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模块检测卷1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7635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模块检测卷1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模块检测卷1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模块检测卷1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模块检测卷1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模块检测卷1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模块检测卷11Word下载.docx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模块检测卷1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模块检测卷11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模块检测卷11Word下载.docx

2.普罗塔哥拉说:

“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

”这突出体现了(  )

A.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B.人要探索自然奥秘,否定基督教的影响

C.否定神对于人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D.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不再信奉传统的神

材料“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养生之资的”,说明智者学派否定神对于人的作用,宣扬人的尊严和权威。

C

3.在介绍古希腊某位哲学家的时候,永春同学创作了一首小诗,诗中说“他如清澈的湖水,他是明净的化身,他视知识为美德,他引导人们关照心灵,他是先知,更是无畏的殉道者……”这位哲学家是(  )

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但丁D.康德

根据材料中“视知识为美德”可以得出是指苏格拉底。

B

4.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

“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

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B.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C.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

据材料可知“人”是建筑物比例的标准,与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一致,突出以人为中心,强调了人的决定作用,是人文精神的滥觞。

A、B、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5.“在正式确定继承人之前,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一次考核,看他是不是接受了自己的哲学思想的真传。

结果,柏拉图在考核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掌握得如何时,亚里士多德反而对这种理论提出大胆的批判。

”给这个历史故事取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认识你自己

C.知识即美德

D.人是万物的尺度

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识记与再现。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体现了亚里士多德不畏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

A

6.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哲学家分别是(  )

A.泰勒斯 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C.柏拉图 苏格拉底D.泰勒斯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倡导逻辑学,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7.“人从此认识了自己的自主性,他们为自己有分辨万物的能力而感到骄傲,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地球上推动和谐生活的主人翁。

”材料中的“从此”是指(  )

A.文艺复兴运动B.殖民扩张

C.牛顿力学体系D.达尔文进化论

材料强调人对自身的认识,因此应是指文艺复兴运动。

8.观察下图,图1文学作品《十日谈》的内容与图2《红楼梦》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图1      图2

A.反专制王权B.反教会压迫

C.反殖民侵略D.反封建礼教

图一是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十日谈》,它通过故事的讲述,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而图二《红楼梦》主要是反封建礼教,所以B项正确。

9.为了展示14—17世纪欧洲文明的重大成果,玛丽同学设计了《十日谈》《蒙娜丽莎》《哈姆雷特》三张卡片,你认为还应该补充下列哪一张卡片(  )

A.《圣经》B.《大卫》

C.《九十五条论纲》D.《论法的精神》

题干所述成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同属于这一时期的还有米开朗琪罗的《大卫》。

10.《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

它代表达·

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的形象,有人认为该画作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据你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给真实的普通人画像,体现了人性意识的觉醒

B.表现了人的美,体现了对人的重视

C.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体现人的感情和愿望

D.画像整体上和以前的圣母像比较接近

人文主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达·

芬奇的画像不同于以往的圣母像,他用真实的普通的人来代替过去的“神”,体现了“人”的思想与情感。

故本题选D。

11.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  )

 图1中世纪教堂圣母子壁画   图2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A.社会性质发生改变B.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C.自然人性的复苏D.宗教改革的开展

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体现了人文主义,与中世纪的宗教作品相比,主要的区别不是作品的题材,而是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是否具有人文主义特征。

题干材料是两幅宗教作品,拉斐尔属于文艺复兴时代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具有人文主义特征,宣扬人性而非神性,故C项正确。

12.梁启超说: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  )

A.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

B.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

C.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

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根据材料中“十四五世纪”“古学复兴”可以判断指的是欧洲的文艺复兴。

13.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坚决反对(  )

A.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

B.灵魂得救是上帝预先的安排

C.灵魂得救必须靠个人的行事修为

D.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宗教改革家提出“因信称义”,反对“因行称义”。

“因行称义”即灵魂得救必须靠个人的行事修为。

14.1517年马丁·

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倡导廉洁教会他的“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的主张直接冲击了教会的神圣地位。

马丁·

路德的创举(  )

A.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B.标志着路德完全抛弃了基督教信仰

C.挑战了教皇权威,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D.标志着理性主义的巅峰

1517年,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故C项正确。

15.德国作家托马斯·

曼评价马丁·

路德“提出人与上帝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促进了民主。

这种“直接关系”体现在(  )

A.人皆僧侣B.天赋人权

C.人皆上帝D.理性至上

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来取得自己的信仰,并直接与上帝打交道,根本不需要教士或教会作为人和上帝的中介。

故选A。

16.上帝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这段话反映了哪一观点(  )

A.教会的“因行称义”

B.加尔文的“先定论”

C.马丁·

路德的“因信称义”

D.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加尔文认为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贫富荣辱等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材料的描述明显反映了加尔文“先定论”的思想,故选B。

17.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

“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

”这句话表明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

A.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B.使欧洲出现宗教信仰全面危机

C.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D.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根据材料信息“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分析可知,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响应。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答案为A项。

B、C、D三项都与史实不符。

18.14-17世纪,人文精神的旗帜在欧洲高扬;

而到了18世纪,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发展的道路。

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仁人志士的追求B.人文主义的魅力

C.资本主义的发展D.自然科学的进步

理性之光是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

19.启蒙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崇尚古典文化B.倡导理性

C.主张政治革命D.批判教会腐败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故选B项。

20.1778年,伏尔泰因病逝世,巴黎人民为他树立了纪念铜像。

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

“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对此碑文理解正确的是(  )

A.他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无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他提出人非工具的主张和尊重他人的原则

A项所说是孟德斯鸠,B项所说是卢梭,D项所说是康德。

从他的墓志铭上可以看出,人们对他贡献的肯定,肯定了他的思想对于解放思想的深刻作用和深远影响。

21.“他提出了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实现了将人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属于(  )

A.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

C.自由主义D.社会主义

“人是目的而非手段”,这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康德的观点,理性主义是这一时期的指导思想。

22.法国有一位启蒙思想家在阐述“主权在民”理念的同时,指出理性的局限性,并被后人称为“浪漫主义之父”。

这位思想家是(  )

A.伏尔泰B.卢梭

C.孟德斯鸠D.狄德罗

根据材料中“主权在民”“浪漫主义之父”可以判断是指卢梭。

23.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

“这两个人毁了法国。

”这说明启蒙思想(  )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

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

C.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

D.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

把握材料中的“法国大革命”可知此题考查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故选C项。

24.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 ②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理论依据” ③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④成为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A.①③B.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本题考查了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所学可知,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

提出进化论主张,而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排除①;

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思想渊源不可能是进化论,排除③。

25.早在1961年,美国的卡逊出版了《寂静是春天》,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白天而降的灾难”等,如今,书中的警告一一出现,这再次证明(  )

A.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B.只有靠科技征服灾难

C.预言的准确表明作者的聪慧

D.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

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及对工业化所带来的危害的描写说明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因此,正确选项是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