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立井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9636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风立井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回风立井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回风立井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回风立井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回风立井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风立井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回风立井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风立井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风立井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四节管线及敷设12

第五节设备及工具配备13

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4

第一节劳动组织14

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14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5

第六章生产系统16

第一节通风系统16

第二节压风系统17

第三节防尘系统17

第四节防灭火18

第五节安全监测系统18

第六节供电系统19

第七节排水系统19

第八节运输系统20

第九节通迅系统20

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20

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22

第一节施工准备22

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22

第三节巷壁安全管理措施23

第四节爆破管理24

第五节防治水管理29

第六节机电管理30

第七节运输管理31

第八节其它34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工程名称

回风立井改造工程。

二、工程目的及施工用途

目的是为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后形成完善的通风系统,满足矿井生产时的回风需要。

三、开口位置

开口位置在原主立井井口,沿原主立井中心线由原来的直径为4.0m改扩到直径为6.0m。

四、开口坐标及方位

施工坐标为:

基岩段X:

:

19693211.059、Y:

3967785.653、Z:

+920.6、

加高段:

X:

+933.6、

方位位于矿区工业广场的东南方向。

五、巷道层位:

该井筒为穿层施工。

六、井筒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回风立井设计长度:

153m,服务年限:

同矿井服务年限一致,为34年。

七、施工要求:

按中线、设计要求施工。

八、预计开、竣工时间

经矿会议研究决定,该井筒扩建改造工程自2012年11月份开工,预计2013年3月份竣工。

九、支护形式:

钢筋混凝土浇筑(如需特殊支护另行补充)。

第二节编写依据

一、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根据野川初步设计及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和建设方提供的图纸

二、参考资料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规定》、《各种岗位责任制及设计规范》。

三、根据矿现有的生产、技术、设备等实际情况。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巷道名称

回风立井

施工深度

153m

地面标高(m)

+933

井筒底标高(m)

780

开口坐标

19693211.059Y:

3967785.653Z:

+926

掘进方向

垂直

地面的相对位置及建筑物

地面相对位置位于本矿区工业广场东南部,地面为黄土石、

井筒位置及施工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回风立井井下位于井田东南部,垂直向下,因施工深度较大对地面无影响。

邻近采区

开采情况

待施工井筒范围内无采掘活动,不会对井筒施工产生影响。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第三节地质构造

井筒施工设计为定向穿层施工,,地质环境条件良好,本井田目前未发现新构造变动迹象。

第四节水文地质

一、地表水

本区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丹河流域,井田属野川河上游冲沟,野川河向东南汇入许河,许河在河西镇附近汇入丹河。

井田内无河流等大的地表水体,沟谷中平时干涸无水,雨季才有短暂流水或洪水排泄。

矿区西南部边界外附近为杜寨水库,相距矿界最近处100m。

该库建成于1972年,主要用于防洪、蓄水,库容量10万立方米,近年来时有干涸现象。

在开采至水库附近时应留足保安煤柱,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二、井田主要含水层

(一)、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潜水含水层

该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岩性为砂质粘土夹砂、砾,据水文地质调查,其含水层埋藏较浅,但富水性较差,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

(二)、二叠系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岩组主要含水层为K9、K8、K7等砂岩,其中K9砂岩含水层因距煤层较远,与煤层之间又有厚层的泥岩及砂质泥岩隔水层,对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小,K7砂岩含水层位于3号煤层之下,对3号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小,K8位于3号煤层之上,对3号煤层的开采影响相对较大。

据野川报告钻孔抽水实验结果,山西组含水层单位涌(q)为0.0008~0.0246L/s·

m,渗透系数(k)为0.00548~0.0321m/d。

据井田东部乔家沟煤矿资料,该矿开采3号煤层,生产能力150kt/a,井下实际正常涌水量为240m3/d,雨季可达360m3/d,说明该含水层富水性弱。

(三)、太原组(C3t)砂岩、灰岩裂隙含水层

岩溶裂隙含水层K2、K3、K4、K5灰岩,沉积稳定,厚度变化不大。

岩溶裂隙的发育随埋藏深度增加而减弱,即浅部裂隙发育,岩芯破碎,钻进中冲洗液消耗量大,富水性相对较强,深部岩芯较完整,裂隙发育较差,富水性相对较差。

据区域资料,本组主要分为下列两组含水层组:

1.K2、K3岩溶裂隙含水层:

裂隙溶洞水:

K2厚度8.30~12.29m,K3厚度1.72~3.81m,沉积稳定。

据区域资料:

该层含水层强弱与赋存深浅有密切关系,浅部地段裂隙发育,钻孔最大消耗量10.20m3/h。

深部岩芯完整,裂隙发育较差,水量很小,单位涌水量为0.000091L/s·

m,渗透系数0.005m/d。

水质类型HCO3·

SO4–Ca·

Mg型。

2.K5岩溶裂隙含水层:

K5厚度1.68~4.71m,沉积稳定,据区域资料,该层含水层强弱与赋存深浅有密切关系,浅部地段裂隙发育,含水性强。

浅部地段涌水量最大24L/s·

m,而深部为0.000114L/s·

m。

(四)、奥陶系中统(O2)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本井田奥陶系中统地层无出露,据2005年9月~2006年4月在柳树底村西北部施工的奥灰水井资料,岩性主要由深灰色厚层状灰岩、角砾状灰岩、薄层泥质灰岩组成的富水性强的含水层。

上部岩溶裂隙不发育且多被方解石脉充填,下部岩溶裂隙发育,溶蚀作用明显,岩洞多为直径大于2cm的蜂窝状深洞。

该井出水量20m3/h,水位标高619.70m。

推测井田内奥灰水位标高为618~620m。

三、井田主要隔水层

(一)、太原组底部及本溪组泥岩、铝土质泥岩隔水层

由太原组(C3t)底部泥岩及本溪组(C2b)铝土质泥岩形成的隔水层,厚度约10~20m左右,该隔水层与奥陶系灰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阻隔奥陶系岩溶水和上覆煤系地层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二)、二叠系砂岩含水层之间的层间隔水层

主要为泥岩、铝土质泥岩、砂质泥岩,厚度多为4~13m。

该隔水层呈层状分布于各砂岩含水层之间,阻隔了各砂岩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四、主要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为区内富水性相对较强的含水层,通过接受灰岩裸露区的大气降水补给,局部接受河道地表水渗漏补给及其它含水层的越层补给。

本井田处于径流承压区,井田内奥灰水位标高为618~620m左右,地下水流向在井田内由北向南,而后向东南部的郭壁泉及白洋泉排泄,越往东南越接近排泄区,岩溶裂隙越发育,富水性越好。

石炭、二叠系地层由于具有含水层、隔水层相间成层的特点,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对地下水补给不利,特别是深部裂隙不发育,又有多层泥岩的隔水。

因此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的碎屑岩裂隙水大部分受地形控制,在切割较深处以裂隙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地表。

只有极少部分垂向补给深部含水层。

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多沿山坡及沟谷低凹地带分布,大部分为透水性弱的中更新统红褐色粉质粘土,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下伏地层及地形低凹处排泄。

第三章井筒位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井筒布置

1、井筒布置

该井筒施工在原有立井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井筒施工为垂直向下,按设计要求施工至+780m标高与回风联络大巷相联接形成矿井通风系统。

19693211.059,Y:

3967785.653Z:

+926.1m

2、工程量

回风立井井筒总计工程量191.7m。

其中:

1、回风立井井筒施工长度154.5m。

井颈长17m,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支护,砼厚度500mm。

壁座长7.47m,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支护,井身长130.03m,采用素混凝土浇筑支护,砼厚度500mm。

井筒断面为圆形,净直径6000mm。

2、回风立井马头门施工长度8m。

采用锚网索喷支护,锚杆选用Φ20mm,L=2200mm的无纵筋螺纹钢,锚索选用Φ17.8mm,L=8200mm的钢绞线,使用Φ6.5mm钢筋网,网孔规格100mm×

100mm。

砼厚度150mm。

巷道断面为拱形,净宽5500mm,净高3950mm。

3、回风立井风硐施工长度29.2m。

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支护,砼厚度500mm。

巷道断面为半圆拱形,净宽3800mm,净高4000mm。

第二节施工方法

当准备工作就绪后,便可进行施工。

为了整个扩建工程顺利、有序进行,可将立井扩建工程分成两大部分来施工,即:

标高在(+933.00)~(+920.631)米井筒段(由下往上施工)、标高在(+920.631)米~(+760.00)米井筒段(由上往下施工)、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首先用钩机在现有地面标高(+926.00)米处直接挖掘至(+920.631)米标高,挖出的土放到周围留回填土用,然后清平垫灰土打壁座,立模(模板为组合金属模板,每节段高3.5m,每圈为14块模板)

(3)当施工浇筑至引风道口时。

用钢筋与井筒主筋联接。

先浇筑风道两侧墙壁部分,再浇筑拱顶部分。

(4)井筒加高段脱模时用吊车配合三根抱杆支架,用三台10吨倒链将模板吊至第二胎位置。

(5)根据现场施工场地,边施工边回填夯实。

(6)回填高度与引风道相符时再施工引风道。

以此类推施工安全通道、抽放巷等。

(7)引风道分两部分浇筑,先浇筑墙壁,再浇筑顶部。

(8)回填高度至风道变平时,风道一次浇筑成形。

(9)为了便于井筒施工,本次浇筑至标高(+933.00)时停止施工,井径部分和油槽部分,待井筒施工完毕后再施工。

第三节支护设计

1、支护形式

回风立井改造工程支护形式为:

从(920.901)m标高处为增锁口盘,锁口盘规格内径6m,外径9m,厚度1.5m,砼标号C30。

从(+920.901)m到井口上平标高+933。

00m全部采用壁厚为0.5m的井壁,砼标号C30的混凝土浇筑,并增设内外钢筋,主钢筋为ф=16螺纹钢、辅钢筋ф=14的螺纹钢,钢材等级二级,主辅钢筋的间距均为0.3m保护层厚度60mm。

从(+920.901)m标高--+780m标高为混凝土素灰浇筑,井壁厚度0.5m,砼标号C30,邻近回风大巷时采用锚网索喷砼支护与回风大巷相联接。

井筒断面形状为规则圆形,直径为:

6.0m,S毛=38,47m2,S净=28.26m2。

2、模板的组立和拆卸

立模板前,将工作面找平,以保证所立模板垂直。

在未安装稳车时,先用吊车起吊,在用抱杆和10T的倒链配合校正模板进行立摸。

3、砼的浇灌

砼浇灌时,做到对称、持续随浇随振捣,确保砼密实,杜绝狗洞、蜂窝、麻面。

拆模后要撒水养护。

每班次撒水不少于2次,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接茬施工应严格要求,边浇边捣固,保证砼饱满,接茬严密。

按设计要求浇灌、安装预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