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53502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年“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年“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年“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年“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docx

《2021年“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年“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docx

2021年“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体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目的。

二、设计原则

1.

“依标设计”的原则

作业设计要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的要求。

一要指向数学本质的理解及在具体情境中的合理应用,二要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十大核心素养,三要设计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

2.

一致性原则

作业设计要与学习目标匹配,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

把“评价”嵌入作业布置之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3.

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控制书面作业的量,要符合各年级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求。

适当布置实践类作业,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

一二年不留书面作业,布置一些小制作、小调查、小阅读等实践类的作业,其他年级在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可适当布置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实践性作业。

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层次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作业的内容,要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需求。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避免“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

注重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使学生愿做作业、乐做作业。

三、设计策略

基于当下课外作业存在作业量大、形式简单、内容重复、目标单一等的问题,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体现“作业育人”功能的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的策略。

1.

前置性作业

为了了解学情和初步感知新知,设计前置性作业。

这类作业与第二天的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在反馈作业完成情况的基础上,引入新知教学。

如:

上《谁打电话的时间长》(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这课时,教师前一天可以布置如下作业。

笑笑打的国内长途,每分0.3元,通话费5.1元;淘气打的国际长途,每分7.2元,通话费54元。

谁打的电话时间长?

请你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记录下来,并准备交流汇报。

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可以先汇报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体思路,教师将问题的焦点聚焦于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

2.

检测性作业

为了巩固知识技能、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要布置检测性作业。

这类作业是对学习目标的检测,设计时要思考作业与目标匹配的问题。

有检测结果性目标的,也有检测过程性目标的,还有两者兼有的。

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及时评价与反馈。

如:

先给圆柱形茶叶筒包上包装纸,再想一想,这个圆柱的表面是由哪些面组成的?

并写出来。

这个作业检测的学习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能说出圆柱表面的组成。

再如:

要检测能说明梯形面积公式这一学习目标,可以设计观察把梯形由中位线剪开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图,说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再除以2的理由。

以此来检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3.

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设计新颖有趣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学完了《因数与倍数》内容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

“猜电话号码,联系老师。

”老师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学生会觉得十分有趣。

还可以将这份作业推广,要求学生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让同学猜。

把课内知识应用起来,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实践性作业

为了使数学作业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可设计实践性作业。

如:

学习《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用牙签、小棒等材料制作角的模型,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角的特征;学习了《图形的拼组》之后,请你回家后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案,画在纸上返校后与小伙伴们交流;学习了《克与千克》之后,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感受1克和1千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之后,选择一个显著的起点,实际走一走,感受1千米的距离。

这样的作业能够搭建起“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学得扎实,感受深刻。

5.

调查性作业

调查性作业是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针对一些涉及数学知识的实际问题而设置的。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收集资料、调查、访问,了解现状,对不合理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加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良好素质。

例如:

高年级学习了《统计》之后,学生可深入社区、街道、企业调查统计汽车数量;走访交警、城管部门了解辖区内停车位的分布情况,征集居民对现在停车问题的意见,自行设计多功能停车场方案。

驱动孩子们解决停车难问题,培养其策划、调研能力,实现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会,最终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

6.

分层性作业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设计层次不同的作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作业菜单。

如:

采取“自助餐”形式,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几个层面安排;“套餐型”形式,分为模仿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

为控制作业时间,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规定作业时间。

如:

二十分钟能做几道题,对了几道题。

将选择权力下放给了学生,学生会更愿意完成作业。

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7.

阅读性作业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教材中编排了“你知道吗?

”“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等栏目,专门向小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发现、数学方法与思想、数学史等。

在学习《十进制计数法》之后,安排学生查找、阅读“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数字的演变历史”“二进制、十六进制”等相关内容,了解古代人民的计数方法和计算方法,感受数字的美妙,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价值,通过数学阅读,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除此之外,数学日记、思维导图、数学游戏、数学魔术等都可以走进我们的作业。

设计多样性的课外作业,把数学的“学科知识”变成学生可以感受、操作、体验的“生活状态”。

总之,通过精心设计与布置课外作业、及时评价与反馈作业和用心修改与完善作业等措施,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充分挖掘课外作业的育人功能,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等目的。

2021年“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

内容摘要:

根据教育部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要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目的;要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使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作业。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还是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依据。

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变为学生一个包袱,成了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一种负担,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抑。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作业设计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作业内容童趣性,激活学生创新的火花。

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摆脱单调乏味的重复、机械的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设计出趣味性强的数学作业。

趣味浓厚的作业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部需求,会让学生跃跃欲试,内在的需求,活跃的思维,常常会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进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一、设计游戏型数学作业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学生在游戏中边学边玩,学中有玩,玩中有学。

游戏活动型作业将所学数学知识蕴涵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

例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我设计了“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老师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

再如教学《统计》这一课后,我让学生玩“剪刀、石头、布”游戏,并统计出每人赢的次数;还让学生在“抛硬币”活动中统计出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并让学生发现抛的次数越多,正反面朝上的次数越接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中理解体验了统计的作用,而且学生在游戏中轻松作业,增强了合作意识,体验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设计情境型数学作业

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

生动的情境型作业,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识矛盾的冲突。

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

例如学习完《10的认识》后,我设计一道“10的一半是什么?

”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想象观察、思考,反馈结果:

(1)从数的知识认识10的一半是5。

(2)从字形结构认为10的一半是1、0、或拼音Shi。

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结合的情境中,激发了学习兴趣,激活了想象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帮小兔找门牌号的情境作业,类似的作业还有“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

这些带有童趣的作业,把计算融入故事情境中,学生快乐的进行作业,掌握了运算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计算能力,同时学生体会到计算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快乐的,充满乐趣的。

三、设计绘画型数学作业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学习了时间,画一画一天的安排;学习完《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绘制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或用学过的图形来设计一下他们喜欢的家,并涂上颜色;认识方向后,画一画旅游分布图。

这样就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艺术品。

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

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有激活学生原思维,使他们迸发创新的火花,将枯燥原作业变成了件件艺术品。

四、作业内容有层次。

设计作业不能“一刀切”而应该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我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学完《解决问题》后,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一)、小华今年10岁,比爸爸小27岁,爸爸今年几岁?

(二)、小华今年10岁,比爸爸小27岁,今年爸爸和小华共几岁?

(三)、小华今年10岁,爸爸38岁。

当小华33时,爸爸几岁?

此种作业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设计操作实践型数学作业

“让学生从做中学”。

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把他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情境”,使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的学习,促使思维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

例如:

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时,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

将一张长6.28分米、宽3.14分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圆筒,再配上一个底做成一个圆柱形的容器,哪种卷法所容纳的物体比较多?

再去超市看一些圆柱形容器,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争论,让学生用具体的数学知识去研究生活,服务生活,体现其生活化的一面,让数学与生活更加紧密。

六、发展学生思维,体现作业的开放化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

那么,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