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精编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371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精编版).docx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精编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精编版).docx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1坚持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促发展

1、回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

(1)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的提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3、改革开放的作用:

(1)、改革开放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的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3)我国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富起来表现

(2)+(3)】

(4)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有关结论:

(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强国之路。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二、中国腾飞谱新篇

1、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综合国力方面: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人民生活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国际影响力方面: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2、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2走向共同富裕一、改革进行时

1、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2、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我国如何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1)新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我国应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5、改革的艰巨性(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6、改革的长期性: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二、共享发展成果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准:

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共享发展理念: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3、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

(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党和政府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发展的根本目的: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5、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2.1创新改变生活一、感受创新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创新的价值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2)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4)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二、创新引擎

1、创新的重要性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2.2创新永无止境一、创新强国

1、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科技创新现状(科技特点):

目前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在一些领域缺乏核心技术。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5、我国教育的成就: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二、万众创新

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

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

3、创新精神的表现:

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承

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4、尊重创造,保护知识产权:

(1)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2)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3)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5、创新的目的:

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3.1生活在民主国家

一、民主的足音

1、中国民主思想的源头、民主价值要求、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

中国民主思想的源头:

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

“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为中心”。

民主价值要求: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

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探索民主制度的足音:

(1)、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2)、1949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4)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二、新型的民主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及其根本目的:

本质特征:

人民当家作主。

根本目的:

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和独特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