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项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07018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专项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专项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专项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专项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专项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专项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档格式.doc

《历史专项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专项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专项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档格式.doc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理财改革产生的影响。

(9分)

【考点】管仲改革

【解析】

(1)据材料“管仲向齐桓公说:

‘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得出以“予之为取”为指导思想;

据材料“在农业上,他实行‘相地而襄征’政策,次地轻征,增产多得,经济上给耕者以前所未有的好处(‘与之分货’),这是‘予’;

由于生产增加,国家所得租税收入也随之增加,这就变成了‘取’”得出先富民再富国;

据材料“在商业上,他实行盐铁专卖政策,统制流通环节,生产放给民营,生产者可得7/10的纯利,生产积极性提高,产量增加,税收(寓税于价)也相应增加”得出生产民营,销售专营;

据材料“他实行轻重敛散政策,在‘轻’(物多而贱)时以较市场略高的价格收购粮食,而在‘重’(物稀为贵)时以略低的价格出售,调节粮食的供求和价格,给予人民好处,但予中有取,在一买一卖中国家获得了相当大的差价来增加财政收入”得出政府调控市场,从中盈利。

(2)可以从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使商业健康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稳定了统治秩序,为齐国争霸创造了物质条件等方面回答。

【答案】

(1)特点:

以“予之为取”为指导思想;

先富民再富国;

生产民营,销售专营;

政府调控市场,从中盈利。

(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

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使商业健康发展;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稳定了统治秩序,为齐国争霸创造了物质条件。

(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2017·

河南商丘二模·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春秋初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创建了慈善性的医院,收容各种残疾人集中治疗,此后便历代相传。

公元六年,在我国的黄河流域一带瘟疫横行,汉平帝下令在当地建造一些房屋,里面放置各种药品,并配有专职的医生,给患病的人给予及时医治,这便是我国第一批公立的临时医院。

公元491年,吴兴一带大水,疫病流行,竞陵的王萧把自己住宅拿出来,设医置药,收养贫病,这可能是中国私立慈善医院的最早形式。

隋唐时期,具有一定收容能力,并制定有相关管理制度的医院便初步产生。

到了宋代医院规模空前扩大,门类更加齐全,设备完善,而在北宋末年,全国各地也相继建成一些为贫困人治病的“安济坊”,既救济穷人的生活,又给他们治病。

明清时期州县官办医院就较为普遍了。

——摘编自张赫《我国古代医院的诞生及演变》

材料二近代之前,“(英国)医院”主要是济贫、收容机构。

在近代之前能请得起医生的都是贵族或富人。

医患关系是一种“恩惠制度”。

直到18、19世纪随着自愿捐助医院的大规模建立,医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医院。

中世纪,医疗从业者分为三个等级:

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药剂师,各行业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能逾越。

随着医院的兴起,教学医院把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聚集在一起参加诊断,削弱了他们科别的划分……学生在化学实验、尸体解剖等操作中实践,临床成为医学新观念和新实践的诞生地。

……随着医院的出现,护理工作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摘编自赵秀荣《近代英国医院兴起的社会影响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办的原因。

(11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医院与中国古代医院的不同之处。

(4分)

(1)第一小问特点,材料一“早在春秋初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创建了慈善性的医院”,可见历史悠久;

除政府创办公立医院外,还有“私立慈善医院”,举办主体多元,以政府兴办为主;

“到了宋代医院规模空前扩大,门类更加齐全,设备完善”,规模不断扩大,设备日趋完善。

第二小问原因,材料一“慈善性的医院”体现出儒家仁爱思想;

“在我国的黄河流域一带瘟疫横行”,受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统治者为了防止疫病的蔓延,危害社会。

(2)结合第一问中国古代医院特点的分析,近代英国医院“主要是济贫、收容机构”,主要由社会机构创办;

近代英国医院“临床成为医学新观念和新实践的诞生地”,兼有医疗、教育和科研等职能;

英国医院分“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对医生进行了严格类别划分管理。

历史悠久;

举办主体多元,以政府兴办为主;

规模不断扩大,设备日趋完善。

(5分。

答出其中2点得4分,答出其中3点得5分)

原因:

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

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或答防止疫病的蔓延,危害社会);

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

(2)不同:

中国古代医院主要是官办,而英国医院主要由社会机构创办;

中国古代医院主要是医疗机构,英国医院兼有医疗、教育和科研等职能;

中国古代对医生没有统一分类管理,英国对医生进行了严格类别划分管理。

(4分。

答出2点即可)

5.(2017·

黑龙江哈三中二模·

【历史―选修1:

材料东汉学校的教育大体与西汉相同。

东汉太学,建立于建武五年(29年),当年就“诸生横巷”,学习人数空前。

就学的不仅有太子和诸侯功臣子弟,甚至匈奴也遣子弟入学。

和帝、安帝时,由于政治黑暗,太学一度很不景气。

永建六年(131年),顺帝扩建太学校舍240房,1850室。

同时扩大生源,除太常所择及郡国选送外,又增加公卿子弟及明经下第两种,并增加太学生的俸禄。

西晋建国之初,沿用汉魏旧制设置太学,太学生中既有高门大族子弟,也有寒门庶族子弟。

晋武帝秦始八年(272年),因高门子弟耻与寒门为伍.不入太学,下诏遣散部分太学生,令“大臣子弟堪受救者”入学。

咸宁二年(276年)便建立了专门教育“国之贵游子弟”的贵族学校“国子学”。

到惠帝时,仍嫌国子学招收太?

,更具体地规定只准“官品第五以上得入国(子)学”。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东汉至西晋教育改革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教育改革的影响。

【考点】汉代教育改革

(1)第一小问趋势,“晋武帝秦始八年(272年),因高门子弟耻与寒门为伍.不入太学”、“咸宁二年(276年)便建立了专门教育‘国之贵游子弟’的贵族学校‘国子学’”体现了教育的日益贵族化;

第二小问原因,可从经济上田庄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士族阶层的壮大和文化上选官制度的变化归纳。

(2)主要围绕教育的贵族化的危害分析。

可以从壮大士族势力、破坏社会公平、加剧腐败和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归纳。

(1)趋势:

教育日益贵族化;

(2分)

庄园经济的发展;

士族阶层的壮大;

官员选拔的贵族化;

(4分)

维护和巩固了士族门阀势力;

(滋生豪强势力和累世公卿);

加剧政治腐败;

不利于人才培养(导致人才素质的下降);

破坏社会公平;

削弱统治基础。

7.(2017·

贵州高考适应性考试·

材料南北朝时期,考订父祖官爵、门第的谱牒之学盛行,吏部除授都以谱牒为准绳。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士人品第有九,官分清浊,士族属于清品,当清官,寒门小人属浊品,只能充任浊官。

北齐时,举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士族右姓不在选列。

到西魏宇文泰颁布新制,在用人上奉行唯贤是举,不限资荫。

南朝梁武帝也改革了用人制度,重视学校教育。

政府开设五馆,建立国学,各馆计由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学生各有数百人之多,在馆学生皆为寒门子弟,五馆的在学子弟可以直接应召秀才、孝廉和明经科考试。

梁武帝还颁布诏书,强调不论士庶高低还是门第高下,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选录为官。

隋时虽置州都、郡中正,但任职俱微,没有多大作用了。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朝时期人才选拔方面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梁武帝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

【考点】南朝梁武帝改革

(1)从选官标准上看,据材料“考订父祖官爵、门第的谱牒之学盛行,吏部除授都以谱牒为准绳”“在用人上奉行唯贤是举”得出由门第标准变为德才兼备;

从选官方式上看,据材料“在用人上奉行唯贤是举”“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选录为官”得出由举荐变为考试。

(2)据材料“在馆学生皆为寒门子弟,五馆的在学子弟可以直接应召秀才、孝廉和明经科考试”“强调不论士庶高低还是门第高下,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选录为官”分别从对寒门子弟和士族门阀的影响得出答案,即将学校教育与分科取士联系起来,调动了寒门庶族参与政治的热情;

提高寒门子弟的文化素质;

加速了门阀制度的衰落;

扩大统治基础,巩固统治;

结合所学得出为科举制的出现做了理论和实践准备。

(1)变化:

由门第标准变为德才兼备,由举荐变为考试。

(2)意义:

将学校教育与分科取士联系起来,调动了寒门庶族参与政治的热情;

为科举制的出现做了理论和实践准备;

扩大统治基础,巩固统治。

9.(2017·

四川资阳二模·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开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

一但查出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同时,还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

又命令堂兄弟以下亲属析户分居,各立户头,以防包容隐庇。

这次检括户口的结果,“计账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又一次“貌阅”,结果“诸郡计账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二百”。

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

开皇五年(585年),文帝还采用高颖的建议,行“输籍定样”法(或称“输籍法”)。

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

这样人民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

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所定税额比世家大族对其佃客(浮客)的剥削为轻,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

史称“高颖设轻税之法,浮客悉自归于编户,隋代之盛,实由于斯”。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概括“大索貌阅”、“输籍定样”政策内容的共同点与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推行“大索貌阅”、“输籍定样”政策的作用。

【考点】隋文帝改革

(1)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材料“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这样人民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得出清查隐瞒人口,防止徇私舞弊。

第二小问主要目的,根据材料“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这样人民不能逃避赋税”得出增加政府赋税收入。

(2)根据材料“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得出查实户口,检举不实,惩处舞弊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隐瞒人丁户口、偷税漏税的不法行为,有助于澄清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