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7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8435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7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7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7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7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7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7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7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第7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7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b.山区:

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带,地势平坦,供水充足

矿产资源

矿产开发促进工矿业发展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区位

沿海、沿江、铁路干线、高速公路沿线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带;

不同的交通运输时代城市区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影响城市的兴衰

经济发展

农业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工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

经济布局调整促进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如深圳

政治

首都、省会促进城市发展

旅游、科技

促进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新因素

【易错辨析】城市区位包含城市的位置和城市的分布

城市的位置是指每个城市分布的具体地理位置(即在哪里),而城市的分布则是指城市的总体布局状况(即哪里多,哪里少)。

[高分素养提升]

                   

[2015·

福建文综,37

(2),12分]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

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

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

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12分)

解析 此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市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河流、地形、水源、气候、矿产)、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交通、文化、政治等)。

结合图文材料总结即可。

答案 此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

气候较温和;

河流较多,水源充足;

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

交通便利;

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1)首先考虑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自然因素)。

(2)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

(3)在影响城市形成的两大因素中,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因素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条件,经济发展、交通、政治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4)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如经济布局调整、不同的交通运输时代城市区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影响城市的兴衰。

[真题考向探究]

考向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2014·

大纲全国,10~11)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

(1)~

(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解析 第

(1)题,甲地位于亚丁湾,国际海上航运繁忙;

处于海湾地带,港口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2)题,陆上有多种交通方式与港口相联,腹地广阔,使该城市发展为区域的经济中心。

答案 

(1)D 

(2)D

2.(2015·

江苏地理,1~2)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

(1)~

(2)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

解析 第

(1)题,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

据图分析,当时东京城位于水陆交通枢纽,人口高度集聚,商业繁荣发达,最有利条件选择D项。

(2)题,考查城市功能。

东京当时为北宋都城,以行政功能为主,A项正确。

答案 

(1)D 

(2)A

3.(经典高考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东南部城市密集的原因。

解析 图示东南部地区城市密集可从地形、交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等方面分析。

答案 临海、地形平坦(为平原)、交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政策支持等。

考点二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核心知识再现]

城市体系

1.城市作用:

区域服务和管理中心;

经济增长中心。

2.城市体系: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中心地等级

服务范围

商品和服务

数量

彼此距离

高级中心地

高级

低级中心地

低级

 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判断区域示意图中城市等级高低?

提示 可以通过看图例,一般情况下,图例中会用圆圈大小表示城市的等级;

也可以看图中城市服务范围大小或面积大小,一般情况下,城市的服务范围大或面积大,则城市的等级比较高。

(经典高考题)读下图,完成问题。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7分)

解析 该区域城镇形成和发展与水源和绿洲有关;

从图中三城市绿洲面积及河流信息可判断,喀什、和田、民丰发展条件由优到劣,其等级依次减小,故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答案 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

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

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另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如下表所示:

影响

因素

影 响

表 现

地理

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

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条件,丰富的劳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

交通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

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

位于人口稠密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

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考向 城市等级体系

1.(2015·

北京文综,3)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等级体系。

读图可知,⑤级别最高,②、③次之且级别相等,④⑥比②③级别低且两者相等,①级别最低。

博物馆服务范围最大,乡(镇)行政机构次之、集贸市场最小,B项正确。

答案 B

2.(2013·

广东文综,9)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

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

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11年

京津冀城市群

1.62

1.52

长三角城市群

2.35

2.20

珠三角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A.北京B.上海C.广州D.沈阳

解析 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

表中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降明显的是珠三角城市群,而广州是珠三角城市群最大城市,故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广州。

答案 C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课标Ⅰ,6)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题。

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解析 在干旱地区,水源成为人类活动、城镇分布等的限制性因素。

西北地区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

水源稳定区域位于山麓冰雪融水以地下水形式出露区域,在此形成绿洲,利于人类生存发展形成聚落。

(2016·

河南1月适应性测试)读我国某铁路沿线城镇分布示意图,回答2~3题。

2.铁路沿线城镇带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

A.山麓地带水资源较丰富B.降水少,太阳能资源丰富

C.气候温暖湿润D.西气东输工程经过

3.关于该区域城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克拉玛依服务范围最大B.石河子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最全

C.县城之间的距离最近D.中等城市密度最大

解析 第2题,图示为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人口和城镇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图中铁路沿线城镇带必然也分布于水资源丰富区,故A正确。

第3题,城镇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越全面,城镇间距离越远(区域内密度越小);

城镇等级越低,则服务范围越小,城镇间距离越近。

图示县城为等级最低的城镇,故县城之间的距离最近。

答案 2.A 3.C

(2015·

哈尔滨模拟)读下图,回答4~5题。

4.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

A.aB.bC.cD.d

5.在上述城镇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  )

A.土地生产力大小B.水资源的多少

C.基础设施的建设D.经济规模的设想

解析 第4题,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地方利于城市的形成、发展。

a、b、c、d四个位置,b处位于绿洲地带,又位于河流、铁路相交处,因而易形成城镇。

第5题,由于该区域位于干旱地区,水资源是城镇发展的制约因素。

答案 4.B 5.B

读世界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完成6~7题。

6.巴格达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区位因素是(  )

①自然因素 ②军事 ③政治 ④矿产资源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7.与西亚相比,南欧地区城市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资源 ④经济水平

解析 第6题,巴格达地处两河平原,水源条件优越,相对周围沙漠环境优越,且为伊拉克的首都。

第7题,南欧多处于地中海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且工农业发达,经济水平高;

而西亚以沙漠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经济落后,制约了城市的开成与发展。

答案 6.C 7.D

(2017·

山师附中模拟)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城镇发展示意图”。

该地区在专业村、专业乡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个专业商品产销基地。

其中,柳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