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考高中地理概念全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400104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9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会考高中地理概念全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上海会考高中地理概念全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上海会考高中地理概念全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上海会考高中地理概念全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上海会考高中地理概念全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会考高中地理概念全览Word格式.docx

《上海会考高中地理概念全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会考高中地理概念全览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会考高中地理概念全览Word格式.docx

新月:

初一初二(日食大潮);

下弦月:

二十一,二十三;

满月:

十五,十六(月食大潮)

月相口诀:

上弦月“上上西西”、下弦月“下下东东”。

即上弦月发生在上半月、上半夜、西边天空、亮面朝西,而下弦月恰好相反。

连续两次涨潮间隔约12小时25分

专题3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意义:

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

专题4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1)自转3600,23时56分4秒

(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

(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

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0/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一、地球自转

1、绕转中心:

地轴。

2、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3、周期: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小时。

4、速度:

角速度——两极为0,其他各地相等,为15º

/小时。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7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1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更替②地方时和区时③地转偏向力。

二、地方时与区时

1、经度每隔15°

,时刻相差一小时;

经度每隔1°

,时刻相差4分钟。

2、时间计算:

东加西减。

3、时区=经度/15°

(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4、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0°

)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5、日界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三、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四、地球公转

太阳。

2、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天4时48分56秒。

3、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

26′。

4、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5、公转速度:

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五、季节的形成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移动情况如下图

 

1、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

—△(△=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两次最大值。

2、昼夜长短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这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

12月22日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

④晨昏线与经线: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二分日;

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二至日。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

专题5板块运动

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海底扩张→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大陆漂移现象

板块张裂(生长界)→裂谷or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消亡界)→海沟(海洋最深的地方);

大陆板块受挤压→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巨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地震烈度:

破坏程度;

震级(一次地震,震级一次)↑震源↓烈度(不同地点,烈度不同)↑;

离震中越近,烈度越↑

世界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6.世界两大火山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

专题6岩石与矿物

P.S.黄山——花岗岩、张家界——石英砂岩、泰山——变质岩。

专题7地貌

海拔

(m)

相对高度

等高线

平原

<200

稀疏

丘陵

<500

山地

>500

>200

密集,v字形

高原

中央稀疏,边缘密集

等高线密集-陡坡;

稀疏-缓坡;

重叠-陡崖

山峰:

等高线闭合从中心向四周递减;

盆地:

等高线闭合从中心向四周递增;

鞍部: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山脊:

等高线弯曲,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山谷:

等高线弯曲,凸出部分指向高处

水库坝址选取:

位于峡谷,大坝宽度小,施工容易;

位于口小腹大的口袋型盆地、洼地,建成之后水坝库容大。

高寒、缺氧、多冻土是当时制约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世界性难题。

第三篇 大气与天气、气候

专题8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1、“防弹衣”

2、“遮阳伞”:

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免受强烈辐射。

3、“保温被”:

(大气逆辐射)。

·

只有太阳直接辐射是短波辐射,其他均为长波辐射。

专题9行星风系

一、气压与风

1、气压:

某一高度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影响因素:

气温(热低压冷高压)、空气升降运动(空气受热上升遇冷下沉)、海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大气水平运动―――风:

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风的来向为风向。

3、因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如图所示。

二、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名称见书P83上图,背出此图。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各气压带雨量情况:

①极地高气压带——少雨带;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多雨带;

③副热带高气压带——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气候暖热干旱,为少雨带;

大陆东岸因受夏季风、热带风暴、台风等影响,为多雨带;

④赤道低气压带——多雨带。

行星风系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P87/88)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成因

分布

 气候特点

主要分布地域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南北纬10°

之间

终年高温多雨

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等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

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控制:

闷热多雨(湿季)

信风交替控制:

干旱少雨(干季)

非洲中部大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洲巴西等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移动

北纬10°

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全年高温,有明显雨季和旱季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压、内陆信风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

大陆内部和西岸

干旱少雨,终年高温少雨

非洲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

南北纬25°

-35°

大陆东岸

夏热冬温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

南北纬30°

-40°

大陆西岸

夏:

干旱炎热冬:

暖湿多雨

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亚大陆、非洲大陆西南角

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大陆东部35°

-55°

高温多雨冬:

寒冷干燥

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处内陆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

干旱少雨

夏热冬寒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风

南北纬40°

-60°

夏不热冬不冷

终年温和湿润

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

判断方法:

以冬季气温定带,以降水季节分配定型。

径流变化小:

热带雨林、温带海洋

径流变化大:

热带稀树、热带季风、地中海、温带大陆、亚寒针叶林(除温带大陆外都受交替控制)

专题10季风

一、季风的成因

1、季风:

指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2、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热力性质有巨大差异,导致冬季和夏季海陆气压分布的季节变化。

东亚:

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

冬: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

分类:

按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各季风成因:

南亚——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东亚——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季风影响气候:

夏季湿暖、冬季干寒。

P89图熟记。

成因

范围

海陆气压分布

风向

性质

陆地

海洋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

夏季

印低

夏高

东南

暖湿

西北

冷干

冬季

亚高

阿低

南亚季风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南亚、我国西南

西南

热湿

东北

暖干

二、季风与农业

我国受季风影响:

有利:

自低纬海洋的湿热的夏季风给我国大陆带来充足的雨水,形成雨热同期的水热组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利:

夏季风强的年份,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的年份,南涝北旱。

在冬季风控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最冷的国家。

华北地区春旱夏涝(春雨贵如油)。

也带来一定气象灾害。

三种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都高温多雨,冬季都少雨。

判别诀窍:

冬季温度≥18℃(左右):

热带气候;

冬季温度≥0℃: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度<0℃:

温带其他气候、亚寒带气候、寒带气候。

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

北半球

气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