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器工程项目环境管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3471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尘器工程项目环境管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除尘器工程项目环境管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除尘器工程项目环境管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除尘器工程项目环境管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除尘器工程项目环境管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除尘器工程项目环境管理Word下载.docx

《除尘器工程项目环境管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尘器工程项目环境管理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除尘器工程项目环境管理Word下载.docx

(2)国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3)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4)其他设计依据,如地质勘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安全预评价报告等。

2.工程概述

(1)本工程的基本情况;

(2)工程中涉及安全问题的新研究成果、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等;

(3)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防范措施;

(4)对项目安全及周边影响的总体评价;

(5)存在问题及建议。

3.地质安全影响因素

(1)区域地质特点、主要构造带的分布、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2)地表水系和地下水赋存状况及对项目实施的影响。

4.工程项目安全评述

(1)选用的施工技术方法的安全性;

(2)项目作业对周边建筑物安全的分析;

(3)应急设施的功能和可靠性。

5.总平面布置

6.机电及其他

(1)机械设备的安全性;

(2)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

(3)供排水系统可靠性。

7.卫生保健设施

(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安全管理

施工图设计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文件编制,是把初步设计中确定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设计方案,根据建筑安装工程或非标准设备制作的需要,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通过详细地计算和安排,绘制出正确、完整的建筑、安装图纸,并编制施工图预算。

施工图设计的内容以施工图纸为主,还包括设计说明、材料及设备明细表、施工图预算等。

施工图设计是工程项目实施的依据。

如果图纸中存有不安全的因素,则实施过程中或工程竣工后,先天性的隐患就会包含其中,工程项目的安全危险性就会变大,这些隐患如果不加以排除,将会造成施工过程中或工程完成后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及财产的损失。

因此,必须做好图纸设计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对图纸中的设计是否符合有关的标准、规范、规定和条例进行复查,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

施工图设计中的安全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全项目性文件

(1)设计总说明中的相关的安全法律规定;

(2)总平面设计的安全性说明;

(3)室外管线图设计的安全性;

(4)编制工程总概算时应考虑安全管理经费。

2.各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文件

(1)协调建筑设计与结构安全的方案;

(2)构造设计的安全性;

(3)水暖、电气、卫生、热机等设备安排的安全性;

(4)非标准设备的制造的安全性;

(5)材料安排的安全性;

(6)设备安装的安全性;

(7)设备运行维修维护的安全性;

(8)单项工程预算中应考虑安全管理经费。

3.各专业工程计算书、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及资料的安全性。

4.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性要求。

二、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

(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是对特定的潜在事件和紧急情况发生时所采取措施的计划安排,是应急响应的行动指南。

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是防止一旦紧急情况发生时出现混乱,按照合理的响应流程采取适当的救援措施,预防和减少可能随之引发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影响。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公布和备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部门应急预案进行审定;

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

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基本要素的完整性、组织体系的合理性、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的针对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将评审或论证后的应急预案签署公布,并及时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

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单位、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有关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技能,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

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将本部门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当如实记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为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当至少每两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时,应当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响应启动情况报告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结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四)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工作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重点内容和标准,并按照计划开展执法检查。

同时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

对于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应急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

(一)领导决策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最高管理者做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及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以便获得各方面的支持及所需的资源保证。

(二)成立工作小组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成立一个工作小组,从组织上给予落实和保证。

工作小组的规模大小可视组织规模、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等因素来决定,其成员来自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工作小组的成员将成为组织今后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骨干力量。

工作小组组长最好是将来的管理者代表,或者是管理者代表之一。

(三)人员培训

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可能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而培训内容和侧重点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四)初始评审

初始评审的目的是了解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管理现状,为组织建立管理体系搜集信息并提供依据。

评审小组应对组织过去和现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信息、状态进行收集、调查与分析,识别和获取现有的适用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建立基础。

初始状态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适用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对组织的遵守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2.辨识工作场所中的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

3.评价现有措施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消除危害或控制风险的有效性;

4.评审现有的规定、过程和程序,分析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5.评审以往的事故,进行分析评价,并检查组织是否建立了相应的措施;

6.评价现行组织机构、资源配备和职责分工等情况。

(五)体系策划与设计

组织实施初始状态评审之后,根据评审结果,结合组织现有的资源以及现有的技术水平,进行管理体系的整体策划和设计。

这一过程的主要工作有:

1.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针;

2.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3.确定组织机构和职责;

4.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和各层次文件清单;

5.为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准备必要的资源。

(六)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编制体系文件是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组织达到预定的目标,评价与改进体系,实现持续改进和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依据。

(七)文件发布和体系试运行

试运行的目的是要在实践中检验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一个健全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通过试运行应做到:

安全事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程序、检查有标准和问题有处理。

(八)管理体系的完善

为了保持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应对管理体系的实施进行主动型或被动型的监视和测量。

在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后,组织应对涉及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方针和相应目标要求的活动、产品、服务、设施和设备,以及体系的各个要素和各个部门进行全面系统的内部审查,并持续收集、统计、分析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目标的信息和数据,通过管理评审发现体系的问题,从而对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或再造。

四、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理解要点

(一)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标准

1999年10月,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试行标准》;

200年11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属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与OHSAS18001内容基本一致;

2012年2月1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11)已正式发布并实施,修订后的国家标准等同采用OHSAS18001:

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最新标准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18年3月12日发布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45001—2018),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随之发布了《关于认证标准由GB/T28001—2011转换为ISO45001:

2018的认可转换说明》文件,要求于2021年3月12日前完成OHSMS相关领域认证标准的转换。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旨在使组织能够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以预防与工作相关的伤害和健康损害,同时主动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该标准覆盖了OHSAS18001的所有技术内容,并考虑了国际上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现有文件的技术内容。

2.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1996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会员会颁布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1—199),2004年修订为《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后来修订为《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