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1242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科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科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科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科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科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三是社会调查这样的实践活动需要走出校门,在行动和安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只安排了小部分同学去做;

四、这样的活动确实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能在班级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教学准备】

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3、教师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课前活动】

1、开展一次小范围的调查活动:

布置一小队同学(4~6人)调查附近的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回收些什么?

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

指导时应注意:

要求调查组同学调查前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两个问题之外,还可自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要求在采访时做好记录,为在班级汇报做准备,最好老师也能和调查组同学一起参与调查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拍几张调查现场的照片或摄一段采访的录像。

这样能确实汇报活动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2、指名让三两个学生上网查阅关于“有毒垃圾”的信息,并做好汇报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发现生活中一些看似可以废弃了的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后,马上就能变废为宝,或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切切实实地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更多的情况下,有一些物品我们明知道它们进行处理和再次加工后仍可再利用,却苦于手上没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不得不将他们废弃。

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一类物品吗?

 

(说明:

提到“必要的设备和技术”,宗在让孩子们逐步认识到许多事情得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

学生思考、汇报。

二、识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谈话:

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物通过回收,是完全可以重新加工利用的。

比如:

金属、塑料等。

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

怎样回收利用它们呢?

学生交流、汇报

1、垃圾回收调查小组的汇报

课前,老师派一小队同学做了一次调查活动,让他们调查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都回收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调查小组同学的汇报吧!

调查小队的汇报。

师生共同评价调查活动的开展情况

(注意,调查小组汇报前一定要让其他同学充分地思考并交流。

这样自己先动脑参与了,再学习、倾听才会更有收效。

2、了解回收利用垃圾的方法及好处

示教材76页插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塑料、金属、玻璃、金属回收利用的方法和好处。

归纳小结:

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很多,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

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3、家庭垃圾中可回收材料的识别

提问:

在家庭垃圾中,你发现都包含了哪些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材料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76页的表格,结合家庭生活经验,进一步识别哪些材料属可回收垃圾。

各组派代表交流。

(注意提醒学生相同的答案不要重复,学生汇报时,老师应板书关键词,使学生对可回收材料有较清晰的总体印象。

三、垃圾的分类和分装

1、垃圾有效回收的探讨

(1)平时,我们家庭垃圾中的一些可回收材料是否都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呢?

为什么?

(2)你认为垃圾应该处理才便于有效回收?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

归纳:

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起来。

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2、垃圾的分类

你们家的垃圾分装了吗?

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大家认为可以把垃圾大致分为几类来分装?

每一类包含的是哪些垃圾?

学生思考汇报。

出示垃圾分类表格(见教材77页),向学生做简单介绍,使之进一步明确科学处理垃圾过程中的垃圾分类方法。

垃圾分类、分装还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

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有毒垃圾吗?

学生汇报

3、资料查阅组同学汇报:

有毒垃圾的相关信息

补充、归纳:

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部分医疗垃圾及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充值卡(手机卡、上网卡、电话卡等)等都是有毒垃圾,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

四、做一个堆肥箱

说到家庭垃圾,有心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家庭垃圾中约有1/3是食物废料,大家知道吗?

它们利用得好,可是宝贝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一个利用食物废料等垃圾做成的宝贝——堆肥箱(板书:

堆肥箱)

请同学们打开书78页,自学堆肥箱的制作方法。

带学生到生物园建堆肥箱

总结:

垃圾分类、分装并不难!

只要我们人人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洁和美丽。

布置作业:

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为班级、学校或社区设计分类垃圾箱,要求制作适当图片贴在回收箱上。

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小组作品的评比,并落实回收箱放的地方,谁去管理,怎么管理及回收后怎么办。

板书设计:

 

4、分类和回收利用

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塑料、玻璃、金属、橡胶……

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

垃圾 

厨余垃圾

有毒垃圾

垃圾分类、分装,有效回收利用。

做一个堆肥箱

教学后记:

附:

在教学中可向学生渗透的信息:

1、人们对旧电池的危害认识已久,以往常将旧电池收集起来集中处理,经过多年实践发现,这种处理方式反而比分散处理造成的危害更大。

而目前环保电池在市场上占到了更来更大的比例,危害已经不是太大,所以现在国家环保部门已不再提倡将旧电池集中起来处理。

2、各种充值卡污染大,也不宜集中处理。

3、垃圾分装时,不要系紧袋口,因为现在很多城市的垃圾都是采用了“风选”技术,系紧了袋口将导致象塑料袋这样的轻材料不能被风选出来。

5、一天的生活用水

科学概念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过程与方法

1、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2、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教学难点】

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1、布置课前活动任务:

要求每个孩子测出自己一天的生活用水量

说明:

课前必须教会学生测量和记录的方法。

先教会孩子们自制量杯,并用自制量杯逐项测量每一次的生活用水,累积起来统计出一天用水总量。

因为有些用水较难用量杯测量,如洗衣服的用水,洗澡的用水等,所以还得教给孩子们估计的方法。

(如洗澡用水的测量,可先测出单位时间内水量控制一定时的用水量,再乘以时间。

另外,要提醒学生家人共用的水如做饭的水要除以家人数。

)或先指导学生学会水表读数,再让孩子们回家后在家长协助下,通过查看水表用水前后的读数,用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人口数,算出大致的个人的用水量。

应向学生强调一定得脚踏实地地去做测量,细心地统计并记录,不可盲目地估计。

2、布置部分有条件学生上网或从书本中查阅“我国水资源状况”的有关信息。

【教材运用】

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把“刷牙的对比实验”选在课堂进行。

也许,大家会觉得一个开着水龙头,一个不开,结果是显而易见,完全没有必要一定得做出来。

但我想,孩子虽然能认同这种差异,却不一定能知道这种差异到底有多大,在没有一定感性认知之前,是很难达到“要在行动上引起重视”的共鸣的。

所以,我觉得这个实验不能省。

也曾考虑到教室用水的不便,尤其有的教室可能并不具备水龙头,也曾考虑课前将这个对比实验进珩录像,在课上放给学生看。

但仔细想来终不如课上就让存在这两种用水习惯差异的同学现场来做实验,更有说服力和震憾力。

1、学生准备自制量杯一个(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贴上刻度),用于家中测量用水量。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状况的资料。

3、教师准备一个苹果,一把水果刀。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实际生活中,你家里出现过停水的情况吗?

回忆一下,停水或缺水的情况给家里带来了哪些不便?

如果在非常活跃的班级授课,不妨现场让孩子们模拟一下:

突然停水时,人们处在那种情境中的语言和情绪,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创造力和表现力。

小结:

由此可见,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

那么,我们每人每天到底要用多少水呢?

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回家做一次认真的测量与统计,下面请几位同学汇报一下。

二、“我”一天用了多少水

1、小组组内交流各人测得自己一天用水量的多少,记录最多的用水量和最少的用水量。

2、每组派一代表汇报,本组当中一天用水量最多的是谁?

用水量最少的又是谁?

3、指名让一两个组当中用水量最多和用水量最少的同学分别站起来说自己测量用水量的方法及结果。

设计说明:

这时候要求用水量差距较大的孩子来做方法及结果的介绍,一是看他们的测量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因为方法的科学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果的科学性,准确度。

而且让用水量差距较大的孩子来进行比较,实则是为后面找原因做铺垫。

注意事项:

每个学生代表汇报的数据老师都应及时记录在黑板上,为后面的用水量比较提供依据。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直接将学生的记录表在实物投影仪上呈现。

三、同学之间用水量的比较

1、提问:

从同学们汇报的这组数据中,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汇报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同学不仅个人用水量不同,他们的家庭用水量也不一样,而且有的差距还比较大。

2、提问:

为什么个人或家庭用水的量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请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汇报,老师将孩子们说到的原因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3、小结:

同学分析出来的原因有很多,有同学认为可能是记录、统计不准确;

也有同学认为用水特别少同学可能卫生习惯不好,还有同学认为可能是这些同学的用水习惯不同,才导致了用水量之间这么大的差距。

4、提问:

大家在用水习惯上可能存在哪些差异呢?

四、“刷牙”的对比实验

1、谈话: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用水习惯确实是不一样的。

书上79页为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用水量对比实验。

开着水龙头刷一次牙用多少水?

()毫升 

用杯子接水刷一次牙用多少水?

()毫升

今天,我们就请出两位有着这两种不同刷牙习惯的同学在课堂上来做一做这个对比实验,让我们看一看一个小小的刷牙习惯的不同会导致用水量多大的差异。

因为这个实验要用到水,所以最好能在有水龙头的实验室上。

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也可以用请另两名同学在实验同学刷牙时,在一边用“漏斗”帮助其模拟刷牙时开着水笼头的实验。

特别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这组对比实验中的变量控制:

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