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31瓦斯管路安装施工组织设计2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8776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下31瓦斯管路安装施工组织设计2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井下31瓦斯管路安装施工组织设计2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井下31瓦斯管路安装施工组织设计2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井下31瓦斯管路安装施工组织设计2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井下31瓦斯管路安装施工组织设计2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井下31瓦斯管路安装施工组织设计2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

《井下31瓦斯管路安装施工组织设计2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下31瓦斯管路安装施工组织设计2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井下31瓦斯管路安装施工组织设计2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

会审日期

编制人

安全负责人

项目经理

安徽神源煤化工有限公司

邹庄矿井

机电装备部

防突区

运输区

安监处

信息调度中心

机电副总

审批意见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主要工程内容

四、主要施工方法

五、主要技术措施

六、施工本工程的主要设备

七、项目部人员的专业构成

八、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九、工程进度安排及保证措施

十、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邹庄矿井井下31采区瓦斯管路安装工程是由中煤南京设计研究院设计,中煤南京设计研究院工程监理部监理,江苏华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主要安装地点是井下东翼回风大巷、3107机、风巷、3108机、风巷。

为了高质量的建好井下管路安装工程,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把竞争机制引入井下管路安装工程建设,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择优选定施工队伍,从而做到造价、质量、工期的有效控制。

二、编制依据: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中建设单位的意图和对工期、质量等的要求。

2.经过施工现场勘察获得的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及交通运输情况等资料,以及现场条件情况。

3.企业和生产经营能力,劳动力搭配,原材料及半成品的来源和供应,主要施工机械、机具的储备。

4.现行社会、市场和技术经济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5.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等有关规定。

6.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环保等有关规定。

7.公司执行ISO9001的质量体系文件及质量手册。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和本投标书中承诺的工程施工期限,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保证各项施工活动相互促进、紧密衔接,以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加快施工进程。

2.按流水作业法和平行作业法安排施工进度计划,以保证施工连续地、均衡地、有节奏地进行,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好、快、省,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

3.妥当地安排雨季施工项目,落实好季节施工措施。

农忙季节优选劳动力,加大奖罚措施,保证工程施工的连续性。

4.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原则,充分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5.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利用矿方原有设备和设施,减少各种临时设备的投入。

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尽量避免二次倒运,做到文明施工。

6.遵循目标管理原则,对单位工程设定目标,做好各个环节的检查控制,以每个分项设定目标的逐项实现来保证整个工程目标的落实。

7.施工组织设计与项目管理相结合,使管理工作按计划有序地进行,使施工组织设计从仅服务于施工和施工准备,发展为服务于经营管理和施工管理。

(三)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规范

1、《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

2、《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10-95

3、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

4、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环保等有关规定。

本工程施工应严格遵循以上文件、规范、标准执行。

本工程安装内容多,工程量大,工期紧,平行交叉作业多,且主要于井下施工,给工程施工带来许多不便,因此在施工图下发后应认真组织人员审查图纸,将技术方案进行深化,以便于组织施工。

1、低负压瓦斯主管路D720*10mm1600米

2、高负压瓦斯主管路D630*10mm1600米

四、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1.1抽选精干的技术人员组建施工技术小组。

1.2熟悉设计图纸,对设计图纸中不明确部分和存在问题进行汇总,进行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明确设计意图。

1.3根据设计图纸中技术要求,研究施工方法,编制施工技术措施。

1.4、在熟悉图纸的情况下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编排,然后依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材料供应计划、非标件加工计划、设备到货计划、资金供应计划、劳动力配置组织计划、施工机具配置计划等。

1.5向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传达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6建立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网络,明确岗位管理职责。

1.7填写《工程开工报告》报甲方或监理方,监理确认后鉴发“开工令”方可正式投入施工。

2、材料准备

2.1对施工中使用的材料提前列出材料计划,应明确材料名称、数量、规格型号、进场时质量要求等,提前落实货源。

2.2对所进场的管材、闸阀等按要求进行复核、检验,并且资料齐全。

1)钢材的检验

原材应有材质证明和出厂合格证。

原材料进厂后,应抽检,原材料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2)其他材料的检验

其他材料如焊条、焊丝、焊剂等,均要求有产品合格证。

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随时抽查,查看使用的材料是否与设计相符。

3、安装设备准备

3.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安装设备明细,确定主要材料进场时间,上报甲方提前安排设备进场。

3.2材料进场后,在安装前一周进行设备的开箱检查,检查确认到货设备是否与设计相符,设备外观是否有损伤、缺陷、锈蚀,零部件是否齐全,设备装箱单、出厂合格证、检验记录和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并应有各有关部门参与验收,检查后将零散部件、随机备件、技术资料妥善保存,整理好验收记录,各相关部门签字验收后方可运至安装地点使用。

3.3设备安装期间,为保证安装进度,需厂方配合的设备,厂家应有技术人员在场,及时解决因设备原因造成的问题。

4、施工机具准备

4.1安装使用机具见主要施工设备一览表。

4.2安装机具在使用前须检查,保证其性能良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和施工安全。

5、临时设施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规划好生活区,工作区及设备和材料堆放处,确保现场文明施工。

6、人员组织准备:

6.1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建立合理项目班子,班子成员分工明确。

6.2进场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

6.3收集施工人员证件的复印件(如焊工、安装工的等级合格证、上岗证)。

7、施工现场准备

7.1测量放线的检测:

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应组织专职测量人员对每一单位工程进行井下移交测量控制点,并对该点进行复查,将复查结果报甲方、监理等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7.2依据各管路的布置空间,制定好合适的运输及调运方案。

7.3依据调运方案及安装就位方便,选择合适的临时起吊梁、起吊孔,确保满足安全施工需要及方便施工。

7.4需要布置临时设备的,应提前将设备的布置位置及固定方式确定好,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安装临时提升及拖拉设备。

(二)非标件的加工制作

2.1管路法兰焊接、管路支架、管路三通、弯头等构件制作与成品验收

2.1.1管路法兰焊接、管路支架、管路三通、弯头等构件制作包括:

1.管路法兰焊接、管路支架、管路三通、弯头等构件制作。

2.管路法兰焊接、管路支架、管路三通、弯头等构件防腐。

3.管路法兰焊接、管路支架、管路三通、弯头等构件材料采用经检验合格的国产钢材。

4.管路法兰焊接、管路支架、管路三通、弯头等构件制作及验收依据是:

(1)设计图纸和说明书,以及设计方审核并批准的加工详图;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3)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

(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1.2原材料的试验检验

2.1.2.1钢材的检验

原材应有材质证明和出厂合格证。

原材进场后,由加工厂抽样,进行原材抽检,驻厂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监督。

材质证明和检验的最终结果,均由加工厂报给驻厂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原材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构件加工。

2.1.2.2其它材料的检验

其它材料如焊条、焊丝、焊剂等,均要有产品合格证。

驻厂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在构件加工前及加工过程中,随时抽查,查看使用的材料是否与合格证相符。

2.1.3构件制作

2.1.3.1管路法兰焊接、管路支架、管路三通、弯头等构件正式加工前,加工厂应做如下准备工作:

构件制作加工详图绘制完毕后报设计方审核批准后方可作为正式交工图。

编制钢结构构件加工工艺和焊接工艺,起指导构件生产的作用。

工艺制完毕后,报总包方和监理方审批。

收集参加构件制作的有关人员的证件的复印件(如焊工的登记合格证等)及投入的机具设备的清单,报监理方审批。

填写《工程开工报告》报监理方。

监理确认后签发“开工令”,方可正式投入首件制作。

2.1.3.2构件的制作

钢构件的制作分首件制作和批量构件制作。

首件制作是对整个钢构件制作工艺和焊接工艺的进一步验证。

批量制作是结合吊装的具体要求安排生产的。

对批量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技术、计划、组织等,由驻厂工程师统一协调、控制,确保构件的制作满足点状的需要。

2.1.3.3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构件制作过程中,驻厂工程师跟随流程抽检,对重要工序进行重点控制。

重点放在构件的拼装、焊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检验,以及外观检验上。

构件主要零件的放样、切割及坡口制作等按图纸要求和焊接规程进行检验。

构件组(拼)装,主要控制构件的长度,截面尺寸,外形尺寸加工厂自检合格后,报驻厂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复检,合格后,才可进入下道工序。

主焊缝的焊接质量控制

a检查焊接的操作人员资质等级,是否按照焊接工艺中的要求去操作,现场是否有厂方专职质检人员进行质量控制及检测。

b焊缝外观检查,按GB50205-2001、JGJ81-91规范进行,要求加工厂做记录,填写质量评定表,驻厂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查复测。

c检查构件上的焊接标识。

2.1.3.4成品验收

1.按照本章前边所列的构件制作和验收依据,对成品构件进行验收。

2.构件制作完成并经自检合格后,填写自检表和报检单交驻厂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

3.成品验收必备的文件资料:

①填写《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报检单》。

②报检单的附件中要求的文件资料(钢材、焊条、焊丝、焊剂等材质证明。

一批成品分若干次报检时,只附在第一次报检单中,其它各次则在报检单中注明这些文件资料所在报检单的编号。

若材料改变,责令附改变的材质证明)。

③出现质量问题时,填写《质量问题报表》。

④各次返修结果的报告。

⑤验收的自检记录表(包括外观尺寸检验和焊缝检测)。

4.驻厂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对各种(类)钢构件的首次进行100%检查。

5.驻厂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定期召集钢构件制作工作例会,不定期召集制作质量分析会。

6.所有构件在加工厂的验收仅为初检,终检在吊装现场进行。

2.1.3.5钢架构构件加工过程中的技术资料

构件进场前加工尚须向监理方提供以下技术资料:

1.加工钢构件所需设备清单。

2.不同板厚和不同焊接条件下的焊接工艺参数,焊接试验评定报告。

3.焊工的操作证和编号。

4.钢材的材料证明和进厂交验证明。

5.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及其条辅助材料(如油漆、清洗剂)的材质证明。

6.按设计或规范要求对构件焊缝的质量检查记录。

7.对不符合要求的焊缝的返工记录。

8.构件制作完成后,对构件成品的检查验收记录。

9.制作期间的设计变更文件及加工完成后的竣工图。

10.发运构件的详细清单。

2.1.4.1构件运输

依据构件进场计划安排运输,装车时应捆扎好,以避免构件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