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5382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核病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结核病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结核病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结核病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结核病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核病Word下载.docx

《结核病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核病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核病Word下载.docx

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忽视,减少了财政投入、再加上人口的增长、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传播。

使结核病流行下降缓慢,有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所回升。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结核病还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

结核病还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结核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

控制工作任重道远。

只要政府重视,加大投入、实施现代、科学的控制策略、长期、不间断地与之斗争,结核病是可以治愈和控制的疾病。

  结核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

但以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最为常见。

排菌病人是社会传染源。

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仅于抵抗力低下时方始发病。

该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

除少数可急起发病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

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口已感染了结核杆菌,受感染人数超过4亿。

我国现有肺结核病人约500万,主要集中在25岁及以上人群;

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

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为55.2岁。

据研究,受结核菌感染的人群中,10%的人会发展为结核病。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未来的10年,我国可能有近5000万的感染者发生结核病。

主要分类

  结核病分为五类

  1、原发性肺结核(代号--Ⅰ),包括原发综合症及胸内淋巴结核;

  2、行播散型肺结核(代号--Ⅱ),包括急性粟粒性、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3、继发型肺结核(代号--Ⅲ),是肺结核病中的一个主要类型,病变可以含有增殖、浸润、干酪以及空洞等不同的病理改变;

  4、结核性胸膜炎(代号--Ⅳ),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

  5、其他肺外结核(代号--Ⅴ),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等。

相关症状

  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

  1.发热:

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2.咳嗽咳痰:

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

  3.痰中带血:

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

相关特性

  结核病的传染性

  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

也不是任何一个结核病人在其患病期间的住何时候都具有传染性。

  相对来看,肺结核病中的一些类型常常具有传染性,而肺外结核病(如骨结核病、脑膜结核等)则不具有传染性。

由于肺脏与外界相通,在肺结核病发展、恶化或形成空洞时,病变中的结核菌大量繁殖,通过支气管排出体外,造成结核菌传播。

这样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

但当病人治愈了,就不再成为传染源。

衡量和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最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就是对病人的痰液作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检查。

如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菌阳性,则认为具有传染性,或称为“传染源”。

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现及治疗之前。

所以应当重视早期发现和正确、及时治疗传染源。

病理病因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1、以渗出为主病变

  出现于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强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病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侵润,后被巨噬细胞取代。

  2、以增生为主病变

  菌少,毒低或免疫反应强,以增生为主,形成结核结节。

结核结节是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

典型者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菌多,毒强,以渗出或增生为主的病变柯继发干酪样坏死(结核坏死灶由于含脂质多呈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如奶酪)。

结核菌的传播

  结核菌是如何传播的:

有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才是结核病的传染源。

在肺结核病变中或空洞中,存在大量繁殖的结核菌。

这些结核菌随着被破坏的肺组织和痰液,通过细支气管、支气管、大气管排出体外。

含有大量结核菌的痰液,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含有结核菌的'

微滴核'

,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

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

由此看来,传染性的大小和传染源病人的病情严重性、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病人居住房子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及抵抗力有关。

以上称为'

咳嗽传染'

,是经科学试验证的,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也有可能通过随地吐痰形成的'

尘埃传染'

,但这是次要的传播方式。

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

  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

核菌首次侵入人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并在此繁殖,称为"

原发感染"

原发感染处形成原发病灶,结核菌从原发病灶中沿淋巴管进入到血流中,叫做“血行播散”。

结核菌通过血行播散进入各脏器中,有的立即发病,发生严重的粟粒型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

有的结核菌潜伏在各种器官内,待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病,称为“继发结核病”,也叫“内源性发病”。

  但是,相关研究证实,如果多次、大量感染结核菌,也能形成“外源性发病”。

所以,积极发现并治愈传染源,减少结核菌传播的机会;

经常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保持健康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新生儿要接种卡介苗。

就可以减少感染和发病的机会。

治疗方法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人类对于结核病是束手无策的,直到1944年以后,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相继发现,结核病的治疗才有了划时代变化,疗效明显提高。

但由于货源、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肺结核患者仍然得不到治疗,因此肺结核是不治之症的阴影,曾长期笼罩在人们心头,人们害怕肺结核就象现在害怕癌症一样。

  1950年异烟肼被发现以来,结核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该药具有药源广、价格低、毒性小、疗效高等优点,很快便在我国普便使用,与链霉素,对氨柳酸纳联合治疗结核病,其疗效已提高到90%以上,从而彻底改变了结核病是不治之症的局面.现在以利福平为代表的治疗结核病的药物更臻完善,只要人们能够提高对结核病认识,及时发现,正规治疗,其疗效可达95%-100%.结核病,这一危害人类健康数千年之久的古老疾病已经是“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普通疾病。

治疗原则

  结核病临床上有初、复治之分,病人有排菌和不排菌之别,结核菌有处于繁殖生长期和休眠静止期之别。

抗痨药物有作用于酸性环境和细胞内酸性环境的药物,还有作用细菌外得碱性或中性环境的药物,一个合理正规的化疗方案必然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杀菌药,合理的剂量、科学的

 

到结核病防治所就诊

用药方法,足够的疗程,还要规律、早期用药,才能治愈结核病。

缺少哪一个环节都能导致治疗失败。

  一、早期:

对任何疾病都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特别对结核病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早期治疗以免组织破坏,造成修复困难,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

同时细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痨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细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

早期治疗可利于病变吸收消散不留痕迹。

如不及时治疗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导致不治愈,一害自己,二害周围人。

  二、联合:

无论初治还是复治患者均要联合用药、临床上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单一用药造成难治病人。

联合用药必须要联合二种或二种以上得药物治疗,这样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

既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有细胞外杀菌药物,又有适合酸性环境内的杀菌药,从而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

并能缩短疗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三、适量:

药物对任何疾病治疗都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剂量。

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不给人体带来毒付作用,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有毒付作用,如剂量过大,血液的药物浓度过高,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特别对肝肺可产生毒付反应,剂量不足,血液浓度过低,达不到折菌、杀菌的目的、易产生耐药性。

所以一定药采用适当的剂量,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卡介苗接种

四、规律:

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因为结核菌是一种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杀灭困难大的顽固细菌。

在治疗上必须规律用药,如果用药不当,症状缓解就停停用,必然导致耐药的发生,造成治疗失败。

日后治疗更加困难,对规律用药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一顿不漏,决不可自以为是。

  五、全程:

所谓全程用药就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判定化疗方案,完成化疗方案所需要的时间,一个疗程三个月。

全疗程一年或一年半。

短化不少于6个月或10个月。

  要想彻底治疗肺结核必须遵循以上五个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才能确保查出必治、治必彻底。

化疗原则

  结核病的化疗原则是: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

只要你和医生很好合作,肺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

  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和链霉素(S)利福喷丁(L)。

在强化期几乎全部被采用,而在继续期则选择其中的2-3种药物。

治疗过程中的服药方法都采用隔日服药,以便于督导化疗的实施,使病人能全程,不间断地服药,以提高治愈率。

饮食指导

  主要以适应肺结核患者饮食为主。

指导病人增加营养,进食富含动物蛋白的鸡、鱼、瘦肉、蛋、奶、豆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优质的动物蛋白食品占进食蛋白量的50%。

合理的饮食既能保证肺结核患者康复的需要,又可避免因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入,增加肝脏负担。

对因抗结核药物副作用致药物性肝病患者,指导其应避免进食过高热量的食品,如煎、炸食物、巧克力等,以防肝脏脂肪变性,妨碍肝细胞的修复。

进食量少的病人则给予静脉补充适量白蛋白、肝安、氨基酸、葡萄糖和维生素。

预防发病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的目的,主要是对那些已经感染结核菌并有较高发病可能的人进行预防性服药以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因为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

即感染结核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的强弱。

结核菌毒力强而抵抗力低则容易发生结核病,反之则暂时不发病,而在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才可能发病,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10%左右。

而人体是否受结核菌感染主要应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进行皮肤试验,依据皮肤反应结果来判断。

  药物预防的对象主要有:

  1、家庭中出现了肺结核病人并与病人密切接触的、结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的少年儿童。

  2、X线胸片有较明显的非活动性肺结核病灶,而以前没有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