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安全管理2-伤亡事故预防优质PPT.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413603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安全管理2-伤亡事故预防优质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现代安全管理2-伤亡事故预防优质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现代安全管理2-伤亡事故预防优质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现代安全管理2-伤亡事故预防优质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现代安全管理2-伤亡事故预防优质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安全管理2-伤亡事故预防优质PPT.ppt

《现代安全管理2-伤亡事故预防优质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安全管理2-伤亡事故预防优质PPT.ppt(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安全管理2-伤亡事故预防优质PPT.ppt

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

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2.1系统原理系统原理图2-2管理系统的基本封闭回路图2.2人本原理人本原理l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

l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两层含义两层含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

其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l因此,应该根据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

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动力原则的运用首先要注意综合协调地运用三种动力,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辩正关系,第三要处理好暂时动力与持久动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则应掌握好各种刺激量的阈值。

只有这样,管理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2)能级原则。

一个稳定而高效的管理系统必须是由若干分别具有不同能级的不同层次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这就是能级原则。

l现代管理认为:

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

l在运用能级原则时应该所到三点:

一是能级的确定必须保证管理结构具有最大的稳定性;

二是人才的配备必须对应,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使人尽其才,各尽所能;

三是责、权、利应做到能级对等,在赋予责任的同时授予权力和给予利益,才能使其能量得到相应能级的发挥。

图2-3稳定的管理能级结构图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3)激励原则。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

u人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运用激励原则,要采用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个手段,并且要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采用各种激励方法和激励强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内在潜力。

图2-4激励过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论图2-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图2.3预防原理预防原理1、预防原理的含义、预防原理的含义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

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

(1)偶然损失原则。

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

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3预防原理预防原理

(2)因果关系原则。

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

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即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

针对这四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工程技术对策、教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所谓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所谓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2.4强制原理强制原理1、强制原理的含义、强制原理的含义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

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

监督原则。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规律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2.5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2.5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理论(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减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时,也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2.6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u事故预防事故预防:

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

u事故控制事故控制:

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便后果尽可能减小。

u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等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

u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

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安全教育对策主要使人知道,在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

安全管理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

2.7伤亡事故致因理论伤亡事故致因理论简介简介2.7.12.7.1事故致因理论概述事故致因理论概述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是用来阐明事故的成因、始末过程和后果的。

事故致因理论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的预防及改进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依据。

有十几种十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

1936年,海因里希(Heinrich)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

事故因果连锁论。

1949年,葛登提出了“用于事故的流行病学方法”理论。

1961年由吉布森提出,1966年由哈登引伸的“能量异常转移”论。

1972年,威格里沃思提出“人失误的一般模型”。

1972年,本尼尔提出动态和变化的观点动态和变化的观点动态和变化的观点动态和变化的观点(即P理论)。

约翰逊于1975年发表了“变化失误”模型。

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轨迹交叉论。

轨迹交叉论。

2.7.2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1.伤亡事故因果关系。

伤亡事故属于随机事件,0P(A)1,且P(A)1。

伤亡事故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基本关系是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具有继承性。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2.伤亡事故顺序因素及其概率。

海因里希提出伤亡事故的五个因素为:

A1社会环境和管理;

A2人为过失;

A3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状态;

A4意外事件;

A5伤亡。

这五个因素犹如连锁反应,按因果关系依次发生。

伤亡事故顺序因素及其概率伤亡事故顺序因素及其概率人的不安全动作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系列的中心,也是关键的一个因素,应设法消除。

尽管发生伤亡事故的概率很小,但具体到某一因素,可能出现的概率很大,一次重大伤亡事故的背后隐藏着千万个不安全隐患。

2.7.3动态变化理论动态变化理论本尼尔认为,事故过程包含着一组相继发生的事件,由事件链组成的正常生产活动,是在一种自动调节的动态平衡中进行的,在事件的稳定运行中,向预期的结果发展。

事件的发生必然是某人或某物引起的。

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如果行为者的行为得当,则可以维持事件过程稳定地进行;

否则,可能中断生产,甚至造成伤害事故。

生产系统的外界影响是经常变化的,可能偏离正常的或预期的情况。

外界影响的变化称为“扰动”。

当行为者能够适应不超过其承受能力的扰动时,生产活动可以维持动态平衡而不发生事故。

否则动态平衡过程被破坏,开始新的事件过程,即事故过程。

综上所述,可以将事故看做是由事件链中的扰动开始的,以伤害或损害为结束的过程。

这种事故理论也叫做“P理论”。

动态变化理论动态变化理论(续)续)2.7.4轨轨迹迹交交叉叉论论伤害事故是人和物(包括环境)两大发展系列顺序发展的结果。

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转移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

社会因素管理缺陷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肇事人致害物受害人事故物的原因人的原因接触基础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经过图2-14轨迹交叉论事故模型轨轨迹迹交交叉叉论论(续)续)在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中,二者往往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相互转换的。

有时,人的不安全行为促进了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展,或导致新的不安全状态的出现;

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引发人的不安全行为。

例如例如构成伤亡事故的人与物两大连锁系列中,人的失误占绝对的地位。

先天缺陷后天的心理缺陷不安全行为。

设计上的缺陷制造上的缺陷维修、保养和使用上的缺陷。

轨轨迹迹交交叉叉论论(续)续)人、物两系列轨迹相交的时间与地点,就是发生伤亡事故的“时空”。

措施措施:

若是排除了机械设备或危险物质的隐患,消除了人为疏忽,则两个连锁系列进行的方向转变,事故系列的连锁中断,两系列运动轨迹则不能相交,危险就不会出现,即可达到安全生产。

对人的系列人的系列而言,加强安全教育和技术训练,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从生理、心理和操作上控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

第二位的安全保护措施。

安全装置,特别是失效保护系统的作用就是“砍断”物物的连锁系列的连锁系列,第一位的安全保护措施。

应应用用实实例例液化石油气加气站的事故预防液化石油气加气站的事故预防背背景景液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