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4034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docx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docx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第一章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第一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盖概念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其分类

分为:

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10大类115种。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作业环境中的物理因素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空气检测与有害物质的生物检测。

空气检测

生物检测

定义

通过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以评价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毒物的程度与对健康的影响

通过定期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与其代谢物含量,以评价劳动者接触毒物的程度与对对健康的影响。

测定对象

样品:

空气。

对象:

毒物。

样品:

生物材料。

对象:

毒物与其代谢物、引起机体的反应物。

评价指标

最高容许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职业接触生物限值

优缺点

1、适用X围广,可测各种毒物;

2、操作较易、较快;

3、适用于评价场所空气质量,不能反映个体差异;

4、测定结果仅能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可能剂量;

5、一个毒物只有1-2个评价指标;

6、结果的解释明确。

1、适用X围小,可检测的毒物少;

2、操作较难,较慢;

3、适用于评价个体接触剂量,能反映个体差异;

4、测定结果能映经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剂量,不能指明进入途径;

5、一个毒物可有多个评价指标;

6、结果解释需慎重。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

1、评价检测

2、日常检测

〔一〕按照检测目的的分类3、监督检测

4、事故性检测

〔二〕按照检测方法与仪器类型分类

1、现场检测

A、检气管法

注意事项:

⑴注意检气管的保存期限,不要用过期的气管;

⑵抽气体积要准确,最好用配套抽气装置;

⑶注意温度对某些检气管显色的影响;

⑷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数;

⑸应注意共存物的干扰。

B、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

⑴使用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对;

⑵应使用经过认证的仪器;

⑶是否是标准方法;

⑷现场共存物的干扰。

C、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

2、实验室检测

〔1〕称量法:

主要用于粉尘的测定。

〔2〕光谱法:

广泛用于金属、类金属与其化合物、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以与部分有机物的测定,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登。

〔3〕色谱法:

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离子的测定,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第二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一、项目委托

检测机构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X围等,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来自企业客户、评价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等的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二、现场调查

〔1〕被调查单位概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划分、工作班制等。

〔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与其理化性质等。

〔3〕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入方式、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设备类型、数量与其布局。

〔4〕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与持续时间等。

〔5〕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6〕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与其使用状况、个人防护装备与使用状况等。

三、检测方案制订

检测方案应包括利用便携式仪器设备对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和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样品采集两个方面的内容。

方案应包括检测X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有害物质样品采集方式〔个体或定点方法〕、物理因素的检测时间和地点、化学有害因素的采样地点、采样对象、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等。

四、检测前期准备

〔1〕确定现场采样检测执行人员与各自任务分工。

〔2〕做好采样仪器和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选择符合采样要求的仪器设备,检查其正常运行操作、电池电量、充电器、计量校准有效期、防爆性能等情况

〔3〕做好采样设备的充电工作和流量校准工作。

〔4〕准备采样介质、器材、材料与相关试剂,确保其质量完好、数量充足。

〔5〕准备足够的现场采样检测记录单。

(6)做好采样人员必要的个体防护和仪器设备搬运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五、现场采样

六、现场检测

七、实验室检测

八、数据处理

九、报告编制

十、报告审核签发

第三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法规与标准

一、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与相关行政部门制订颁布的全国性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XX国职业病防治法》、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XX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职业病目录》、

《高毒物品目录》。

2、各级地方人大常委会或政府制定的法规与规章

3、职业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第2部分:

物理因素》,GBZ2.2---2007。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得采样规X》,GBZ159---2004。

《工业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1---160.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

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

粉尘分散度》,GBZ/T192.3---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

石棉纤维浓度》,GBZ/T192.5---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

超高频辐射》,GBZ/T189.1---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

高频电磁场》,GBZ/T189.2---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

工频电场》,GBZ/T189.3---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

激光辐射》,GBZ/T189.4---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

微波辐射》,GBZ/T189.5---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

紫外辐射》,GBZ/T189.6---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

高温》,GBZ/T189.7---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噪声》,GBZ/T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

手传振动》,GBZ/T189.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0---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

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T189.11---2007。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X》,GB/T17061---1997。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X》,GB/T173---2006。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

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

化学物》,GBZ/T229.2---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

高温》,GBZ/T229.3---2010。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1部分:

工作场所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GBZ/T210.1---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2部分:

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BZ/T210.2---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3部分: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T210.3---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GBZ/T210.4---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5部分:

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GBZ/T210.5---2008。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

二、相关法律法规条文与标准内容

1、《中华人民XX国职业病防治法》

2、《中华人民XX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4、各项标准基本内容

第二章职业接触限值与其应用

第一节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是指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MAC〕是指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和任何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超限倍数〔EL〕是指对于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PC---TWA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PC---TWA。

工作场所是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工作地点是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作业地点。

第二节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一、噪声

二、高温作业

1、超高频辐射

三、射频辐射2、高频电磁场

3、微波

四、工频电场

五、手传振动

六、采光和照明

七、紫外辐射

八、激光

九、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

十、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

第三节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

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

定点检测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C1T1+C2T2+CnTn.。

)/8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或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或已知这些物质可产生相加作用时,则应按以下公式计算结果进行评价:

C1/L1+C2/L2+.。

+CN/LN=1

式中C1、C2、CN各化学物质所测得的浓度;L1、L2、LN各化学物质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

比值总和小于1时,表示未超过限值,符合卫生要求,反之,,不符合卫生要求。

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

第三章工作场所空气中

有害物质采样技术

第一节空气样品采集的重要性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检测包括空气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检测两部分。

第二节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

一、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特征

1、有害物质种类多

2、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变化大

〔我国制定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中,70%以上的物质的接触限值≤10mg/m3,最低为0.000510mg/m3,最高可达18000mg/m3.〕

3、影响空气中有害物质状况的因素多

<在计算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之前〔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和高于103.4kPa〕,必先将采集的空气提交换算为“标准采集体积〞,换算公式为:

V0=V1×293/〔273+t〕×p/101.3

式中V0-------标准采样体积,L;

  V1―――温度为t℃、大气压为p时的采样体积,L;

t------采样点的气温,℃;

p-----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二、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

1、气体和蒸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