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213-K4+520段路基开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
《K3+213-K4+520段路基开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3+213-K4+520段路基开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姬海军
安全负责人:
段增恒安全员:
伊建军
2、施工作业组
现场技术员:
2人普工:
8人
压路机操作手:
4人平地机操作手:
1人
装载机操作手:
2人推土机操作手:
3人
挖掘机司机:
4人司机:
15人
3、机械设备
PY180平地机1台ZL-50装载机2台
压路机2台T140推土机2个
重夯机械1台挖掘机4台
洒水车2辆自卸汽车10辆
18-21T三轮压路机2台
4、试验、测量仪器
灌砂筒1个台秤1个
SET2110全站仪1个DZS3-1水准仪2台
四、施工方案
路基土石方施工采用配套的机械设备,土方作业组配备1台平地机,2台推土机,4台压路机,35台挖掘机,2台装载机,1台小型强夯设备以及自卸运输车辆(根据运输距离、方量合理调配)进行土方填筑施工。
保证路堑开挖和路基填筑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1、一般路基施工
1)、施工准备
路基施工前,进行线路复测、断面复测和施工测量及放样,土石方调配,材料试验,试验段施工。
2)、地基处理
①、场地清理
清除地表植被、杂物;
大部分地区采用机械清除,少数山沟、陡崖地段,采用人工清除。
沟塘地区施工前进行排水措施疏干表土,清除表层不良地质,全面进行填前地基压实。
②、坑、洞、穴等的处理
坑、洞、穴等首先清理干净其内沉积物,按规范或设计专业要求分层回填材料、压实,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至清表压实后高程为止。
对路基范围内存在溶洞的地段,按规范或设计专业要求分层回填材料、压实,压实度满足要求,至清表压实后高程为止。
③、路基上采矿产生的土坑、地窖等的处理
经全线调查发现,只有个别路段表面存在探矿遗留下的土坑,将根据土坑大小、地质情况,分别处理。
处理时,首先抽干土坑内积水(如果有),清理干净坑内淤积物,报监理检查坑底承载力,满足要求后,采用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方法,取用附近合格土源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回填时按规范要求沿坑壁开挖台阶。
如压路机械能碾压,尽量采用机械压实;
压实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地窖、坟坑,用挖掘机清理干净洞口附着物后,对地窖口进行扩口,经检查安全后,人工进入,清理干净地窖内杂物,用片(或块)石处理基础后,采用附近合格土源进行分层回填、夯实。
坟坑采用机械挖除掉坑壁、坑底后,检查坑底承载力,满足要求后,采用附近合格土源进行分层回填、夯实,根据坑的深度,对坑壁开挖台阶回填。
上述处理(或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处理)至路床高程时,与路床整体回填处理。
3)、挖方路基施工
路基开挖前,将开挖工程断面、中桩、原地面高程等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开挖,路堑段深时用混合式挖掘法进行。
路堑较浅路段开挖方式如下所示:
路堑较深时采用混合开挖方式如下图所示:
(1)、土方开挖
采用推土机、挖掘机配合汽车对土方工程进行分段分层,自上而下施工。
首先沿路线中线纵向开挖形成通道,然后沿横向坡面挖掘,以增加开挖断面,台阶式推进,分层高度2~3m,严格按测量放线开挖,不超挖乱挖,边坡预留20cm采用人工进行修整,成型后修整边坡,进行边坡防护,修建侧沟,完善排水系统。
土方开挖按照图纸要求自上而下的进行,禁止采用爆破或掏洞式开挖。
开挖过程中,根据土层性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开挖边坡坡比,采用设计或规范要求方式确保边坡稳定,同时,尽可能早地对边坡进行防护施工。
对于挖方全部是石方路段的,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如超挖后换填等)。
(2)深挖路堑
对于高边坡应加强边坡变形监测。
要求施工时边开挖边防护,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应力监测的反馈信息,如发现与设计不符的情况,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对原设计进行校核,修改和补充。
施工时需对边坡变形进行动态监控,观测内容见下表:
路堑边坡检测
检测内容
检测方法
观测目的
地表检测
水平位移检测
全站仪、光电测距仪
观测地表位移、变化发展情况
垂直变形监测
水准仪
裂缝检测
标桩、直尺或裂缝计
观测裂缝发展情况
软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观测项目
仪具名称
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
地表水平位移桩(边桩)
用于稳定监控,确保路堤施工安全和稳定
路堤顶沉降量
地表型沉降计(沉降板或桩)
用于工后沉降监控,预测工后沉降趋势,确定路面施工时间
4)、零挖零填路段施工
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尽早安排进行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路床施工时,开挖至设计路床顶标高以上300mm时,停止开挖,在路床施工时进行预留部分的开挖、处理;
当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厚度+80cm时,对于浅挖路基,路槽换填30cm厚6%灰土。
5)、路基开挖注意事项
①、按设计要求根据路基断面、标高及轴线进行开挖。
②、路基断面自上而下开挖,开挖至设计标高。
③、弃土清运及时。
可利用的回填土运至指定地点堆置。
④、发现地下文物、古墓、不明管线、妥善保护、上报处理。
⑤、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自检,报监理工程师检验。
⑥、居民区附近的开挖,采取分区、分时进行,对开挖地段采取措施保证居民的安全和生活。
2、路基填筑
路基基底要严格按照设计及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处理,对特殊路段处的湿陷性黄土采用设计要求的方法进行路基基底处理。
四周坡面挖成结合台阶(台阶宽2m)、分层回填、碾压夯实至填前压实平面后,全断面分层回填。
对于部分路段,原地面相对较平坦,采用水平分层法施工。
其他段落采用横向分层等方法施工。
水平分层法
路基填筑执行:
先路中、后路边、先低后高。
对不同土料分层、分段施工。
不得进行不同性质土料混合回填,不同土料分层厚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层厚。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
路基放样
场地清理
基底处理
分层填筑
摊铺整平
中线、标高复测
机械碾压
检测密实度
原土压实
填料选择及试验段
拆迁、清理
压实度检测
整修成型
施工技术方案
边桩、边坡
施工防排水
标定最佳含水量
最大干容重
机械挖运
晾晒
检查摊铺厚度
压实试验
检测最佳含水量等实验
在路堤土方填筑前,应先从取土坑取土样进行颗粒分析、含水量、密实度、液限、有机含量和击实试验以及对土样进行CBR值测定,综合分析后,确定填筑材料是否满足要求。
同时测量放样,定出填土边线。
填土运到施工作业面后,测定含水量,如过湿应大致推平晾晒,干燥土要进行洒水至最佳含水量,待接近最佳含水量再进行碾压。
路基土方应分层填筑,每层厚不得超过20cm,并修成2%-3%的双向横坡,利于雨期排水。
路堤填土应采用透水性土填筑,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碾压应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进行,先用轻型压路机稳压后,用平地机按道路横坡坡比整平,再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
碾压速度应先慢后快,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振动压路机振动则由弱到强。
对压路机不宜压到的地方必须配备小型振动压路机或冲击夯夯实。
无论何时,在路基铺筑至不同结构物附近的地方,或铺筑到无法采用压路机压实的地方,应使用手扶震动打夯机予以夯实。
当工程量小并在项目监理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手夯进行夯实,使这些地方的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
1)、填土路基
填方路堤:
路基填筑之前28天,依据技术标准,压实机械性能、填料土质类别,选择长度大于100m的路段,在路基全宽范围内,先作填土击实试验段,确定填层厚度及压实参数,据以指导施工,并将不同填料的试验结果报经工程师批准后,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
(1)、路基基底一般处理
①、对现场草皮、耕植土、淤泥必须清除,清除时采用推土机锄松、堆集,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装卸运弃在指定的弃土场内。
用合格的原土或砂性土填平路基修筑范围内地面原有的坑、洞及墓穴。
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且要使所排走的积水不流入农田和不造成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
②、地面横坡不陡于1:
10时,可直接填筑路堤。
原地面为耕土、松土、浮土的厚度小于30cm时,应将原地面夯压密实;
如松土厚度大于30cm时,应将松土翻挖,分层回填压实或采取设计要求的地基加固措施。
③、当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厚度+80cm时,对于浅挖路基,路槽换填80cm厚6%灰土。
(2)、特殊地段路基基底处理
①、自重湿陷性黄土段处理。
湿陷性黄土挖方段,对路床范围内全部开挖回填、分层压实,其中上路床范围内采用30cm厚6%灰土回填。
II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填方段采用重锤夯实处理,填土高度大于10米的黄土路段采用强夯处理。
填筑路堤前,对原地基采用夯实处理;
夯实采用第一遍点夯、第二遍点夯、第三遍满夯的施工程序,间隔时间分别为5天。
第一遍以隔桩错排夯击,夯击点间距为2.5倍锤距,夯击次数不小于8击;
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夯击次数不少于8击;
点夯夯击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重夯不大于2cm,强夯不大于5cm时止夯,第三遍采用满夯夯平,每点击打3次,夯痕以1/4D搭接。
重夯夯击能不应小于600KN.m,强夯夯击能不应小于2000KN.m。
夯实在夯击前应现场代表性的试夯,与夯前测试数据就行对比,根据夯实效果调整落距、夯实次数等,以达到要求的夯实密度和深度。
若夯实施工影响附近建筑物,则取消强(重)夯,对原地面进行冲击碾压处理后铺设50cm灰土垫层,坡脚处设隔水墙处理。
②、强(重)夯。
a、试夯
夯锤采用圆柱型铁质锤体,夯机采用履带式起重机。
施工前,应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夯,并通过测试,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以便最后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则应改变夯击参数。
根据试夯初步确定夯锤高度,以及同一点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满足要求时的夯击次数。
b、场地平整
对强夯路段路基平整后,预先估计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平均地面变形,并以此确定夯前地面高程。
认真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尽量避开在其15m范围内进行强夯施工,否则应根据强夯的影响深度,估计可能产生的危害,必要时设置隔振沟,以减少对建筑物的危害。
c、布点
按图纸设计对强夯区域进行放样,标出夯点位置,用穿眼灌白灰法固定点位。
d、强夯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生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夯点夯击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