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94480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心电图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心电图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心电图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心电图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电图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心电图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电图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波形:

(1)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I、II、III导联的QRS波群其主波一般向上;

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

(2)正常人胸导R波自V1-V6导联逐渐增高;

S波逐渐变小;

(3)V1、V2、V3出现Q波应视为异常,V5、V6看不到Q波应视为异常;

I导联的R波小于1.5mV,aVF导联的R波小于2.0mV,胸导的R波小于2.5mV。

  ST段:

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正常多为一等电位线,一般下移不应>0.05mV;

上抬在肢体导联及V4-V6导联不应>0.1mV。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方向:

大多和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左心导联I、II、V4-V6导联向上;

aVR导联向下;

左心导联I、II、V4-V6导联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三、临床常见异常心电图

  

(一)左心室肥大

  1.QRS波群电压增高:

胸导联V5或V6导联的R波>2.5mV;

Sv1+Rv5>4.0mV(男性)、>3.5mV(女性);

肢体导联中,Ⅰ导联的R波>1.5mV;

aVL导联的R波>1.2mV;

aVF导联的R波>2.0mV;

RI+SIII>2.5mV。

  2.可出现心电轴左偏。

  3.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s,但一般<0.12s。

  4.ST-T改变:

在R波为主的导联,其ST段可呈下斜型压低达0.05mV以上,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当QRS波群电压增高同时伴有ST-T改变者,称左室肥大伴劳损。

  

(二)右心室肥大

  1.QRS波群电压的改变:

V1导联R/S≥1;

V5导联R/S≤1;

重度肥厚,V1呈qR型;

RV1+SV5>1.05mV(重症>1.2mV);

RaVR>0.5mv

  2.心电轴右偏≥90°

(重症可>+110°

)。

  3.ST-T改变:

如以上心电图改变同时伴有右胸导联(V1、V2)的T波双相、倒置,ST段压低,称右室肥大伴劳损。

  (三)右心房扩大

  1.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

  2.V1导联P波直立时,振幅≥0.15mV,如P波呈双向时,其振幅的算术和≥0.20mV。

  (四)室性期前收缩(常见)

  1.期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时限通常>0.12秒,T波方向多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

  2.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

  3.往往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五)房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异位Pˊ波,形态与窦性P波有所不同。

  2.Pˊ-R间期通常>0.12s,QRS-T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

  3.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正常P-P间距的两倍。

  (六)心房颤动

  1.正常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通常以V1导联为最明显。

  2.R–R间期绝对不规则,QRS波一般不增宽。

  (七)急性心肌梗死

  1.基本图形:

发生心肌梗塞后,心电图上可先后出现缺血,损伤和坏死三种类型的图形。

当一个区域发生梗塞时,从中心到边缘缺血的程度是不同,可在不同部位同时出现下述三种图形改变:

缺血型改变、损伤型改变、坏死型改变(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或者呈QS波)。

  2.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动态性改变:

  早期(超急期):

自心肌梗死后数分钟开始持续数小时,先产生高大的T波,以后迅速出现ST段斜型抬高,与高耸直立的T波相连。

  急性期:

开始于心肌梗死后数小时或数日,可持续数周,是一个演变的过程。

坏死型的Q波,损伤型的ST段抬高(弓背向上抬高,抬高显著者,可形成单向曲线)和缺血型的T波倒置,并可同时存在。

  近期(亚急性期):

梗死后数周至数月,以坏死和缺血图形为主要特征即:

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

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

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

  陈旧期(愈合期):

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3-6个月之后或更久。

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

残留下坏死的Q波。

  3.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主要根据坏死的图形(Q波或QS波)出现的导联做定位诊断

  前间壁V1-3

  下壁II、III、aVF

  前壁V3、V4(V5)

  广泛前壁V1-4(5)

  高侧壁I、aVL、V5、V6

  后壁V7–9

临床心电图学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前结间束,称Bachmann束)、房室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Pukinjefiber)构成。

心脏的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激动传导在此处延迟0.05~0.07s),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

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心电图上的相应的波段。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见

  1.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1)形态:

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

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的,所以P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

  

(2)时间:

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0.12s。

  (3)振幅:

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2.PR间期:

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

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

  3.QRS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1)时间:

正常成年人QRS时间小于0.12s,多数在0.06~0.10s。

  

(2)波形和振幅:

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V1的R波一般不超过1.0mV。

V5、V6导联QRS波群可呈qR、qRs、Rs或R型,且R波一般不超过2.5mV。

正常人胸导联的R波自V1至V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小于1,V5的R/S大于1。

在V3或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

在肢体导联,Ⅰ、Ⅱ、Ⅲ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一般向上。

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型。

aVL与aVF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Rs或R型,也可呈rS型。

正常人aVR导联的R波一般小于0.5mV,I导联的R波小于1.5mV,aVL导联的R波小于1.2mV,aVF导联的R波小于2.0mV。

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5mV,6个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8mV,否则称为低电压。

  (3)R峰时间(Rpeaktime):

过去称为类本位曲折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指Q列s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如有R'

波,则应测量至R'

峰;

如R峰呈切迹,应测量至切迹第二峰。

正常成人R峰时间在V1、V2导联不超过0.04s,在V5、V6导联不超过0.05s。

  (4)Q波:

除aVR导联外,正常人的Q波时间小于0.04s.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可呈QS波。

  4.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

  J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

有时可因心室除极尚未完全结束,部分心肌已开始复极致使J点上移。

还可由于心动过速等原因,使心室除极与心房复极并存,导致心房复极波(Ta波)重叠于QRS波群的后段,从而发生J点下移。

  5.ST段:

  正常的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有时亦可有轻微的偏移,但在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一般不超过0.05mV;

ST段上抬在V1~V2导联一般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在V4~V6导联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6.T波:

  

(1)方向:

在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与QRS主波的方向一致。

T波方向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Ⅲ、aVL、aVF、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

若V1的T波方向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2)振幅:

除Ⅱ、aVL、aVF、V1~V3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振幅一般不应低刊同导联R波的1/10。

T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尚属正常。

  7.QT间期:

指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QT间期长短与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

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

由于QT间期受心率的影响很大,所以常用校正的QT间期(QTc)。

传统的QTc的正常上限值设定为0.44s,超过此时限即认为延长。

一般女性的QTc间期较男性略长。

  8.U波:

在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称为u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其产生机制目前仍尚未完全清楚。

U波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

U波在胸导联较易见到以V3~V4导联较为明显。

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心房、心室肥大

  一、心房肥大

  心房肥大多表现为心房的扩大而较少表现心房肌肥厚。

心房扩大引起心房肌纤维增长变粗以及房间传导束牵拉和损伤,导致整个心房肌除极综合向量的振幅和方向发生变化。

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P波振幅、除极时间及形态改变。

  

(一)右房肥大

  正常情况下右心房先除极,左心房后除极。

当右房肥大(rightatrialenlargement)时,除极时间延长,往往与稍后除极的左房时间重叠,故总的心房除极时间并未延长;

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房除极波振幅增高:

  1.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又称"

肺型P波"

.

  

(二)左房肥大

  由于左房最后除极,当左房肥大(leftatrialenlargement)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房除极时间延长:

  1.Ⅰ、Ⅱ、aVR、aVL导联P波增宽,其时限≥0.12s,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s,以Ⅰ、Ⅱ、aVL导联明显,又称“二尖瓣型P波”。

  2.V1导联上P波常呈先正而后出现深宽的负向波。

将V1负向P波的时间乘以负向P波振幅,称为P波终末电势(P-waveterminalforce,Ptf)。

左房肥大时,PtfV1(绝对值)≥0.04mm·

S。

  除左房肥大外,心房内传导阻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