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8214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而分封制表明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可排除A、D;

而王权与神权结合则集中体现在商代的祭祀制度上。

故而答案为C。

【答案】C。

2.(江苏高考模拟)“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B.唐朝人C.宋朝人D.清朝人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宋朝设立参知政事以分割宰相权力的史实。

根据材料中“参知政事”一语,可判定出此题答案为C.

【答案】C.

3.(江苏高考模拟)西方列强在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下列四幅地图显示被割占地区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得以实现的是

 

A.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及读图能力。

《马关条约》规定: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但辽东半岛因为“三国干涉还辽”而最终没有割成,最后得以实现的是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所以答案为D.;

而A项中的香港岛则是在〈南京条约〉中割出的,B项为干扰项。

【答案】D.

4.(江苏高考模拟)读《人物风俗制度丛谈》中某一篇文章到“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

”一段文字,可以判定此篇文章最有可能的成文时间是

A.明崇祯三年B.1931年9月C.北平市成立时D.1937年7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及史料中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透露的“卢沟桥”、“宛平县”、“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等信息,不难判断出文中描述的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所以答案为D.而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挑衅是在东北,与材料所述信息不符,A.C.为干扰项。

5.(江苏高考模拟)“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主席最早提出此方针时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④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正遭到严重破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史实。

首先可根据材料中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判断出时间为1956年,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时就已结束;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是在十年文革时期,故而①、④均不正确,所以答案为B.

【答案】B.

6.(江苏高考模拟)新中国成之初,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逐渐改善了同美国、日本的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还积极参与周边的区域国际组织,如1993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6年到2001年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

①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原则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对外开放政策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时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个国家一切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自建国一刻起就始终奉行的对外关系的总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与印度、缅甸在1954年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中苏建交是在1949年,此时还没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而对外开放政策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

据此答案可判断为A.此题易错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A.

7.(江苏高考模拟)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的有关概念。

首先要弄清楚罗马法两个不同的划分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罗马法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明确推动罗马法发展的原因与脉络。

题干提供的图示已经可以让我们对罗马法各概念的关系有了明晰的认识,可判断A.B.C.是正确的;

而习惯法到成文法主要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公民法到万民法主要原因是罗马的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都是罗马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所以说法错误的是C.

8.(江苏高考模拟)从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其实践结果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①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进步性②当时以华盛顿为代表的一批美国政治家们高超的政治智慧③宪法虽然存在局限性,但它适应了美国实际,历史的进步性是主要的④宪法首次证明了联邦制是普遍适合所有国家的进步的政治体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解能力。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宪法,也是第一次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付诸实践,是当时美国政治家们的创新;

宪法中虽然保留了奴隶制度等不合理成分,但在当时维护了美国的完整与统一,为美国长期稳定奠定基础。

所以宪法的颁布是历史的进步,体现了“三权分立”学说的进步性和美国政治家高超的政治智慧。

美国的确通过这部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政治体制,但这并不能说明联邦制适合所有国家。

所以答案应为B.

9.(江苏高考模拟)当时,巴黎公社委员佛兰克尔说:

“3月18日的革命完全是由无产阶级完成的,如果我们丝毫不为这个阶级谋福利,那我认为公社本身的存在就毫无意义。

”为了为无产阶级谋福利,巴黎公社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②公社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③规定了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④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公社的措施,属于史实识记。

第④项为巴黎公社的意义而非具体措施。

故答案为C.

10.(江苏高考模拟)下列四幅图最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特征的是

A.B.C.D.

【解析】二战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特征就是美苏两极格局对峙。

A.图反映的是二战中苏美英三国同盟共同抗击法西斯;

C.图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D.图反映的俄美关系改善已经是在冷战结束后了。

D.图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时美苏对抗造成国际局势紧张的情形,形象的体现了美苏对抗的事实。

故而答案为D.

11.(江苏高考模拟)“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在东汉时期逐渐推广到全国,分析下列提供的几种情形,其中直接有利于推动当时“铁犁牛耕”耕作方式普及的因素有:

①东汉时,“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被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取代②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的不断发展③西汉用煤炭作燃料冶铁和东汉时期冶铁鼓风工具得以改进④盐铁官营制度的推行,使官营冶铁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

【解析】本题需要一定的历史常识和思维能力。

直接有利于“铁犁牛耕”推广的:

一是需要牛,一是需要铁。

由“二牛抬杠”式的耦犁到“一牛挽犁”无疑等于提供了更多数量的牛;

两汉时期冶铁技术的进步无疑提供了更多的铁。

而官营的冶铁手工业主要铸造兵器,且产品并不是用于民间。

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的发展与牛耕的普及也并无直接关系。

所以答案为D.

12.(江苏高考模拟)右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一下由G到I一段曲线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

A.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C.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D.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及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曲折发展的几个阶段的认识。

在辛亥革命后、尤其是一战期间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所以根据图示比较容易判断为B.

13.(江苏高考模拟)下图是1949年到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所学史实判断下列对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1952: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960:

自然灾害

B.1952: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1952:

互助合作运动开展;

“八字方针”的提出

D.195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自然灾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在建设中曲折发展的一些史实。

1952年,粮食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土改的完成,使广大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60年,是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所以粮食下降,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和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三大改造的基本改造完成分别是在1953年和1956年,时间不符;

1960年,八字方针提出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是在粮食已经减产后提出的。

所以答案为B.

14.(江苏高考模拟)1881年12月《花图新报》栽:

“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

……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

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

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

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

”从此段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由外国人创办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需要外国人技术上的帮助③近代中国完全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而非民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通信工具进步中电报出现的知识及判别历史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不难判断答案为A.关键是不要受到在教材中学到的已有知识的干扰。

15.(江苏高考模拟)19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包世臣在他的《齐民四术》中说: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的三分之一。

”联系当时的世界史知识,我们可以认识到当时洋布“大行”并且价廉的根本原因主要是

A.有西方列强军事侵略的武装保护,强行推销B.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破产,无力抵御西方经济侵略

C.工业革命完成,生产率大大提高,成本降低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连成一体

【解析】本题提供的是近代中国遭受西方经济侵略的史料,而考查的却是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