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观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3035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观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观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观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观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观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观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观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观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观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还有更多的人,虽然表面看来一切正常,但内心也在默默忍受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感受最灵敏、对自己期望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的一个特殊人群,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与冲突,呈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与疾患。

研究者发现,在大学生中,患有明显心理疾病的人虽为数不多,但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曾为“第三状态”困扰过。

精神疾病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心理因素。

据北京16所高校的调查反映,因精神病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39.7%和64.4%。

更为严重的是,自杀、故意杀人等暴力事件与大学生联系在了一起。

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刘海洋用浓硫酸向黑熊泼去;

2002年1月16日,暨南大学本科生黄某在家中跳楼自杀;

2004年2月,云南大学马加爵残忍杀死四名同学,震惊全国 

究竟如何看待刘海洋事件?

教育部副部长、人大代表袁贵仁委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今天学生的教育至少存在四方面的欠缺。

一是心理教育。

具有正常心理的人都不会这样做,这位同学的心理方面有些缺欠。

现在教育侧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而言,知识也应该包括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二是从环境教育来说,这位同学是单亲家庭,内向,不爱交流,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不是非常好。

如一开始他能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可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三是人文精神教育。

即教学生怎样做人,与自然、人和社会和谐相处。

大学更重视自然科学的传授,对人文教育的重视远远不够,我们教育的目标应该把他律变成自律,内化为自觉。

四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要形成整体,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朝一个方向用力,为学生制定一个统一的努力目标。

又是什么样的打击使年轻的学子放弃宝贵的生命?

什么样的挫折使正值花样年华的学子舍弃精彩的生活?

一封自杀学生留下的遗书,给人沉重的思考。

“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我的性格本来就很冲动、沉默、偏激。

做出这个决定我真的想了好多,突如其来的打击令我无法承受。

我也想爱我的家人和同学、朋友,可是仍然不明白,命运为何如此不公,我原本生活得很幸福,但由于天真、无知、愚蠢,把自己推向了绝境。

我谁也不怪、不恨,我不断地责怪自己,也许我本不该来这个世界,可是,我终于向命运屈服了,我的世界里只有悲伤,我想要的东西都远离了我。

既然现实这么残酷,我无法选择坚强。

我会把一切悲伤带走。

”失恋、学业失败、人际适应困难、经济压力等几方面的问题同时降临到他的身上,他选择了逃避与放弃。

是什么原因使得马加爵成为杀人犯,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同学?

中国人民大学李玫瑾教授认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

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同时,他的犯罪心理、犯罪方式与手段,又与他的智力水平密切相关……

种种现象表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件件案例警示心理健康研究迫在眉睫,而近年来的心理教育研究成果的确也让人欣喜与充满希望。

第一节 

心理健康新概念

一、健康的含义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开宗明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由此可见,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所以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根据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个体健康的10项标准。

1.有足够的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臂、臀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二、心理健康的涵义

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所谓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即个体心理在自身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心理功能状态,而不是绝对完美的心理功能状态。

良好心理功能状态的相对性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个体的心理与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

二是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状态这一序列的两极,是一种相对关系,并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

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必须符合三项基本原则:

其一是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原则。

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客观环境保持同一。

失去同一,即失去平衡,则心理失调,行为异常。

例如,青少年儿童富于想像,幻想未来,无疑是正常现象,但若一个儿童整天想入非非,甚至产生幻觉,则是心理异常表现。

其二是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性原则。

即一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保持自身的完整统一,协调一致,保证准确有效地反映客观现实。

如果失去这种协调和统一,必然会出现异常心理。

例如,当一个人对令人愉快之事却作出冷漠的反应,而对使人痛苦之事却作出欢迎的反应,这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其三是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即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但是,如果在外部环境没有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个性出现明显变化,就应考虑到心理活动是否出现异常。

例如,一个平常热情活泼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一反常态。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1、经验标准。

即当事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研究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重在关注当事人的主观心理感受,由于个体先天的遗传及后天的环境不同,经验标准更强调其个别差异。

同样的生活事件,当事双方由于自我认知不同,自我体验不同,自我评价也不尽相同。

2、社会适应标准。

以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其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

例如:

大学生根据生理、心理与社会发展应当具有独立生活与处理生活中面临的事务的能力,而如果有的大学生生活能力低下不能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便需要引起重视。

3、统计学标准。

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这个标准更多的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之中,一般而言,我们都要将个体的心理测验结果与常模对照,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

4、自身行为标准。

每个人在以往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事实上,心理健康与否,其界限是相对的,企图找到绝对标准是不现实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掌握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如何把握标准?

我们认为应掌握三个标准,即相对性、整体协调性和发展性。

我们在研究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时,应将目光投向发展的健康观,即更多的大学生在发展中面临的许多人生课题,心理危机与心理困难也都是在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有的心理困惑属于某一群体所特有的,比如多重压力之于大学生,他们的人生期望、职业抱负、学业期待引发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都需要应付。

有些心理问题具有阶段性,当个体心理成熟后会自愈。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

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与社会上的青年。

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

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

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评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标准给予着重考虑:

一是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及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包括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成功地对新情境做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关键在于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自我效能:

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是情绪健康。

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

包括的内容有:

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

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

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境相符合。

三是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

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信,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四是人格完整。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

人格完善包括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

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五是自我评价正确。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卑,面对挫折与困境,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六是人际关系和谐。

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

其表现为:

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

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

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七是社会适应正常。

个体应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要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

又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三、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注意事项

(一)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即心理健康只有在与同一年龄的人心理发展水平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其价值。

而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地域与地域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