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高速公路级配碎石底基层工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8443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档高速公路级配碎石底基层工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高速公路级配碎石底基层工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高速公路级配碎石底基层工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高速公路级配碎石底基层工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文档高速公路级配碎石底基层工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高速公路级配碎石底基层工法Word文件下载.docx

《精品文档高速公路级配碎石底基层工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高速公路级配碎石底基层工法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文档高速公路级配碎石底基层工法Word文件下载.docx

4.1.1 级配碎石底基层的工艺流程如图4.1.1所示

图4.1.1  工艺流程框图

4.2 施工要点

4.2.1 施工前的准备

在底基层施工前,要对其下承层进行认真地检验。

下承层的表面应平整、坚实,平整度、压实度和横坡度指标应符合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要求。

按每20m一个断面进行高程的复测,并做好弯沉值(或回弹模量)的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在上修筑底基层。

4.2.2 测量放样

在准备好的下承层上按10m的间距恢复中桩,在底基层两侧边缘设指示桩。

进行水平测量后,要在指示桩上用红漆标记出底基层边缘的设计标高。

行车道上的标高点利用撒白灰作为明显标记,用于操作机械人员的高程控制点,在施工中随时恢复、复测、补点。

4.2.3 混合料试配

施工前先测定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的级配情况,根据级配碎石底基层的级配要求,确定石屑的掺入百分数。

然后按确定的配合比试拌未筛分碎石和石屑,当混合料的级配满足要求时,测定此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一般在2.15~1.25,最佳含水量在5.5%~6.5%)。

4.2.4 培修土路肩

底基层测量放样以后,及时用人工培修土路肩。

路肩土按梯形断面松铺,待级配碎石基底层摊铺好以后,再一起同步碾压。

土路肩要每隔20m设一道碎石盲沟,以利路槽横向排水。

4.2.5 混合料料场拌和

在拌料场预先测定好粗细集料的比重和自然含水量,根据配合比计算出碎石与石屑的体积比,并按比最佳含水量大1%的要求计算拌和用水。

下料时,根据体积比用装载机按半斗容量掺配粗细料。

要先干拌一遍,然后用高压水泵加水至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左右,湿拌两遍,使粗细集料达到掺配均匀。

为了控制加水量,高压水泵喷嘴上应安装水表,混合料的含水量可用酒精烧失法快速测定。

4.2.6 运输和摊铺

4.2.6.1 根据底基层的厚度和宽度以及混合料的压实密度要求,计算出运料车的卸料间距。

混合料装车时,控制好每车料数量基本相等,运到路段上要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卸料,严格掌握卸料间距,避免料不够或过多。

混合料在路段上堆置时间不应过长,一般比摊铺工序只能提前1~2天。

4.2.6.2 用推土机将混合料按预定的松铺厚度均匀地摊铺在设计宽度上,表面要力求平整,并具有规定的横坡和纵坡。

松铺厚度按下式计算:

松铺厚度=压实厚度×

松铺系数

压实厚度根据设计厚度和压路规格而定(15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压实厚度能达到20cm);

松铺系数事先通过试验确定,它是混合料的松铺干密度和压实干密度的比值(当采用机械摊铺时,松铺系数约为1.25~1.30)。

4.2.7 整型

4.2.7.1 在推土机将混合料摊铺以后,用压路机在初平的混合料上快速碾压一遍,暴露出不平整或粗细集料离析的地方,及时用人工补料并拌和、整平。

4.2.7.2 用平地机按规定的纵横坡和控制边桩、高程控制点进行混合料的细致整平和整型。

4.2.8 碾压

4.2.8.1 混合料整型以后,当含水量达到或略超过最佳含水量时,立即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超高路段上,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方向与路中心线平行。

每道碾压,钢轮重叠1/3轮宽,使底基层整个宽度完全均匀地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为止。

一般采用15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碾压6遍,可使密实度达到或大于96%。

4.2.8.2 碾压的速度控制,头两遍采用静压,速度为1.5km/h,以后几遍采用振动碾压,速度为2.0km/h,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遍。

碾压后的底基层,表面要平整,无明显的轮迹、隆起。

4.2.9 接缝处理

级配碎石底基层一般不设纵缝,在两施工段衔接处的横缝,采用搭接拌和处理。

第一段整平以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在第二段施工时,将第一段未碾压部分与第二段接头料用平地机轻度拌和,整平后再进行一起碾压。

5 材料

5.0.1 级配碎石需用未筛分碎石屑组配而成,其配合比由试验确定。

5.0.2 未筛分碎石一般采用坚硬岩石轧制而成,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方孔筛),碎石的压碎值应不大于30%。

5.0.3 碎石颗粒中扁平和细长颗粒含量应不超过20%,并不含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5.0.4 石屑采用一般碎石场的细筛余料,也可以用专门轧制的细碎石集料,当石屑料源缺乏时,可以采用粗砂替代。

5.0.5 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组配成的级配碎石底基层,其集料级配范围应符合表5.0.5的规定。

级配曲线应接近圆滑居中,小于0.5mm以下的细集料,其塑性指数应小于6,液限应小于28%

表5.0.5    

方孔筛尺寸(mm)

40

30

20

10

5

2

0.5

0.075

通过百分率(%)

100

90~100

75~90

50~70

30~55

15~35

10~20

4~10

6 机具设备

6.0.1 装载机,斗容量不小于2.0m3。

6.0.2 推土机,相当于小松D80型或TS140型。

6.0.3 平地机,PY160B型。

6.0.4 压路机,15t以上振动压路机。

6.0.5 洒水车。

6.0.6 高压水泵,喷嘴上装有水表。

6.0.7 自卸汽车,10t以上载重量。

7 劳动组织及安全

7.1 劳动组织

根据机械配备及连续作业要求,每施工组需安排28人。

其中装载机手2人,推土机手2人,平地机手1人,压路机手1人,洒水车司机1人,自卸汽车司机10人,施工土路肩和人工配合整平5人,其他测量、试验和指挥管理人员6人。

7.2. 安全措施

7.2.1 运料车在地方道路和施工便道上同样必须遵守交通常规,注意行人安全。

错车时,空车应主动让料车。

7.2.2 底基层作业段上,大型机械较多,配合人工要注意安全,严禁在任何施工机械后面站人。

8 质量要求

8.0.1 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94规范的标准方法,测试材料的级配、扁平和细长颗粒含量、压碎值等指标,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规范的标准方法,测试材料的液塑限和最大干密度,检验这些指标是否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规范对级配碎石底基层材料的要求。

8.0.2 应使底基层的外观达到表面平整坚实,边线整齐,无松散离析现象,碾压后无明显轮迹的要求。

在已完成的级配碎石底基层上随机挖坑取样,测定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塑性指数、压实度是否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规范要求。

8.0.3 级配碎石底基层的质量验收标准见表8.0.3。

表8.0.3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频度

1

压实度

≥96%

每100m2一处

平整度

≤15mm

每100延米用3m直尺检查3点

3

高程

±

20mm

每20延米用水准仪检查1点

4

厚度

0~-20mm

每1000m2检查6处

宽度

不小于设计

每100延米检查2处

6

弯沉值

≤接JT034-93标准计算允许值

每车道20m测2点(左、右轮各一点)

9 效益分析

本工法采用料场集中拌料,有效地保证了材料质量,使上路材料能直接摊铺、碾压,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缩短了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 工程实例

杭甬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中,级配碎石底基层的设计厚度分为20cm和15cm两种,平均宽度为19.9m。

中建一局承建的余姚西段长18km,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总工程量为282.519千m2,约5.58万m3。

该项目于1995年11月5日正式开工铺筑试验段,到1996年7月25日完成全部底基层,所有施工段,监理工程师一次性验收合格。

编制单位:

中建一局(集团)机械化施工公司

执笔人:

袁胜军

车间员工工作总结

[车间员工工作总结]车间员工工作总结

一年的工作总结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见习期已接近尾声,车间员工工作总结。

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

在这段时间里您们给予了我足够的宽容、支持和帮助,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海纳百川”的胸襟,感受到了吉化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豪气。

在对您们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为我有机会成为吉化的一份子而惊喜万分。

我于2006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后来到xx石化公司染料厂苯酚车间工作。

回顾我的见习期生活,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这一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学习和钻研,我很快掌握了装置工艺流程技术,同时工作和政治思想上都有了新的进步,个人综合素质也有了新的提高。

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历程,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上与集体保持高度一致

在工作、学习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苯酚车间是一个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集体,在这样的氛围中,只有在思想上与集体保持高度一致、严于律己、积极上进,才能融入到这个集体之中。

所以我更加深入地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实践,科学地研究、思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自己能够与集体共同进步。

二、通过理论学习和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苯酚工艺流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1、抓住车间倒班学习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进厂期间,在厂领导的带领下,我深入苯酚车间进行观察和了解。

我们一边观察一边听领导对各条工艺流程的介绍,并认真地作了记录。

后来深入车间倒班,我亲眼目睹了操作人员的辛勤与令人叹服的操作技术。

倒班,是我一段丰满的记忆,在岁月中酝酿,在回忆中沉醉。

倒班期间我能虚心向师傅请教,努力学习工艺技术,同时学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种种困难的方法。

车间实施“名师带徒”计划,师徒的传帮带,始终把自己培养成“一岗精、两岗通、多岗能”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向。

对于刚刚毕业的我,很快融入了基层班组,通过一年的工作学习,确保了装置的安全、稳定、满负荷运转。

在见习期间,我工作积极努力,吃苦耐劳,能很快适应现场的艰苦环境,与同事相处和谐,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工作总结《车间员工工作总结》。

2、抓住车间每个四点班的学习

不断的学习,是我不断进步的保障。

每班第一个四点学习,是车间组织的车间级学习。

在课堂上能认真听取兼职教师所讲的内容,并将其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3、利用日常时间学习“应知应会”和苯酚丙酮生产工艺技术

为了确保生产安全、高效进行,我积极学习工厂及车间的“应知应会”,注意生产上的细节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主要学习“精馏、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