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双减”先进材料】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教育质量经验总结与校长在“双减”家长会讲话发言稿.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53595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双减”先进材料】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教育质量经验总结与校长在“双减”家长会讲话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年【“双减”先进材料】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教育质量经验总结与校长在“双减”家长会讲话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年【“双减”先进材料】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教育质量经验总结与校长在“双减”家长会讲话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年【“双减”先进材料】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教育质量经验总结与校长在“双减”家长会讲话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年【“双减”先进材料】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教育质量经验总结与校长在“双减”家长会讲话发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年【“双减”先进材料】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教育质量经验总结与校长在“双减”家长会讲话发言稿.docx

《2021年【“双减”先进材料】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教育质量经验总结与校长在“双减”家长会讲话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双减”先进材料】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教育质量经验总结与校长在“双减”家长会讲话发言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年【“双减”先进材料】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教育质量经验总结与校长在“双减”家长会讲话发言稿.docx

2021年【“双减”先进材料】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教育质量经验总结与校长在“双减”家长会讲话发言稿

2021年【“双减”先进材料】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教育质量经验总结

XX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落实“双减”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下面是XX学校开展“双减”工作经验做法总结。

一、多联动——解读政策分层落实

开学前一周,根据XX市教育局“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暨学期初工作部署会”,学校召开了专题专项会议。

会议中确定了落实“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学校高质量发展,构建学校良好教育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研讨了落实“双减”政策的各项举措,加大了“双减”政策的初宣传——温校长在学期初在中层会议上详细讲解,在校会上深度解读,在教研备课会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在专项会议上反复强调。

依托学校教学与课程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两大部门,学校将“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相结合,从备课组到年级部,从前勤到后勤,从班主任工作室到家委会,多部门联动,在“优化作业设计”和“延时服务”两个方面并行设计,让“双减”政策在学校落地执行。

二、求共存——调研指导多管齐下

在落实“双减”活动中,学校从坚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成立了“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学校的双减工作。

通过教师会议、家长会、公众号工作群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学生进行政策宣传;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组织老师对先进校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适合落实“双减”政策的各项制度;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与学生倾心交谈,组织家长座谈会和家长协同研讨。

多管齐下地准备引领,打消了“双减”政策来临时学生家长的焦虑。

三、抓实质——作业优化减负提质

“双减”的实质是让所有的人都解放出来。

针对市教育局关于落实作业管理办法,建立校内公示制度,“一地一案”,“一校一案”的要求,我校本着因材施策,激趣创新,合理布时的原则,制订了《优化作业管理方案》,加快了早已开始的作业改革进度。

(一)研讨共享,分段设计

小学部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设计作业,定期组织作业研讨分享会,以学生、家长的反馈结果为评价标准,不断地研讨创新。

1.低年级读趣结合。

一、二年级小学生没有书面作业,以阅读和趣味性活动为主。

例如:

低年级识字活动——孩子们收集不同地方看见的生词生字,贴在本子上或装进口袋里,形成识字本或识字口袋,定期进行识字交流;每学期评选识字大王,举办趣味识字大赛——不同图案印上汉字,散落在操场、校园活动区,孩子们找认识的汉字粘在自己的识字框里。

2.高年级科学统整。

三到五年级的孩子,以学科组为单位精选作业内容,科学设计。

作业以研究性、调查性、实践性为主。

比如:

水资源调查实践作业:

学生走进社区,对小区家庭用水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形成调查报告,进行节水宣传。

一次作业涵盖了体积的换算、浪费水量的计算、污水处理知识、海报制作等不同学科的内容;再如:

设计一次全家出游方案。

从选择、了解目的地,到安排时间、计算花销、购买食物……注重了对孩子综合能力的锻炼。

3.增内涵趣考添彩。

对于考试模式,从五年前建校之初就已突破传统。

低年级学生,老师们将测试融入游戏情境,孩子们用“闯关”模式进行趣味测评。

从设置场景到考官招募,从考题遴选到学生分组,从教师参与到家长志愿者的到来,趣考成为了孩子们最期待,家长们最认可的学校生活;高年级则实行纸笔测评与项目学习式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考试成绩用等级制、而非分数反映。

等级制淡化了竞争,推动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应该时时处处把评价自然嵌入在过程之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二)统筹安排,分层精选

初中部教学与课程中心按周课表统筹确定每天布置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并细化到各学科,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设定分层作业量,班主任统筹协调本班作业总量。

1.聚焦课标前置研讨。

学校各学科备课组坚持在作业内容、数量、要求等方面,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课程目标要求,经过组内成员集体研讨,认真精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制定前置性学生周作业。

2.科学设计作业形式。

丰富作业形式,除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书面作业外,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除书面作业外,编制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多学科的统整作业已成为学校统整课程特色。

3.选择权利还给学生。

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设计分类作业,包括必做作业+鼓励性作业+选做作业+我设计作业等形式,加大作业的弹性,使各层次的学生作业中获得成就感。

4.作业批改尝试创新。

教师对课堂作业全批全改,对于难度适中的采用自批和小组互批的形式,教师进行重点讲评;对于难度稍大的作业或注意点较多的作业,教师选取典型作业指导,引导学生观察修改;对于学生做的课堂作业,教师巡回指导随即批阅,随即修改;教师选择优、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进行精批细改,了解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类指导;针对错误作业采取分批评改,引导学生依次改正错误,逐步提升;最关键的是评语激励,通过评语指出错误肯定成绩,从心理方面调动学习积极性;进行了优化评语,将作业中的典型错误或优点及时讲评,确保学生扬长避短。

5.审核调研公示布展。

学校学科备课组长对作业质量进行把关,审查难易程度和配置梯度。

教学与课程中心定期检查、统计和分析各年级作业布置和完成的质量及批改情况,并对优秀批改进行展览,把作业的前置共享作为评选优秀备课组的评选标准之一。

定期开展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及时提出相应整改意见,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存档备查,加强作业总量监控。

班级设立作业监督员和作业公示员,年级设置作业公示栏。

对于考试模式采用抽考方式,成绩与小学部同样一直使用等级制。

四、显特色——延时服务课程丰富

学校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注重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深耕化管理,加大延时服务的有效度。

(一)落实延时“不延时”

遵循家长自愿,学生自主,校内实施,有效监管的原则,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充分听取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意见,研讨制定《延时服务方案》初稿。

根据课程设置方向进行教师、机构课程申报动员,形成课程初菜单。

对课程进行审核筛选,让家长和学生对课程进行自主选择。

再次根据孩子们对课程的欢迎程度删减、调整课程,制定出各年级最终课程菜单。

根据年级特点研讨各种实施方案。

提前做好延时服务的前期准备。

(二)精选课程“不打烊”

为了确保课程实施效果,学校对各门课程再次筛选,举行了课程计划、课程内容推介会。

在家长的帮助下,1—8年级学生进行网上自主选课。

学校项目组汇总学生的选课情况,编排延时课程走班班级,形成学校各年级课后服务课程表,确定走班名单。

(三)延时管理“不留缝”

为了确保延时服务质量,学校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建立自习公约(初中部),制订系列制度,成立专门延时服务管理项目工作组。

不参加的学生做到与家长无缝对接,参加的学生做到班主任与课程教师无缝对接,节节巡课、巡岗跟进课程实施,随时随地学生调研、定期家长问卷反馈、不定期教师座谈反馈,征集问题及时反思、发现亮点及时表扬。

项目组每天一次问题征集、反馈研讨,备课组每周一次延时分享,教学与课程中心每月一次课程梳理。

(四)延时课程“不重样”

将小学与初中的教师进行整体调配,保证开设的课程更加丰富多彩。

九类延时课程既注重学生特长的发展,又注重对兴趣爱好的激发,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辅导课个别答疑。

学生以自己班级为单位,语、数、英任课老师轮流值班,学生自主作业,教师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

2.阅读课形式多样。

教师导读、学生自主阅读、同伴阅读分享、阅读推荐等形式交替进行,一二年级以绘本阅读为主,三四年级以整本书阅读为主。

七八年级以课本推荐的经典阅读为主。

3.选修课门类丰富。

选修课程是我校课程的特色,更是一项大工程。

小学部的五个年级共开设80多门选修课,七年级和八年级共开设34门课程,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个孩子。

如:

小学部开设了编程课程、儿童画、领舞者、梦之声合唱团、科学实验、机器人、3D打印、轮滑、武术、花样跳绳、啦啦操等课程。

初中部开设了财商、趣味地理、玩转生活,趣味生物学,小实验大道理、我爱我家乡、合唱花年华、心路“理”程、人形机器人、创想编程、木刻版画、玩转篮球、听音乐学英语、非洲鼓,清阅图书馆、英美文化概况、模拟联合国、煮酒论成败、管乐团、创意油画、化成天下——生活中的化学等课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网上抢课、走班上课。

4.体育课特色凸现。

根据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各年级分别以身体适能游戏、花样跳绳、篮球、足球作为年级运动项目,实现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掌握一门运动,让每个年级都有特色体育活动,同时确保了学生在校时间每天运动1小时。

5.游戏课启思益智。

精心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思维游戏,如我是大侦探、汉诺塔、纸魔方、数独、魔法小棒、百变七巧板、有趣的推理等作为课程内容。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动脑动手能力。

6.劳动课集体实践。

利用周五延时服务时间开展集体劳动实践,让学生学会自我整理书桌,体验做班级的“小管家”,梦想田园的“小花匠”,从而增强学生劳动技能、自我整理能力和集体责任感。

7.自主社团初创建。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成立社团,设计社团名称、海报,制定社团学期计划、课程内容,定期、不定期邀请专业教师指导和社团展示。

8.特需课助力特长。

特需课程,即我校足球、篮球、乒乓球梦之队,助力有天赋特长的学生成长。

9.社会实践月月行。

每个月举行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已成常态。

如:

“学雷锋见行动公益”活动、“XX地下水节水宣传我行动”活动、博物馆之旅、杨家湾农耕体验、争做环保小卫士等。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基础课程紧密结合,传统文化、未来科技、艺术、体育等多样选择,满足了更多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五)延时形式“不常规”

小学部采取的是“X+1”的课后服务模式。

“1”指作业辅导(面向三、四年级学生),“X”指“五位一体”的校内活动,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家长对体育运动需求最高,其次是读书、个性特长发展。

所以我们把“X”课程设置为每周一次阳光体育运动、一次阅读之旅、一次选修课程、一次益智类游戏活动、一次劳动体验,每月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初中部七年级和八年级实行“4+1”的课后延时服务,“4”指的是四天的自习,主要是有序组织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与课业答疑,“1”指的是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的理念,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在周五开展体育合唱,舞蹈,音乐,书法,绘画,演讲,读书,劳动,心理辅导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九年级的延时服务主要针对学生作业个别答疑。

2021年校长在“双减”家长会上的讲话发言稿1410字范文

尊敬的家长朋友:

大家好!

感谢大家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来参加这次“双减”工作家长会,欢迎大家!

为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级解家长焦情,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环境,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在此谈谈我校的一些做法和给家长朋友们的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达成“双减”共识

希望家长朋友们认真学习、理解“双减”文件精神,主动更新观念,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错误导向,做到不攀比、不跟风,引导孩子加强体育锻炼,指导孩子阅读经典文学名著,着力于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遵守优化学生的作业结构,减轻孩子们的校外培训负担

二、严控书面作业总量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不意味着要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对孩子来说,在校的学习和活动是最重要的。

希望家长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