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土方开挖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大体积土方开挖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土方开挖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拟建场地构造简单,从未发生过较大的破坏性地震,亦无滑坡、塌陷、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发生。
2.3工程目标
1、质量目标:
达到国家现行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合格标准
2、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杜绝塌方杜绝伤亡事故。
无扬尘、泥水现象。
3、工期目标:
确保在天内完成土方开挖的施工任务。
2.4施工条件
1、现场已进行了必要的场地平整、临时道路通畅、有明确的弃土点和必须的临时设施,能满足现场挖土、运土、弃土的需要。
2、场区地质情况已探明。
3、挖土所需的人员、机具、设备、材料、用水用电等已经解决。
2.5工程难点及施工关键
1、边坡面积大,土层复杂。
2、土方开挖施工时,在能够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达到经济、合理。
3、土方外运、场内排水及机具、材料运输等问题
4、确保整个工程的总体协调、平衡流水施工,控制施工进度,使其满足阶段施工工期的要求。
第三章、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3.1土方开挖方案总体设计
1、土方开挖施工流程
工程定位→放线→修筑便道→第一层土方开挖→修筑便道→第二层土方开挖→修筑便道→第三层土方开挖→修筑便道→第四层土方开挖→平整场地→施工道路结构层
每阶段土方开挖前均需修筑便道,便道宽6m,采用80cm厚山皮石填筑。
每条便道每100m布置一座候车平台,用于空车等候。
平台按同时等候3台车来进行设置,尺寸为12m*12m。
结构层与便道一致。
小松PC210挖掘机的最大工作半径为9.9m,便道宽6m,故挖掘机同时作业时每台挖掘机的作业宽度为15m。
2、土方开挖施工区域划分
本工程沿线路方向分为两个施工区域,第一施工区域起止里程为K6+460~K6+968,全长508m,最大挖深为4.642m,局部有填方;
第二施工区域起止里程为K6+968~K7+400,全长432m,最大挖深13.356m。
详见图3-1-1。
图3-1-1土方开挖施工区域划分图
其中第二施工区域在土方开挖方施工过程中根据开挖深度从上至下划分为4个阶段。
第①阶段为14m~10m部分,开挖宽度110m,布置7台挖机;
第②阶段为10m~6m部分,开挖宽度99m,布置7台挖机;
第③阶段为6~2m部分,开挖宽度87m,布置5台挖机;
第④阶段为2~0m部分,开挖宽度79m,布置5台挖机。
由图3-1-1可知,第二施工区域中山体的平均坡度约为6%,故在第二施工区域中修建便道时,便道纵坡按6%考虑。
平面布置情况详见图3-1-2土方开挖平面布置图,各施工区域及阶段划分内容详见表3-1-1土方开挖施工阶段划分表。
图3-1-2土方开挖平面布置图
表3-1-1土方开挖施工阶段划分表
施工区域与阶段
挖深范围
起点里程
终点里程
单条便道长(m)
开挖宽度(m)
便道数量(条)
新铺厚度(m)
平台数量(个)
布置挖掘机(台)
第一施工区域
4~0m
K6+460
K6+968
508
79
2
0.8
10
3
第二施工区域
第①阶段
14~10m
K7+148
K7+231
83
110
7
第②阶段
10~6m
K7+128
K7+328
200
99
0.3
14
第③阶段
6~2m
K7+066
K7+368
302
87
5
15
第④阶段
2~0m
K7+400
432
25
说明:
1、土方开挖分两个区域同时施工;
2、本工程中每条便道宽度均为6m,厚度均为0.8m,每个候车平台尺寸均为12m*12m,厚度均为0.8m;
3、其中第一层便道0.8m厚全部为新增山皮石,从第二层起,每层便道均利用上一层便道的材料作为基础(0.5m厚),再新增0.3m山皮石作为便道,故上表中第②、③、④阶段新铺厚度均为0.3m。
这种做法同样适用于候车平台。
3、施工方案确定
①第一施工区域的施工
第一施工区域最大挖深为4.642m,局部有填方,施工时先用挖机配合推土机进行整体推平,推平后预计埋深2m左右。
再修筑2条便道,将施工便道填筑碾压成型后,整体进行开挖。
②第二施工区域的施工
第二施工区域最大开挖深度为13.356m,因基坑过深开挖难度较大,故开挖时按4m/层分四个阶段进行开挖,最后一层2m。
开挖时每个挖机配备5辆自卸车,并在每个作业区域均修筑一条施工便道。
每个阶段的机械布置情况横断面详见图3-1-3~图3-1-6。
图3-1-3第①阶段施工机械及便道布置图
图3-1-4第②阶段施工机械及便道布置图
图3-1-5第③阶段施工机械及便道布置图
图3-1-6第④阶段施工机械及便道布置图
为了确保基底土不受扰动和雨水浸泡的影响,在开挖完成后,进行钎探工作。
③挖土进行路线
本工程分两个区域同时进行施工,第一施工区域先整体推平,再修筑2条便道用于土方运输,最后采用倒退开挖的方式,从终点挖至起点,将所有土方开挖完成。
第二施工区域分4个阶段进行开挖,每阶段先修筑便道用于土方的运输,便道由线路起点修至终点。
开挖时,先进行第①阶段的开挖,按倒退开挖的方式,从终点挖至起点,将第一层土方开挖完毕,然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土方开挖。
3.2施工组织
1、人力组织
本工程土方施工,拟组织2个施工队同时进行。
2、机具组织
投入小松PC210挖掘机10台(其中第一施工区域3台,第二施工区域7台),每台挖掘机配5辆汽车运土,共投入自卸汽车50辆,装载机4台,推土机4台,经纬仪2台,全站仪2台,水准仪2台。
3、阶段性工期控制
土方开挖用时:
天以上为阶段性控制时间
3.3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1、作业条件
①制定了完备的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单位或班组进行了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②已经做完测量放线和检查复核工作。
基坑开挖边线、场地侧量标高水准点、轴线控制点、基坑变形观测点的设置复核无误。
施工检测工作就绪。
③土方开挖的方式和顺序经过了设计或部署。
④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材料等与计划相符。
2、施工机具
①机械:
推土机、挖掘机、自卸汽车、装载机
②工具:
全站仪、精密水准仪、普通水准仪、对讲机、钢尺、铁锤、铁锹。
3.4土方开挖工艺流程
3.5操作工艺要点
1、轴线控制
根据场内方格网和控制基准点,按设计平面图复审工程的定位桩,按设计基坑平面对基坑的灰线进行轴线和几何尺寸的复核。
机械挖土时,严格按照现场标记线施工,并在挖土过程中定期进行复测,校验控制桩的位置。
2、标高控制
土方开挖时,施工现场按区段架设全站仪,定期对水准仪标高进行校验,并在坑内、坑壁设置若干标高控制点,随时检测开挖土体底面水平标高。
3、第一层土方开挖
①第一层土方开挖应遵循事先确定的开挖路线和顺序,分布分段开挖。
基坑边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应用人工配合清坡,将松土用推土机推至挖土机作业半径范围内,在用挖土机械装车运走。
另外,挖土时应在基坑边坡处预留200~300mm。
采用人工修坡,以保证基底标高和边坡坡度正确,避免超挖和土层遭受扰动。
人工修坡时,坡面平整度不大于20mm。
②挖土时应遵循“开槽护坡,护坡后再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要注意开挖方式对基坑边坡的时空效应,严格控制开挖的厚度,开挖后应及时对基坑边坡进行防护,不得使边坡暴露时间过长。
③雨天开挖,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分期完成。
基坑边缘堆放的材料不应超过20KN/㎡,当临时放置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时,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严禁在基坑上部边缘弃土。
4、第二层开挖按照第一层开挖的方式和程序进行。
①当第一层土挖至预计标高后,即进行加深部位的第二次放线,然后开挖第二层土(第三层同第二层)。
②挖至基底设计标高,表面修理平整,轴线及坑宽、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及时报验。
验槽合格后,立即进行强夯。
第四章、土方开挖施工措施
4.1施工技术措施
1、施工前技术负责人向所有参加的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必须使每个操作者对施工的要求和步骤清楚明了。
2、开挖时如遇到地下其他未预见的管网等障碍物,应及时报项目部总工、监理、业主等检查处理后方可进行下步土方开挖。
3、在基础开挖中应有专人控制标高,确保开挖深度正确,不超挖,保证原土基础的稳定性。
4.2安全措施
1、开挖边坡土方,严禁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
在斜坡地段挖方时,应遵循自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以避免破坏坡脚,引起滑坡。
2、机械行驶道路应平整、坚实,必要时,底部应铺设枕木、钢板或路基箱垫道,防止作业时下陷。
3、倾翻、淹埋等事故。
陡坡地段堆土需设专人指挥,严禁在陡坡上转弯。
正车上坡和倒车下坡的上下坡不得超过35°
,横坡不得超过10°
,推土机陷车时,应用钢丝绳缓缓拖出,不得用另一台推土机直接推出。
4、多台挖掘机在同一作业面开挖,挖掘机间距应大于10m,多台挖掘机械在不同台阶同时开挖,上下台阶挖掘机前后应相距30m以上,挖掘机离上部边坡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造成翻车事故。
5、机械施工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地内。
挖掘机工作回转半径范围内不得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不得将铲斗从运输汽车驾驶室顶部越过,装土时任何人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
6、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防止撞车。
7、夜间作业,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
8、雨天施工,运输机械和行驶道路应采取防滑措施
4.3环保措施
1、运输土方的车辆如需在场外行驶时,应用加盖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以防遗撒污染道路和环境。
2、安排专人清理遗撒在路面的土,定期对运输路面洒水。
3、加强对机械的管理,防止机械漏油污染土地。
4、安排专人对进出场车辆清洗,防止运输车辆污染市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