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Word格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有司
召有司案图。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出师表》)
契丹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伶官传序》)
古代文化常识备考要领
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广,诸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名号、礼仪和宗法等等,因此,我们在备考时应遵循以下几点:
1.关注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以便触类旁通。
重点关注:
人的称谓、官吏任免、科举制度、古代地理知识。
如:
对人的称谓就有以“书斋”“籍贯”“郡望”“官名”“官地”“兼称”等多种方式。
2.概括总结同义别称的词汇。
擢、拔都是“提升官职”的意思。
拜、除、授等同为“授予官职”的意思。
3.结合实例快速识记。
道,在唐代为行政区划,是州的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谭嗣同》“旋升宁夏道”中“道”指道的长官。
[教材回顾]
一、古代的官名、爵位、庙号、谥号以及表官职变动的名词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侯、伯: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左尹:
4.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都尉:
5.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丞:
6.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
7.相如顾召赵御史书
御史:
[答案]1.侯、伯:
我国古代的五等爵位名。
2.执事:
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3.左尹:
楚国官名。
又有右尹,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
4.都尉:
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名。
5.丞:
封建时代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
6.左迁:
降低官职,即“降官”。
古代官位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7.御史:
官职名,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二、古代与礼仪、科举、制度、称谓等有关的名词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寡人:
2.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足下:
3.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
4.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
5.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朕:
6.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结发:
7.乃设九宾礼于廷
九宾:
8.遂通五经,贯六艺
五经:
六艺:
9.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乞骸骨:
[答案]1.寡人:
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
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2.足下:
是古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3.陛下:
对帝王的尊称。
“陛”,是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这里的“陛下”是台阶前面。
4.婚姻:
此处指儿女亲家。
5.朕:
先秦时,指我、我的。
自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6.结发:
①束发,古代人成年之后开始束发,因而“结发”指成年;
②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代指结婚。
7.九宾:
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8.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
①六种技能:
礼、乐、射、御、书、数。
②六经:
《易》《书》《诗》《礼》《乐》《春秋》。
9.乞骸骨:
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三、古代与纪年、纪日、纪时、天文、地理、历法等有
关的名词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北、河南:
2.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鸡鸣:
3.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六合:
4.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癸丑:
5.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赵惠文王十六年:
6.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既望:
7.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九州:
8.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三辅:
9.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翼轸:
[答案]1.河北、河南:
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不同于今天的河北省和河南省。
2.鸡鸣:
时辰名,相当于现在的凌晨1点至3点。
3.六合:
年、月、日的干支六个字都相合,称为六合。
4.癸丑:
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50年称“癸丑年”。
5.赵惠文王十六年:
年次纪年法,以王公(赵惠文王)在位年数来纪年。
6.既望:
“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
7.九州:
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
《尚书·
禹贡》记载的“九州”为:
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8.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隋唐以后称“辅”。
9.翼轸:
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和轸宿。
古为楚地的分野。
[解题流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
父尽,邠州知州。
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
束言:
“尚文为将,忠义自许。
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
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
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
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
”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第疏狂当治。
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
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
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
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
逾年,俺答②薄都城。
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选自《明史·
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
【注】 ①谏垣:
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
②俺答:
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恤典”是指朝廷对去世官吏分别给予辍朝示哀、赐祭、配飨、追封、赠谥、树碑、立坊、建祠、恤赏、恤荫等的典例。
B.“除”和“擢”都属于中国官职任免制度。
“除”是免除犯了错的官员的职务,“擢”是对官员的提拔。
C.“杖”是中国古代用大竹板、大荆条等拷打犯人脊背、臀或腿部的刑罚,与笞、徒、流、死一起被定为五刑。
D.“刑部”是中国古代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
明清两代,刑部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第一步:
通读。
对全文尤其是前后文语境的把握十分重要,这类词语并不全部都考查识记,也考查对动态语境的理解。
第二步:
联想。
对这些词语的考查,绝大部分来自于课内和选修的文本。
由课内迁移到课外的联想是必须的。
联系课内出现的文化常识,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基础。
对古代史书中常出现的官职、制度、礼仪、科举等知识,要有相对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除”一词在学过的课文中出现不止一次。
如在《荆轲刺秦王》中,出现过“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在《苏武传》中,出现过“扶辇下除”,在《陈情表》中,出现过“除臣洗马”等。
第三步:
推断。
文化常识的考查,高考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所有考题,均与语境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推断。
如对“除”的理解,在“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中,应理解为“清除、解除”,在“扶辇下除”中,作“台阶”讲,在“除臣洗马”中,可理解为“任命、授职”。
此处的“除”结合上下文可知,考上进士后,应授予官职。
第四步:
检验。
带入检验,这是确保万无一失的重要一步。
无论什么题目,只要是依据文本作答的,都必须带入原文检验。
例如,“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句中“除”解释为“任命、授职”意思通顺,可知B项“‘除’是免除犯了错的官员的职务”错误。
【答案】B
父亲沈尽,做邠州知州。
沈束考上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予徽州推官,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
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
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沈束请求给予丧葬善后仪式,严嵩却阻挠不给予。
沈束说:
“周尚文为大将,以忠义称许自己。
曹家庄那一场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
其他如董旸、江瀚,极力抗击强敌,随后为国而死。
虽然已经立庙祭祀,但应该赐予祭祀,来表彰他们为国而死的忠心。
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封官夺职,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
”奏章呈入,严嵩很愤恨,激起皇帝发怒,将奏章下到吏部都察院讨论。
闻渊、屠侨等人说沈束没有其他居心,只是豪放不受拘束应当治罪。
皇帝越发恼怒,夺去了闻渊、屠侨二人的俸禄,还将沈束关进钦犯监狱。
之后,刑部以沈束奏事没有事实根据治罪,交钱赎还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