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苏教专版讲义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27讲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1746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苏教专版讲义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27讲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苏教专版讲义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27讲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苏教专版讲义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27讲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苏教专版讲义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27讲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苏教专版讲义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27讲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苏教专版讲义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27讲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苏教专版讲义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27讲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苏教专版讲义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27讲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苏教专版讲义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27讲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

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深化拓展 膜电位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1)突触结构及其兴奋传递过程

提醒 准确区分突触与突触小体

①结构上不同:

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

突触涉及两个神经元,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其中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分别属于两个神经元。

②信号转变不同:

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突触类型

①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类型(连线)

②神经元与效应器形成的突触类型:

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

(3)传导特点

①单向传导:

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②突触延搁: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导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4)作用效果:

使后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兴奋或抑制。

小贴士 巧记神经递质“一·

二·

二”

1.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判断

(1)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 )

(2)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3)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 )

(4)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 )

(5)膜内的K+通过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 ×

(6)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

2.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判断

(1)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 )

(2)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 )

(3)兴奋传导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4)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

(5)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

(6)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0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

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

图3中A、B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

据图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高浓度海水中,图2中B点值将会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图1中共有3个完整突触,若图1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延长(填“延长”“缩短”或“不变”)。

(3)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导方向是A→B(用字母、箭头表示)。

命题点一 兴奋传导的基本过程分析

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答案 A

解析 B项应是恢复为静息状态的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C项应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项应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A项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内的流动方向是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的。

2.(2017·

西安一中质检)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导

B.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C.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D.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答案 C

解析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导是单向的,A项正确;

神经元由突触相联系,突触间隙是突触的组成成分,所以神经元间存在间隙,B项正确;

兴奋通过突触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间隙的存在使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有延搁,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后兴奋,C项错误;

兴奋以局部电流(电信号)的方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到达突触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化学信号)通过突触间隙传递到突触后膜后,又以局部电流(电信号)的方式传导,D项正确。

命题点二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的分析

3.(2017·

西宁一模)下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B.阻断了部分K+通道

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

D.阻断了部分Na+通道

答案 D

解析 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通过Na+通道大量内流有关,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峰值明显降低,说明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D项正确。

4.如图是将蟾蜍的神经元浸浴在由低至高的三种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然后给予相同的刺激,记录膜电位的变化情况。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豚毒素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先用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细胞,一段时间后再将神经细胞移至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给予足够刺激,结果膜电位变化大幅下降。

分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动作电位的大小与膜外钠离子浓度(或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有关 

(2)河豚毒素与构成钠离子通道的糖蛋白结合后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影响钠离子内流(或:

钠离子内流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通道)

解析 

(1)图中实验结果说明:

动作电位的大小与膜外钠离子浓度(或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有关,膜外钠离子浓度越大,则动作电位越大。

(2)先用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细胞,一段时间后再将神经细胞移至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给予足够刺激,结果膜电位变化大幅下降,说明河豚毒素与构成钠离子通道的糖蛋白结合后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影响了钠离子内流(或:

钠离子内流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通道)。

命题点三 兴奋传导过程的综合应用

5.如图为兴奋传导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处于bc段时,钠离子大量内流,消耗ATP

B.轴突膜处于ce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ATP

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答案 B

解析 图中bc段处于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此时钠离子大量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A项错误;

图中ce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此过程中钾离子大量外流,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项正确;

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C项错误;

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释放神经递质,D项错误。

6.(2017·

济南调研)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

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解析 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与各自突触后膜对应的受体结合,A项错误;

乙神经元兴奋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故丙神经元不兴奋,B项错误;

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只能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项正确;

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项错误。

7.某些种类的毒品可以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

下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__________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受体蛋白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上。

(2)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含量__________,最终在________________产生愉悦感。

(3)吸毒成瘾后,吸毒者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同等愉悦感,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突触 突触后膜 

(2)增加 大脑皮层(3)吸毒导致受体蛋白数量减少,为获得同等愉悦感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而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

解析 

(1)由图可知,该图含有突触前膜以及突触后膜,属于突触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因此受体蛋白存在于突触后膜上。

(2)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不会被转运蛋白运回细胞,因此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含量增加,愉悦感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

(3)由图可知,吸毒会导致神经系统严重损伤,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数量会减少,为了获得同等愉悦感,就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而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从而达到渴望的效果。

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导情况的判断与分析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迅速被移走。

(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

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