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息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6900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信息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社会信息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社会信息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社会信息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社会信息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信息学Word文档格式.docx

《社会信息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信息学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信息学Word文档格式.docx

sechangesandfurtherresearchesbyscholarsonthetheoryofinformation

socictywillformanewareaofstudy——informationsociology.Thetarget

softhestudyinthisareaarealsodiscussed.

【关键词】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学informationsociety/informationsociology

【正文】

自本世纪40年代末申农创立信息论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高度发展和广泛应

用,由于各相关学科(如控制论、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传播学

、分子生物学、仿生学等)的发展,扩展了信息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应用领域,使信息理

论得到了重大的发展。

在信息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其研究对象不断拓宽,研究不断深入

,产生了许多新学科。

人们常把信息理论划分为三个层次:

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和

广义信息论。

广义信息论,即通常所说的信息科学,并不单纯属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也不属

于思维科学。

从信息科学研究的对象看,范围非常广泛,扩展到各个领域。

与其它学科

不同,它不是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种物质系统及其运动形态为研究对象,而是以许多不同

的物质系统及其运动形态的某一共同的方面——信息和信息交流过程为研究对象。

所以

,信息科学包括所有与信息有关的领域,已形成为一个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学科

群。

信息科学对应于广义InformationScience,笔者认为可对应于InformationScie

nces。

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和涉及领域将不断

拓宽,必将产生一系列新的分支学科,丰富和发展信息学科群。

近20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工作、生活的各个

领域。

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信息(数据)、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网

络的建设及其功能的扩大与增强,正在大力推动世界各国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1993年9月

,美国克林顿政府宣布实施“信息基础设施计划”,紧接着世界许多国家竞相仿效,“

信息高速公路”热席卷全球。

作为信息高速公路雏型的Internet网近几年来获得了超高速的发展,正在广泛、深

入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可以预计,当2010—2020年世界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

国家基本完成“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时,它们的社会信息化程度将大大提高,整个世界

几乎都维系在信息网络上,世界将深刻地改变面貌,出现一系列新的事物和问题。

笔者

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种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并且广泛、深入地应用

于各个生产领域,经济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NP的比

重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呈现进一步高度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现有的生产方式、结构

将发(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

//www.edU,请保留此标记。

)生重大变化,出现一批“网络工厂”(或称“虚拟工厂”)——为生产某一产品,

由许多小型的、高度专门化的工厂(生产单位)在网络上组建“工厂”,当这一产品的

市场生命周期完结时,该“工厂”就解体,从而为某一新的产品再组建新的“网络工厂

”。

这种“网络工厂”极具竞争力、生命力。

随着“网络工厂”的逐渐普及,一个国家

乃至世界的生产结构、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经济将逐渐一体化。

(2)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多媒体信息网络联结着整个社会——政府、学校、

商店、医院、银行、公共交通、家庭……,使得公务、事务处理、贸易、金融往来、购

物、医疗、教学、信息交流、科学研究、学术会议、旅游、文化娱乐、休闲等都在网络

上(或网络辅助)进行,届时将出现“网络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将产生重大

变化。

(3)人际交流、传播媒介的改变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高度发达,电视、电话、数据传输通道的合一,计算机

、电视、电话三合一装置的普遍应用,多媒体、交互式信息交流方式的实现,将极大地

改变现有的人际交流方式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格局与方式。

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获取

信息,点着自己需要的电视、电影、演出节目,方便地浏览网络上的信息资源,阅读报

纸、刊物、公告、参加学术会议、论坛,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文稿,进行心理

咨询和休闲活动等。

这一切将破坏现存的人文环境,逐步地改变人们现有的思维方式、

交流方式、文化氛围,产生一种新的“网络文化”。

(4)社会结构的改变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对社会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①地球空前变小,社

会的结合更加紧密。

不论你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属于何种阶层,只要你与网络相连,你

便既是“信宿”又是“信源”,真正体现了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名言:

“信息是社会的

粘合剂”。

信息网络使得城乡之间的差别,获得商业、成才的机遇,接受医疗、教育的

水准,获得和利用信息的权利等这些现代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得到缓解,社会将变得较

为公平。

②社会原有的块状结构和层次结构相结合的结构模式将发生重大改变,社会将

呈现一种网状结构;

目前高度自由的、开放的Internet网已迫切需要寻求一种“网络社

会”管理模式;

整个社会维系于信息网络,使社会变得更加脆弱。

这一切必将导致形成

新的社会结构,要求探索新的社会结构和控制、管理模式。

(5)信息生态问题突出

信息生态是指信息—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社

会中,如管理不当将产生信息生态失衡,即信息—人—环境之间的非平衡状态。

它主要

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①信息超载。

包括两方面的情况:

一是指信息量过大,阻塞通道,

甚至使网络瘫痪;

二是指系统或个人所接收的信息超过其处理能力或信息未能有效应用

的状况。

②信息垄断。

指信息资源不合理地被独享或专用的状况。

③信息污染。

指信息

垃圾、冗余信息、色情信息、电脑病毒充斥网络。

④信息犯罪。

指利用网络进行信息骚

扰、诈骗、盗窃、破坏活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至隐私。

⑤信息侵犯。

指国家之间利

用信息网络进行间谍活动,干涉他国内政,进行文化渗透。

⑥信息综合症。

指诸多与信

息有关的症候群。

如个人信息综合症,即个人难以适应外部信息环境的症候群,包括信

息饥饿症、信息孤独症、信息恐惧症。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程度比较高,自本世纪70年代开始

,西方学者就开始了对“信息社会”的研究。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D·

贝尔于1973年提出了

“后工业化社会”的概念。

A.托夫勒于1980年出版了《第三次浪潮》,阐述了社会面临

“第三次浪潮”的深刻变化。

S.诺拉和A.孟克于1980年提交了法国社会信息化的报告,

讨论了信息化社会的社会模式、结构和信息化政策。

1982年,J.奈斯比特进一步提出当

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世界在以“工业社会”转变为“信息社会”。

1988年W.J.马丁发

表专著《信息社会》。

我国学者自80年代末起,也开始了对信息社会理论的研究。

上述一系列新事物和问题的出现,国内外学者对信息社会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必将

推动一门相应的新学科——信息社会学的产生。

信息社会学是信息学、社会学的交叉学

科,涉及系统论、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经济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心理学、传

播学等学科。

信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信息化社会的特征、过程;

信息化社会的社会

结构、运行机制和控制模式;

社会信息交流的模式、机制和控制;

人文环境、个体行为

方式、道德规范的变异和控制;

信息生态的平衡与控制;

信息化社会的法制、政策研究.

【参考文献】

[1]邹志仁:

《信息学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D.贝尔著,高锋等译: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胡昌平等:

《信息社会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4]W.J.马丁著,胡昌平译:

《信息社会》,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5]陈曙:

信息生态的失调与平衡,《情报资料工作》,1995,(4)

“人肉搜索”的伦理问题及原则

  摘要:

2001年发生在猫扑网上的“微软陈自瑶事件”,通常被认为是“人肉搜索”的产生。

该现象产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也出现许多社会伦理问题。

文章从“人肉搜索”的现象分析开始,通过探讨人肉搜索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人肉搜索的具体类型进行归纳与分析,提出目前“人肉搜索”所产生的伦理问题,并结合具体问题探讨“人肉搜索”应当遵守的伦理原则。

  关键词:

人肉搜索 伦理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

  从2001年诞生至今,“人肉搜索”这一网络行为一直饱受争议。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现象,它在现实社会与网络中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它伸张过正义,为弱势群体带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希望,在网络社会中给弱势群体开辟了一条新的救济途径,同时它也侵犯过他人的隐私和名誉,给他人的现实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一、“人肉搜索”的涵义及其类型。

  2001年,有网民在猫扑网上贴出一张美女照片,并声称该女子是自己的女朋友。

可是,立即就有明眼人指出,此照片女主人的真实身份是微软公司的女代言人陈自瑶,并贴出了她的大部分个人资料。

自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肉搜索”诞生了。

“人肉搜索”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名词,通过“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张殊凡事件”,以及在08年轰动一时的“猥琐门”等一连串的事件,逐渐被人了解并引起社会多方的关注。

  

(一)“人肉搜索”的涵义与特征。

  所谓“人肉搜索”,就是把现实社会中搜寻信息的传统方式与现代网络搜索技术相结合,按照“提问———搜索———答案”的过程进行的信息搜寻活动。

具体说来,其过程是搜索发起者在网络上提出需要搜索的事项(问题),搜索参与者在网络和现实社会中寻找相关信息,并将其搜寻到的信息上传,彼此共享信息,最终汇总成为搜索发起者所需要了解的信息(问题答案)。

可见,“人肉搜索”是把现实社会中的“人找人”式的传统信息搜索方式和当前的网络搜索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既具备人找人方式的信息准确性强的优点,又吸收了网络搜索范围大、信息更新迅速的特点。

正是由于“人肉搜索”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