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省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省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省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如: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后面两个句子,不是排比,也不是对偶,但他近似于这这两种句式,就是整句中的一种形式。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地头树荫下坐着一群歇晌的人,忽然从大路上老远走过来一个人,大伙挺纳闷:
是谁呢?
顶着这么毒的日头走路?
”这组句子就没有整句的三种形式,它是散句。
3.对举和对比:
对举和对比都是指内容安排方面的方法,而不是指句子的形式特点。
对举,是指列举出的两个并列的事物,相互映衬;
对比,是指列举出的相反性质的两个事物,突出的是事物的不同。
【自主学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受了人家的恩慧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陪礼,这就连这个人地面也几乎不感见他。
B.凡嘱我自己打主意要作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已立了一种锲约。
C.即然这苦是从付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御却,且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D.越是圣贤毫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
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拦在身上,肩头的担子重没有放下的时节。
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
(2)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3)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指不辞辛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4)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
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
(1)人生什么是苦呢?
贫吗?
不是。
失意吗?
老吗?
死吗?
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
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3)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
俗语也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4)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曾子还说哩: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合作学习】
1.课文论述的问题是什么?
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出中心论点。
课文标题是论点还是论题?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课文论点的?
用拟分论点的方式,归纳出每一方面的内容。
3.课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找出例句,结合具体内容领悟论证方法的作用。
4.观察下列句子的特点,体会它们的作用。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2)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4)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
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巩固强化】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2011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
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
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是: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
“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
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饮冰室全集》)
1.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2分)
2.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2分)
⑴“卸却”责任指。
(10字以内)
⑵“解除”责任指。
(10字以内)
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字以内)(2分)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5.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二)阅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完成下列各题。
(9分)
①我们活在世上,免不了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朋,大至对国家、社会。
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
不过,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种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世间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还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树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才能由此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正如歌德所说: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有这种爱,所以尽责任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相反,一个不爱自己人生的人怎会爱他人、爱事业?
一个在生活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会坚定地负起人生的责任?
这样的人常常把尽责任看成是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也就无法弄清他对这个世界负什么责任。
现实中,某些人虽然正承担着一些责任,但却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
譬如说,他们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
他们一发现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觉得自己应该紧紧跟上去;
他们十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活着。
由于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一个人如果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持一种负责的态度。
一个社会如果由这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那么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在证明过程中引用过的道理论据是:
答:
。
2.第③段除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外,还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3.结合上下句看,第④段中画横线的三个分句的顺序可否调换?
4.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3分)
附答案:
1.A.恩惠赔礼这个人的面不敢
B.凡属要做(第二个)自己契约
C.既然负责任卸却岂不是
D.豪杰揽在从没有
2.如释重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
3.
(1)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举例论证(3)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4)道理论证(提示:
该题的句子还可进行标点符号的复习)
1.论述的问题是人生最苦和最累的是什么;
中心论点是“负责人(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课文标题是论题,因为它只提出了课文讨论的对象,没有标明对讨论问题的看法。
2.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1、2自然段)的观点是“背负(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方面(3自然段)的观点是“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方面(4、5自然段)的观点是“人应该勇于背负责任,而不是逃避责任”。
(如果学生只归纳出两个方面,只要理由充分,也应该肯定,就是一二自然段论述“背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三四五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如果能分析出每一个自然段的论述角度更好,这更有利于读懂课文,领悟议论文写作的结构安排技巧。
)
3.比如:
(1)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倒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对比论证,把成人之后的情况和三两岁时对比,有力地告诉我们,人长大就会有责任压力,这个压力是没法逃避的。
(2)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道理论证,引述孔子名言,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说服力,有力地证明了通过尽责任获得快乐是我们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