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26将相和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26将相和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26将相和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中讲的故事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2)看到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
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3.学生默读课文。
二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
出示幻灯片,组词)
“怯”读qiè
不要误读成què
。
“削弱”的“削”读xuē,不要误读成xiāo。
“璧”与“壁”形近,“壁”是熟字,可以组词“墙壁”,与“土”有关,所以是“土”字底;
而“璧”是一种宝玉,是无价之宝,所以下面是“玉”。
(2)解释文中的词语。
无价之宝:
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指极其珍贵的珍宝。
绝口:
因回避而不开口。
失信:
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理屈:
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
理直气壮:
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
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
现在常用来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原主。
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
攻无不克:
攻城拔寨,没有攻不下的。
战无不胜:
每次打仗,没有不能取胜的。
负荆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负,背着。
荆,荆条。
同心协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协,合。
2.初读课文,学生自悟。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足。
(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
“和”是什么意思?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
“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
3.本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
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
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第1~10自然段):
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第11~15自然段):
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第16~18自然段):
负荆请罪。
三 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
起因: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
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
(1)语言: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
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了。
”(机智。
行动:
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勇敢。
(2)语言: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时,巧妙地把和氏璧要回手中。
(机智。
(3)语言: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4)语言: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足智多谋。
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办事果断。
3.看图讲述,训练表达。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
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人。
4.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四 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展:
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
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1.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节分析课,教师可以抓住课后的一道作业题和教学的重难点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给予鼓励,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通过质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文中难懂的词句进行讨论,在认真倾听彼此的发言中,可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语文的能力。
3.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第一个故事。
1.学习“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语文课件。
一 复习点拨
1.复习检查。
(1)“将”“相”分别指谁?
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过渡: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
二 学习“渑池之会”
1.按照学习“完璧归赵”的方法学习“渑池之会”。
自学提纲:
(1)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也让人记录了下来,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老师补充:
“瑟”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声音悦耳动听。
“缶”是古代的一种打节奏的乐器,形状像个瓦罐子,声音单调。
这两种乐器比起来,秦王显得更丢人。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思考: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对赵王的侮辱,贬低了赵国的地位,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
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结过渡:
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秦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蔺相如维护了赵国、赵王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
可廉颇却很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上去的,而且职位还在自己之上,于是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
请同学们自学第三个小故事。
三 学习“负荆请罪”
1.通过独立阅读,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画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
语言: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表现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3.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深入理解、挖掘。
出示幻灯片,阅读思考: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这样说,是不是自我吹嘘?
为什么?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不是自我吹嘘,因为这是在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他的情况下说的。
这段话包括几层意思?
包括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
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对国家安危的重大关系:
将相和,国家则安;
将相不和,国家则危。
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宽广胸怀。
“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这句话说得对吗?
文中什么地方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
说得对。
渑池会见之后,秦王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这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
4.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1)画出描写人物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
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而又直率的性格特点。
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2)出示幻灯片,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
(学生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3)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廉颇语言、行动的句子,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 总结扩展
1.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你更喜欢谁?
(喜欢谁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说明理由)
蔺相如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质。
廉颇英勇善战、坦诚直率,还能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
2.分角色朗读全文,课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
表现了蔺相如、廉颇的什么品质?
课文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表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