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片剂考点归纳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8558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48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剂学片剂考点归纳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药剂学片剂考点归纳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药剂学片剂考点归纳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药剂学片剂考点归纳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药剂学片剂考点归纳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剂学片剂考点归纳Word格式.docx

《药剂学片剂考点归纳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剂学片剂考点归纳Word格式.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剂学片剂考点归纳Word格式.docx

  

(一)片剂的种类

  根据用法、用途以及制备方法的差异,同时也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的实际需要,已经制备了各种类型的片剂。

除了最常用的口服普通压制片以外,另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与肠溶片等,现分述如下:

  含片系指含于口腔中,药物缓慢溶化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含片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主要起局部消炎、杀菌、收敛、止痛或局部麻醉作用。

可在局部产生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其硬度一般较大,以便于含服,如常用的复方草珊瑚含片等。

含片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舌下片系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舌下片中的药物与辅料应是易溶性的,主要适用于急症的治疗。

由于舌下片中的药物未经过胃肠道,所以可以避免药物受胃肠液酸碱性的影响以及酶的破坏,同时也避免了肝脏对药物的破坏作用(首过作用),如硝酸甘油舌下片用于心绞痛的治疗,吸收迅速、起效很快。

  口腔贴片系指粘贴于口腔,经黏膜吸收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口腔贴片应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

  咀嚼片系指于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片剂溶化后吞服,在胃肠道中发挥作用或经胃肠道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咀嚼片口感、外观均应良好,一般应选择甘露醇、山梨醇、蔗糖等水溶性辅料作填充剂和黏合剂。

咀嚼片的硬度应适宜。

因常加入蔗糖、薄荷油等甜味剂及食用香料调整口味,较适合于小儿服用。

另外,崩解困难的药物制成咀嚼片还可加速崩解和吸收。

  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在21℃±

1℃的水中3分钟即可崩解分散并通过180μm孔径的筛网)。

  分散片中的药物应是难溶性的。

分散片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将分散片含于口中吮服或吞服。

分散片应进行溶出度检查。

  可溶片系指临用前能溶解于水的非包衣片或薄膜包衣片剂。

  可溶片应溶解于水中,溶液可呈轻微乳光。

可供口服、外用、含漱等用,如复方硼砂漱口片等。

  泡腾片系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的片剂。

  泡腾片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加水产生气泡后应能溶解。

有机酸一般用枸橼酸、酒石酸、富马酸等。

因为泡腾片崩解时产生气泡,其现象比较直观有趣,所以非常适用于儿童使用,同时也比较适用于那些直接吞服药片有困难的病人。

  阴道片与阴道泡腾片系指置于阴道内应用的片剂。

  阴道片和阴道泡腾片的形状应易置于阴道内,可借助器具将阴道片送入阴道。

阴道片为普通片,在阴道内应易溶化、溶散或融化、崩解并释放药物,主要起局部消炎杀菌作用,也可给予性激素类药物。

具有局部刺激性的药物,不得制成阴道片。

阴道片应符合普通片的规定。

阴道泡腾片应符合泡腾片规定。

  缓释片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如非洛地平缓释片等。

缓释片应符合缓释制剂的有关要求(《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XD)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控释片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如硫酸吗啡控释片等。

控释片应符合控释制剂的有关要求(《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XD)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肠溶片系指用肠溶性包衣材料进行包衣的片剂。

  为防止药物在胃内分解失效、对胃的刺激或控制药物在肠道内定位释放,可对片剂包肠溶衣;

为治疗结肠部位疾病等,可对片剂包结肠定位肠溶衣。

肠溶片除另有规定外,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二)片剂的质量要求

  根据药典附录“制剂通则”的规定,片剂的质量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硬度适中;

②色泽均匀,外观光洁;

③符合重量差异的要求,含量准确;

④符合崩解时限或溶出度的要求;

⑤小剂量的药物或作用比较剧烈的药物,应符合含量均匀度的要求;

⑥符合有关卫生学的要求。

第二节 片剂的常用辅料

  从总体上看,片剂是由两大类物质构成的,一类是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即主药),另一类是没有生理活性的一些物质,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填充作用、粘合作用、崩解作用和润滑作用,有时,还起到着色作用、矫味作用以及美观作用等,在药剂学中,通常将这些物质总称为辅料。

  根据它们所起作用的不同,常将辅料分成如下四大类:

填充剂或稀释剂、黏合剂、崩解剂和润滑剂。

  无论加入何种辅料,都应符合药用的要求,都不能与主药发生反应,也不应妨碍主药的溶出和吸收。

目前已知乳糖能降低戊巴比妥、安体舒通的吸收,淀粉能延缓水杨酸钠的吸收,碳酸钙能影响四环素类药物的吸收。

  一、填充剂或稀释剂

  填充剂或稀释剂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

  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

由压片工艺、制剂设备等因素所决定,片剂的直径一般不能小于6mm、片重多在100mg以上,如果片剂中的主药只有几毫克或几十毫克时,不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将无法制成片剂,因此,填充剂在这里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增加体积助其成型的作用。

  

(1)淀粉:

在实际生产中,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这是因为淀粉的可压性较差,若单独使用,会使压出的药片过于松散。

  

(2)糖粉:

糖粉系指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后而成的白色粉末,其优点在于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并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其缺点在于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会使片剂的硬度过大,崩解或溶出困难,除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剂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3)糊精:

是淀粉水解中间产物的总称,在冷水中溶解较慢,较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

使用不当会使片面出现麻点、水印或造成片剂崩解或溶出迟缓,很少单独大量使用糊精作为填充剂,常与糖粉、淀粉配合使用。

  (4)乳糖:

是一种优良的片剂填充剂,无吸湿性,可压性好,性质稳定,与大多数药物不起化学反应,压成的药片光洁美观;

由喷雾干燥法制得的乳糖为非结晶乳糖,其流动性、可压性良好,可供粉末直接压片使用。

  (5)可压性淀粉:

亦称为预胶化淀粉,本品是多功能辅料,可作填充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自身润滑性和干粘合性,并有较好的崩解作用。

若用于粉末直接压片时,硬脂酸镁的用量不可超过0.5%,以免产生软化效应。

  (6)微晶纤维素(MCC):

微晶纤维素是纤维素部分水解而制得的聚合度较小的结晶性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可压性,有较强的结合力,压成的片剂有较大有硬度,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使用。

国外产品的商品名为Avicel。

  (7)无机盐类:

主要是一些无机钙盐,如硫酸钙、磷酸氢钙及药用碳酸钙(由沉降法制得,又称为沉降碳酸钙)等。

应注意硫酸钙对某些主药(四环素类药物)的吸收有干扰,此时不宜使用。

  (8)甘露醇:

呈颗粒或粉末状,在口中溶解时吸热,因而有凉爽感,同时兼具一定的甜味,在口中无砂砾感,因此较适于制备咀嚼片,但价格稍贵,常与蔗糖配合使用。

  二、黏合剂和湿润剂

  某些药物粉末本身具有黏性,只需加入适当的液体就可将其本身固有的黏性诱发出来,这时所加入的液体就称为湿润剂;

  某些药物粉末本身不具有黏性或黏性较小,需要加入淀粉浆等黏性物质,才能使其黏合起来,这时所加入的黏性物质就称为黏合剂。

  因为它们所起的主要作用实际上都是使药物粉末结合起来,所以也可以将湿润剂和黏合剂总称为结合剂。

  

(1)蒸馏水:

易发生湿润不均匀的现象,最好采用低浓度的淀粉浆或乙醇代替

  

(2)乙醇:

乙醇也是一种湿润剂。

可用于遇水易于分解的药物,也可用于遇水黏性太大的药物。

中药浸膏片常用乙醇做湿润剂,但应注意迅速操作,以免乙醇挥发而产生强黏性的团块。

  (3)淀粉浆:

淀粉浆是片剂中最常用的黏合剂,常用8%~15%的浓度,并以10%淀粉浆最为常用。

淀粉浆的制法主要有煮浆和冲浆两种方法,都是利用了淀粉能够糊化的性质。

具体说来,冲浆是将淀粉混悬于少量(1~1.5倍)水中,然后根据浓度要求冲入一定量的沸水,不断搅拌糊化而成;

煮浆是将淀粉混悬于全部量的水中,在夹层容器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不宜用直火加热,以免焦化),直至糊化。

因为淀粉价廉易得且黏合性良好,所以凡在使用淀粉浆能够制粒并满足压片要求的情况下,大多数选用淀粉浆这种黏合剂。

  (4)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用作粘合剂的浓度一般为1%~2%,其黏性较强,常用于可压性较差的药物,但应注意是否造成片剂硬度过大或崩解超限。

  (5)羟丙基纤维素(HPC):

可溶于甲醇、乙醇、异丙醇和丙二醇中。

本品既可做湿法制粒的黏合剂(无水),也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黏合剂。

  (6)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EC)

  (7)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这是一种最为常用的薄膜衣材料,因其溶于冷水成为黏性溶液,故亦常用其2%~5%的溶液作为黏合剂使用。

制备HPMC水溶液时,最好先将HPMC加入到总体积1/5~1/3的热水(80~90℃)中,充分分散与水化,然后在冷却条件下,不断搅拌,加冷水至总体积。

  (8)其他黏合剂:

5%~20%的明胶溶液,50%~70%的蔗糖溶液,3%~5%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水溶液或醇溶液,可用于那些可压性很差的药物,但应注意这些粘合剂黏性很大,制成的片剂较硬,稍稍过量就会造成片剂的崩解超限。

  三、崩解剂

  崩解剂是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裂碎成细小颗粒的物质,除了缓(控)释片以及某些特殊用途的片剂以外,一般的片剂中都应加入崩解剂。

由于它们具有很强的吸水膨胀性,能够瓦解片剂的结合力,使片剂从一个整体的片状物裂碎成许多细小的颗粒,实现片剂的崩解,所以十分有利于片剂中主药的溶解和吸收。

  

(1)干淀粉:

是一种最为经典的崩解剂,含水量在8%以下,吸水性较强且有一定的膨胀性,较适用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

在生产中,一般采用外加法、内加法或“内外加法”来达到预期的崩解效果。

  所谓外加法,就是将淀粉置于100~105℃条件下干燥1h,压片之前加入到干颗粒中,因此,片剂的崩解将发生在颗粒之间;

内加法就是在制粒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淀粉,因此,片剂的崩解将发生在颗粒内部。

显然,内加一部分淀粉,然后再外加一部分淀粉的“内外加法”,可以使片剂的崩解既发生在颗粒内部又发生在颗粒之间,从而达到良好的崩解效果,通常外加崩解剂量占崩解剂总量的25%~50%,内加崩解剂量占崩解剂总量的75%~50%(崩解剂总量一般为片重的5%~20%)。

  

(2)羧甲基淀粉钠(CMS-Na):

是一种白色无定形的粉末,吸水膨胀作用非常显著,吸水后可膨胀至原体积的300倍(有时出现轻微的胶黏作用),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崩解剂,价格亦较低,其用量一般为1%~6%。

  (3)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

由于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孔隙度,所以它有很好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其吸水膨胀率在500%~700%(取代基占10%~15%时),崩解后的颗粒也较细小,故而很利于药物的溶出。

一般用量为2%~5%。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