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大学数字校园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04744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大学数字校园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XXXX大学数字校园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XXXX大学数字校园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XXXX大学数字校园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XXXX大学数字校园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X大学数字校园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

《XXXX大学数字校园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大学数字校园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X大学数字校园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

URP借鉴了ERP的思想却又不同于ERP系统中各种业务数据和业务逻辑密切相关的紧密耦合方式,而是通过一个基础平台,使得各个应用系统能够以一种松散耦合的方式实现集成。

URP是大学信息系统的总集成,它利用统一的平台和接口规范,将学校的各种信息系统集成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界面,并为后续的应用系统设计和实施提供统一、规范化的要求。

为了实现URP,需要建立一个公共的平台来集成各分立的系统,并确保各种应用系统只需要经过简单的修改(不需要推倒重做)就可以集成进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总体,使本来相对独立的系统之间能够很好地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并且用户能够统一访问。

要实施URP,需要从学校全局的高度来分析,理清学校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之间的关系,界定各部门之间联系,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应用支撑平台,在此基础上集成、开发大学的应用系统,形成一个有机集成的学校信息系统。

图1基于URP方案的数字校园系统结构图

图1表示的是基于URP方案的数字校园系统结构图,上面3层就是URP,从图中可以看出URP的具体组成:

l URP门户:

包括应用的聚集与展现、个人桌面的定制、单点登录与应用漫游、可用资源的检索和查询等功能;

l URP应用:

包括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办公环境(i-Office)、数字图书馆、网络教学和网络服务等相关网络应用系统;

l URP平台:

包括应用管理、用户管理与认证、权限管理、数据交换等服务模块。

图1中下面的“1”是URP公共平台,它是URP的基础,为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一系列的基础服务,使得各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以及应用间的系统级调用和统一的用户访问接口,从而实现应用的即插即用。

URP公共平台的基本服务模块包括:

l 应用管理:

为应用程序设定一系列外部接口规范,使得遵循标准的应用能够方便地集成,接口规范分为核心集、扩展集和可选集,支持不同级别接口规范的应用的集成度不同;

l 用户管理与认证:

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与认证,并提供用户单点登录和应用之间漫游的支持;

l 权限管理:

为用户和应用、以及应用之间的访问权限管理提供统一的规范,使得新应用能够被自动发现并被用户使用;

l 数据交换:

提供统一的信息视图和标准的数据交换服务,使得应用之间数据交换规范化。

图1中上面的“1”是URP门户,它是整个数字校园的访问入口点,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使用界面,用户进入门户后,除了可以看到公共信息外,只能看到与其身份相称的各项服务,成为用户的个性化网络门户。

门户的主要功能包括:

l 统一访问入口:

采用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实现用户单点登录(singlesign-on,SSO),用户一次登录后就可以访问数字校园的各个应用;

通过统一的访问控制管理,使得门户展现用户有权访问的应用,新增的应用也能够自动加入到用户的个性化门户中;

l 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导航:

能够集成遵循应用管理接口规范的系统,使得遵循标准的应用中的资源和功能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示;

能够根据各个应用在“应用管理”中注册的属性,指导用户更加高效、快捷地使用好各个应用系统;

l 个性化定制:

用户可以像定制Windows桌面一样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和编辑门户使用界面,例如选择喜欢的门户样式、添加需要的门户工具、设置经常访问的Web资源等;

l 资源检索和查询:

提供给用户方便的检索功能,使用户在众多的数字化校园中迅速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

中间的“N”是指用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种应用系统,用于解决各类用户对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现阶段高校信息化的主要应用系统包括:

l 管理信息系统:

包括教务、科研、财务、人力资源、设备资产、档案等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等;

l i-Office系统:

为用户提供一个网络办公环境,包括日常办公、文档管理和网络空间管理,使学校各类用户将办公的大多数环节搬到网上,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督办,真正实现网上办公与管理;

l 数字图书馆:

将学校中各种数字图书资源(包括期刊、书籍、论文等)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管理起来,通过智能检索技术和宽带高速网络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传递给用户,它包括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保护、利用、归档、剔除等的全过程;

l 网络教学:

为用户提供一个支持网上备课、课件制作、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自学、网络考试等教学过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全面支持教学各个环节;

l 网络服务:

包括电子邮件、信息发布、IP电话、视频会议、社区服务、决策支持等各种网络服务系统与工具。

各应用系统需要遵循URP的应用规范,如采用统一的认证与授权、数据交换和信息发布接口,提供统一的应用访问接口,甚至提供可与门户直接集成的用户界面。

URP平台是整个URP方案的关键,是应用能够集成的基础,是松散耦合的系统集成的支撑。

-26-

2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2.1校园网基础设施现状

学校校园网络建设从1995年开始,先后进行了三次投资。

1995年原西南工学院投资145万开始了校园网络的建设工作,第一期实现了西区图书馆、西1~5楼、清华楼(规划信息点约1500个)网络互通;

2001年投资30万,完成了西7楼的网络接入;

2003年投资520万,完成了东区逸夫图书信息中心、东区行政楼、东区1~4#教学楼、东区教学楼群、东区校医院、东区游泳池网络基础建设并实现了东西两区互通。

在此期间,与电信合作,实现了西区学生宿舍及家属区的网络建设,与铁通合作,实现了东区学生宿舍及家属区的网络建设。

随着校内各单位局域网的逐步建成,到目前,我校“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快速以太网已经基本建成,新老校区实现网络互连,校内所有单位、家属区住户、学生宿舍全部可以直接或通过运营商接入校园网,如果将各单位校园网局域网软硬件投入计算在内,校园网络建设累计投入资金估计超过1000万元。

总体上,我校的网络基础平台已初具规模,为实现数字校园总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下校园网拓扑(图2)、设备使用情况表(表1)及校园网络平台下的应用系统表(表2)可以对我校网络基础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

图2校园网络拓扑图

表1校园网主要设备及分布

设备名称

设备描述

设备位置

远程管理

Cisco6509

校园网核心交换机

逸夫图书信息中心网络信息中心机房

Cisco4506

行政楼汇聚

行政楼一楼

Cisco4006

西区汇聚及校园网出口

西区图书馆2楼网络信息中心机房

Cisco3550

图书馆汇聚

逸夫图书信息中心图书馆中心机房

Cisco7206

核心路由

Cisco4507

院系楼汇聚

Sun480

邮件系统

Sun880

DNS

SunStoreEdge

海量存储

联想350T

VOD

方正Nas

Nas6200

浪潮服务器

cpu

HuaWei

拨号

Pix525

防火墙

Harbouru24

接入层交换机

行政楼(30台)(一楼16台,五楼14台)

东3(4台)4楼配线间

西1(4区4楼)

西2(2楼)

西3(2楼)

西5(1楼)

西7(2楼)

www服务器

HPNetserverLH6000

Dns服务器

SUNUltra10

Mail服务器

SUNE450

表2校园网络独立应用系统表

序号

平台名称

1

中国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2

数字化图书馆

3

XXXX大学图书信息查询系统

4

课件资源平台

5

经济管理学院网络教学平台

6

大学英语网络教育系统

7

XXXX大学教学管理系统

8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9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10

多媒体教室集中监控系统

11

XXXX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12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

13

XXXX大学后勤管理系统

14

OA办公自动化系统

15

各院系、部门主页平台

2.2学校网络应用状况分析

在校园网络基础支撑下,我校网络应用有了一定的发展。

图书馆的多种数据库资源访问、综合教务管理及网上选课系统、科研管理等(如表2所列),积累了一定的信息资源,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校学生、教职工的教学、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信息服务方面,全校的各单位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通过校园网宣传了学校的工作成就,为广大师生及时提供了与国内外进行信息交流的渠道。

但从整体上看,我校校园网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备,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缺乏共享、应用缺乏集成、用户缺乏统一的接口,主要表现在:

1. 没有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信息资源分散,部门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