业务,打破了上海保险业务由人保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

1988年3月21日,由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深圳工商银行合资成立平安保险公司,资本金为4500万元。

这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的、地方性的保险企业。

1992年9月29日,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1991年4月26日,交通银行保险业务按分业管理的要求,组建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1991年9月,开始起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保险法

  199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美国国际集团所属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这是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以来,第一家经批准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国保险公司。

  1992年11月,友邦保险培训的第一代寿险代理人上街展业。

这一代理人制度,引发了营销理念的剧烈变革,寿险代理人制度迅速为国内寿险业所采用。

  1994年6月,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功吸纳美国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两大世界财团参股,成为中国第一家引进外资入股的保险公司。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通过。

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公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保险业迈进了法制建设的新时期。

  199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实施。

   1996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加拿大宏利人寿保险公司与外经贸信托在上海合资设立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这是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以来,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合资保险公司。

  1998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全国商业保险公司的主管部门,集中统一地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

  1999年10月25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首家在上海推出投资连结保险,投资型保险给我国寿险市场带来深刻变化。

与此类险种相类似的分红保险和万能型寿险相继推出。

   2000年6月16日,国内首家保险经纪人——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在北京揭牌,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综合保险经纪公司。

  2000年11月1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京宣告成立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对保险业做出“高水平、宽领域、分阶段开放”承诺

  2002年,中国人寿启动了重组改制工作,2003年在纽约、香港成功上市

  2003年,中国人保顺利完成重组改制,人保财险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2003年底开始,外国非寿险公司在华设立公司取消限制。

同时,除有关法定保险业务外,向外资非寿险公司放开所有业务限制。

我国保险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

  2004年5月,4家外资财险分公司改建为独资公司。

至此,外资财险公司在华设立的营业机构包括分公司、独资公司、合资公司

  2004年5月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已突破1万亿元

  2004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业入世过渡期完成,保险业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呈现出以我为主、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对外开放新局面。

  2006年4月6日《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颁布。

  2006年6月,《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国十条")正式发布

  2007年1月9日,众人瞩目的中国保险行业第一股——中国人寿登陆A股市场

  2007年3月1日,在创下当时全球最大保险公司IPO纪录之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A股市场

  2007年3月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至2.24万亿

  2007年9月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改进航空意外保险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航意险产品开发权和定价权交给保险公司,希望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市场竞争和规范发展。

至此,曾经备受公众诟病的航意险行政定价坚冰被打破,航意险迈入了全新的市场定价阶段。

  2007年12月4日保监会公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该规定施行后将废止《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

  2007年12月25日,国内第三大保险集团中国太保正式登陆A股市场

2008年上半年我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5617.91亿元,其中财产险原保费收入1299.27亿元,人身险原保费收入4318.64亿元。

原保险赔付支出1543.88亿元,保险业资产总额达到30235.89亿元。

  2009年1-5月中国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5%,今年前5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4947亿元,继续保持了业务的平稳增长。

民族保险业发端 

鸦片战争后,以后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为首的洋务派以“自强”为名,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从70年代起又以“求富”为名创办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时期一系列工业的兴办,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序幕,同时也为民族保险业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市场。

1865年5月,中国第一家华商企业---上海华商义和公司保险行成立。

但其规模较小,并未开展船舶保险业务,只经营船货保险。

真正成为中国民族保险业里程碑的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创办的保险招商局及其后的仁济和保险公司。

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以招商入股为目的,轮船招商局采取了西方股份制的公司制度。

开办后,先后向英国购买伊顿轮、代勃来开轮、其泼利克轮等船只。

轮船招商局的成立,即刻招致了洋商的排挤。

伊顿轮在向上海某洋商保险公司投保时,遭到拒绝,随后转向怡和保安两洋行投保,各保一万五千两,但保险期间只有十五天,保费昂贵。

洋商保险公司的“冷遇”,使招商局意识到“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的重要性。

1875年,李鸿章委托唐廷枢、徐润筹办中国首家船舶保险公司---保险招商局事宜。

同年11月1日,《申报》刊登《保险招商局公启》。

12月28日,保险招商局正式成立,华商投资踊跃,由于“投股余额”,将原定股额由十五万辆扩大至20万两,承保能力也有提高。

保险招商局毕竟财力有限,只能承保船值一万两和货值三万两的货船,而当时每艘船的价值都在十余万两,所以余额部分还须向外商保险公司投保,但外商保险公司只限保六成。

剩余部分仍需由保险招商局自己承担,所以风险责任依然很大。

为此,1876年7月,唐廷枢、徐润等人开始筹资设立仁和保险公司。

此后的几年内,“仁和”与“济和”的业务不断扩展,并分别在新加坡、菲律宾、旧金山等处设立分支机构,为当地华侨办理保险业务。

1884年爆发的中法战争导致了上海金融市场的恐慌,轮船招商局也因此陷入困境从而仁和与济和的业务业大受影响。

1888年起轮船招商局进入商办阶段,到20世纪20年代,轮船招商局亏损高达2000万两,于1934年10月停业。

火险和寿险的出现 

  与世界保险发展史一脉相承,以海上贸易带动的中国最初的保险业务都是水险。

直到1866年,怡和洋行才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火险公司---香港火烛保险公司,其生意颇为兴隆,最初几年年均盈利率高达50%,股票飙升400%。

到19世纪末,上海火险业务中只有保宏一家比较著名,于人及保家行业兼营火险业务,其他大多数史代理行。

火险业务仅限于公共租界内的商店住户,南市区则拒保。

保险公司在保户门楣上悬钉一种铜质或铁质火标,既便于警察查视,又提醒救火人员奋勇抢救。

一般保户以悬挂保险商标为荣,因为非殷实商店住户,洋商不会冒然承包。

  寿险在中国的起步,比水险大约晚了三四十年。

1846年,英国永福和大东方在中国南方城市初办寿险业务,但被保险人几乎都是外国人,业务规模也很小。

随后英商永明人寿和永年人寿业相继拓展市场。

  1889年,永福人寿保险公司制定了“1846-1900年中国人死亡经验表”。

  保险中心向上海转移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

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周边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环境受到外商的青睐。

从此,上海成为外国资本拓展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中国保险业中心由广州移向上海。

  1843年底,议和洋行423吨的“伊丽莎白•斯图瓦特号”抵达上海。

该行在紧靠英国领事馆的地段修建房屋,挂出了“上海怡和洋行”的招牌,成为外商在中国通商口岸建立的第一家最大的商行。

  到19世纪60年代,英商保险机构(特别是怡和洋行和宝顺洋行)一直垄断着中国保险业务。

其他洋行多通过英商代办保险。

  1859年,美国商人在上海成立“上海琼记洋行”,附设保险代理处,但并没有直接做保险业务,主要依赖怡和及宝顺洋行代办。

随着美商在华贸易的而增加,琼记洋行与纽约三家保险公司磋商,两年后开始大规模代理美商在华业务,由此揭开了英美争夺中国航运保险市场的序幕。

  1862年,美国旗昌洋行筹资100万两白银,在上海设立第一家外商专业轮船公司---旗昌轮船公司。

该公司附设扬子保险公司,注资20万两白银,主要经营货运业务,目的在于垄断长江货运险市场。

1872年,英商太古洋行在中国创办中印轮船公司,他们都兼营保险业务。

  19世纪末叶,上海保险市场水险最为发达。

经营水险业务的华商保险机构有仁济和,普安等;洋商保险公司有保安,保家,保宁,保宏等;代理行有怡和、旗昌、瑞记等。

天津保险市场的形成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商最先登上被列入五口通商的天津口岸。

伴随着英商贸易在天津的发展,现在保险业在天津萌生。

与全国其它各地保险业的历史一样,洋行是保险业最初的载体。

1864年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