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课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Word格式.docx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课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课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述资料均是司马迁对楚方城的记载。
方城是我国最早见于史书的长城。
资料表明:
1.春秋战国时期,长城开始出现。
2.楚国方城是为了“控霸南土,争强中国”而修,这说明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是长城出现的重要背景之一。
3.方城是楚国重要防御工程,从楚将屈完答复齐桓公“楚方城为城……君安能进乎?
”的情况看,方城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而齐桓公“乃与屈完盟而去”,恰恰说明方城在争霸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注释】①方城:
公元前7世纪,楚国在今河南境内修筑的数百里长城。
它是我国最早见于史书的长城。
方城也是山名,在河南叶县南,方城县东北,西连伏牛山脉,楚国所筑长城经此山东麓,故名方城。
楚长城正是利用方城山山岭高地再连接河流堤防而构成的。
②邓州:
今河南邓州市东北。
③翼望山:
位于湍河上游。
2.为抵御北方游牧族修筑的北长城
〔材料一〕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①。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
〔材料二〕赵武灵王变俗胡服②,习骑射,北破林胡③,楼烦④。
筑长城,自代⑤并阴山下,至高阙⑥为塞。
而置云中、雁门、代郡。
〔材料三〕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
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里。
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
燕亦筑长城⑦,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解读】以上三条资料表明:
1.春秋战国时期,地处中原北部的秦、赵、燕三国均在北部边境修筑了长城。
2.秦、赵、燕筑长城的目的是“拒胡”,即抵御东胡、匈奴等少数游牧族的袭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少数民族常南下袭扰北方诸国,这是春秋战国北长城修筑的背景。
【注释】①拒胡:
古代匈奴人自称胡,中国古代也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为胡。
拒胡此处指抵御匈奴。
②变俗胡服:
改变风俗,穿起胡服。
③林胡:
中国古代民族名,亦称澹林。
战国时分布在今山西朔县北至内蒙从事畜牧,精骑射。
④楼烦:
中国古代部落名,春秋末,分布于今山西省宁武、岢岚等地,后活动于今陕北及内蒙。
精骑射,从事畜牧,秦末被匈奴征服。
⑤代:
河北宣化境内。
⑥高阙:
今内蒙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
⑦燕长城:
这条长城位置在现存明长城以北,西起张家口、宣化,东北行经内蒙古多伦、独石,河北省围场,辽宁省朝阳,渡辽河,折而向南。
3.秦始皇长城
〔材料一〕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①,收河南②。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③,起临洮④,至辽东⑤,延袤万里。
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
【解读】上条资料是司马迁对秦始皇长城的一段记载。
1.秦统一后,曾动用大量民力,打匈奴,筑长城,显示了统一中原王朝的强大威力。
修筑万里长城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威振匈奴,得到万里安边的积极报偿。
2.秦代沿袭春秋战国筑城的方法,在春秋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长城的基础上,对原有长城加以修缮、连缀和增广,筑成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横贯帝国北部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注释】①戎狄:
泛指我国西部、北部的少数民族。
②河南:
黄河以南的土地,秦汉时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为河南。
③用制险塞:
以形势险要之地,设立要塞。
④临洮:
今甘肃岷县。
⑤辽东:
辽河以东。
4.汉长城
〔材料一〕中原各地起兵反秦,秦前所徙谪戍边者皆散,匈奴得宽,复稍渡河南①,与中原界于故塞②。
〔材料二〕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置河南郡。
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
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
缮治河上塞③。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材料三〕卫青④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⑤、白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牛羊百余万。
于是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
〔材料四〕汉始筑令居⑥以西长城亭障,初置酒泉郡,以便沟通西北各国。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
〔材料五〕令居,县名也,属金城⑦,筑塞西至酒泉也。
──〔东汉〕班固《汉书》卷六十一《张骞传》
〔材料六〕于是天子遣从票侯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以击胡,胡皆去。
明年,击破姑师,虏楼兰王。
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
〔材料七〕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⑧往往有亭。
【解读】《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含上自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前23年)共二百三十年间的历史,全书一百二十卷。
该书记事丰富、文辞精练,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也是研究汉长城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上述资料表明:
1.匈奴利用秦末中原战乱局面,重新占据河套,威胁中原的安全,为防御匈奴南下侵扰,汉代自一开始就面临缮治河上塞,修筑长城的选择。
2.汉武帝时国势强盛,对匈奴主动出击,派大将军卫青多次击败匈奴,夺回河套以南地区,取得积极的战果。
为防止匈奴南下侵扰,保障丝路的畅通,除修缮秦代长城外,汉武帝时又修筑了河西长城。
3.始筑令居以西长城亭障是汉代修建河西长城的开始。
河西长城经玉门、敦煌向西直延伸到盐泽,这样,汉长城较前代长城又有了新的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条长城。
这条横贯中国北方的汉长城是汉帝国空前强大的象征。
【注释】①河南:
指黄河以南,秦汉时称今内蒙古河套以南为河南。
②故塞:
即河南塞,指战国时秦昭襄王所筑的边地长城。
西起临洮,经宁夏南境、陕西北境,东北达内蒙古托克托西南黄河岸。
这是西汉初年至武帝初期,守御匈奴的北部防线之一。
③河上塞:
河上为郡名,据《史记·
高祖本纪·
集解》引徐广曰:
“冯翊”。
冯翊郡治临晋(今大荔),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市、黄龙以南,白水、蒲城以东和渭河以北地区。
河上塞指这一带的城墙。
④卫青:
西汉名将,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多次击败匈奴,为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作出贡献。
⑤楼烦:
中国古代部落名。
秦末被匈奴征服,移往“河南地”(今鄂尔多斯草原),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为卫青所破。
⑥令居:
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甘肃永登西。
⑦金城:
郡名,汉始元六年(前81年)置。
治所在允吾(今甘肃永靖西北)。
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兰州市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的河、湟二水流域和大通河下游地区。
汉以后辖境缩小。
⑧盐水:
指盐湖,位于今新疆罗布泊地区。
5.我国少数民族政权修筑的长城
〔材料一〕八年①正月丙辰,……蠕蠕②犯塞。
二月戊辰,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③西至五原④,延袤二千余里,备置戍卫。
──〔北齐〕魏收《魏书》卷三补《太宗记》
〔材料二〕丙戌⑤,发司、幽、定、冀四州十万人,筑畿上塞围⑥,起上谷⑦,西至于河⑧,延袤皆千里。
──〔北齐〕魏收《魏书》卷四上《世祖纪》
〔材料三〕冬十月⑨乙未,至黄栌岭⑩,仍起长城,北至社干戍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戍。
〔唐〕李百药《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
〔材料四〕是岁,高丽、库莫奚并遣使朝贡。
诏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西至恒州,九百余里。
〔唐〕李延寿《北史》卷七《文宣帝纪》
〔材料五〕是岁,库莫奚、契丹遣使朝贡。
修广三台宫殿。
先是,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六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镇,凡二十五所。
〔材料六〕五月辛亥……突厥寇并州……六月丁卯……发山东诸州民修长城。
〔唐〕令孤德棻《周书》卷七《宣帝纪》
〔材料七〕五年正月辛亥朔,高丽、夏遣使来贺。
乙卯,诏泰州、临潢接境设边堡七十,驻兵万三千。
《金史》卷六《世宗本纪》
【解读】《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均是有关北朝时期的重要史籍。
其中《魏书》是记载北魏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北齐书》是记载北齐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周书》是唐初修成的记载北周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北史》则是叙述北朝从北魏到隋四朝历史的史书。
该书是以《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为根据删并而成。
以上诸史籍对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政权修筑长城的历史均有很大史料价值。
《金史》是记载金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该书从文字到内容均胜于同时期所修的宋、辽二史。
北魏、北齐、北周及金朝等均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这些少数民族原在我国北方从事游牧,入主中原后转向农耕。
为抵挡北方其他游牧民族南下,他们所建立的王朝仿效汉族王朝修建长城,以上所选的几条资料,就是反映少数民族王朝修建长城的部分历史记载。
资料有力地证明:
少数民族也为修筑长城作出了积极贡献,表现了非凡的创造力,万里长城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修筑的,是中华民族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注释】①八年:
指明元帝泰常八年。
②蠕蠕:
即柔然,属东胡苗裔。
北魏太武帝改用声音相近带贬意的蠕蠕。
③赤城:
今河北赤城县。
④五原:
今内蒙五原县。
⑤丙戌: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
⑥畿上塞围:
指长城。
因该长城在京师平城南,构成一条弧形防线,故名。
⑦上谷:
北魏时上谷即今北京延庆县一带。
⑧西至于河:
河指黄河东岸,即长城西经平型、北楼、雁门、宁武、偏头诸关达山西河曲县。
⑨十月:
此处指北齐天保三年的十月。
⑩黄栌岭:
位于北齐南朔州西河郡(今山西汾阳)西北60里。
社干戍:
位于朔州广安郡(今山西朔州市)西南,今五寨县境。
是岁:
指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
夏口:
今北京居庸关南口。
恒州:
今大同。
西河总秦戍:
大同西北。
东至海:
海指河北山海关。
五年:
指大定五年。
泰州:
位于今吉林乾安北。
边堡:
指位于界墙之内的金朝军队的驻屯地,呈正方形。
6.明长城
〔材料一〕元人北归,屡谋兴复。
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
正统以后,敌患日多。
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
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
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①,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②。
──〔清〕张廷玉《明史》卷九十一《兵志》
〔材料二〕七年,延绥巡抚都御史余子俊大筑边城……天顺中,阿罗出入河套驻牧,每引诸部内犯。
至是,子俊乃徙治榆林,由黄甫川③西至定边营④千二百余里,墩堡相望,横截套口;
内复堑山堙谷,曰夹道,东低偏头,西终宁固⑤……
──〔清〕张廷玉《明史》卷九十一《兵志·
边防》
〔材料三〕当修筑墙台,在全辽保障自锦州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