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模拟与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8808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模拟与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和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模拟与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和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模拟与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和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模拟与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和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模拟与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模拟与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和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模拟与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模拟与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和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模拟与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问题:

1、上述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方法为什么不符合规范要求?

2、按照地形图要素分类,说明外业采集的碎部点分别属于哪些大类要素。

3、测量成果检查验收的流程和验收抽样比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说明理由。

 

第二题(18分)

某测绘单位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生产某测区1:

数字线划图(DLG)。

测区情况:

测区总面积约300km2,为城乡结合地区,测区最低点高程为29m,最高点高程为61m,测区内分布有河流、湖泊、水库、公路、铁路、乡村道路、乡镇及农村居民地、工矿设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高压线等要素,南面有一块约2km2的林区。

项目已于6个月前完成全测区范围彩色数码航空摄影,航摄仪焦距为120mm,摄影比例尺为1:

8000。

在航空摄影完成后,该测区新开工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和一些住宅小区。

已完成测区内像控点布设与测量、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等工作,成果经检查合格,供DLG生产使用。

DLG生产采用“先内后外”的成图方法,高程注记点采用全野外采集,其它要素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进行采集,并进行外业调绘、补测、数据整理和成图等工作。

1、计算本测区的摄影基准面、相对航高、绝对航高。

2、简述本项目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时在林区的选点要求。

3、列出DLG生产的作业流程。

4、简述本项目外业补测的工作内容。

第三题(18分)

某沿海港口在航道疏浚工程完成后,委托某测绘单位实施航道水深测量,以检验疏浚是否达到15m的设计水深要求。

有关情况如下:

1.测量基准:

平面采用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深度基准面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2.测区情况:

附近有若干三等、四等和等外控制点成果,分布在山丘、码头、建筑物顶部等处,港口建有无线电发射塔、灯塔等设施。

3.定位:

采用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GPS定位,选择港口附近条件较好的控制点A作为基准台,测量船作为流动台,基准台经过无线电数据链向流动台播发差分信息。

测量开始前收集了A点高程hA和在1980西安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xA,yA),以及A点基于1980西安坐标系参考椭球的高程异常值ζA。

另外还收集了4个均匀分布在港口周边地区的高等级控制点,同时具有1980西安坐标系和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三维大地坐标。

经过坐标转换,得到A点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三维大地坐标(BA,LA,HA)。

4.验潮:

在岸边设立水尺进行验潮,水尺零点在深度基准面下1m处。

5.测深:

在测量船上安装单波束测深仪,经测试,测深仪总改正数ΔZ为2m。

在航道最浅点B处,测深仪的瞬时读数为16.7m,此时验潮站水尺读数为4.5m。

1、简述A点作为差分基准台应具备的条件。

2、根据已知点成果资料,本项目最多能够计算得到几个坐标系统转换参数?

分别是什么参数?

3、简述将A点已知高程hA转换为国家大地坐标系大地高HA的主要工作步骤。

4、计算航道最浅点B处的水深值,并判断航道疏浚是否达到设计水深。

第四题(15分)

某市地理信息产业园从1月开始建设,6月底完成,现委托某测绘单位对工程建设状况进行监测,并同时对该产业园区内1:

地形图数据(DLG)进行更新。

产业园位于该市城乡结合部,地势比较平坦,开工前地面上的主要地形地物有湖泊、河渠、道路、房屋建筑、工矿设施、耕地、林地等。

在建设过程中,除保留一些大型建筑物、重要工矿设施及主要道路外,对其它建筑物进行拆除,并按规划新建了道路、办公大楼、酒店、文化娱乐设施及公园绿地等。

测绘单位收集到工程区底测绘的全要素1:

地形图数据(DLG),要素内容包括水系、居民地、道路、工矿、管线、境界(含村界)、地名、地貌、土质植被等;

并于2月对工程区实施了高分辨率航摄,生产制作了0.2米分辨率彩色正射影像数据(DOM),它与1:

DLG数据的坐标系统一致。

任务要求:

首先采用内外业综合判调方法,利用已有0.2米分辨率DOM数据,配合适量的外业调绘和补测,对1:

DLG数据更新,使其现势性达到6月底;

其次,从更新前后的1:

DLG数据中,分别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要素,应用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监测分析出工程建设所拆除和保留的原有建筑物范围及面积、新建的房屋建筑物范围及面积,以及所占用耕地的范围及面积等,为工程管理提供依据。

1、简述本项目1:

DLG数据更新的步骤。

2、列出本项目在更新1:

DLG数据时外业调绘和补测的主要工作及内容。

3、简述空间分析统计获得每个村因建设所占用耕地范围和面积的方法和过程。

第五题(18分)

某城市建设一座50层的综合大楼,距离1号运营地铁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为40m,需对开挖基坑、综合大楼及相邻的地铁隧道进行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中变形监测Ⅱ等精度要求实施。

开挖基坑监测:

基坑上边缘尺寸为100m×

80m,开挖深度为25m,在基坑周边布设了四个工作基点A、B、C、D,变形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壁的顶部、中部和底部;

监测内容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基坑回填等;

基坑开挖初期监测频率为1次/周,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相应增加监测频率;

监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回填结束。

监测到第12期时,发现由工作基点A测量的所有监测点整体向上位移,而由工作基点B、C、D测量的监测点整体下沉或不变。

综合大楼监测:

大楼的监测点布设顶部、中部和基础上,沿主墙角和立柱布设;

监测内容包括基础沉降、基础倾斜和大楼倾斜等;

监测频率为1次/周;

监测从基础施工开始至大楼竣工后1年。

地铁隧道监测:

监测范围为综合大楼相邻的200m区段;

监测内容包括隧道拱顶下沉、衬砌结构收敛变形及侧墙位移等;

变形监测点按断面布设,断面间距为5m,每个断面上布设5个监测点,每个点上安装圆棱镜,采用2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自动测量;

监测频率为2次/天;

隧道监测从基坑开挖前一个月至大楼竣工后1年。

监测数据采用SQL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库表单包括周期表单、工程表单、原始数据表单、测量仪器表单、坐标与高程表单等。

监测成果包含监测点坐标数据、变形过程线及成果分析等。

1、该段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总共需布设多少个断面监测点?

对两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的安置位置有什么要求?

2、利用数据库生成监测点的变形过程线时,需要调用到哪些表单?

并说明理由。

3、从测量角度判断有工作基点A测量的基坑监测点向上位移的原因,并提出验证方法。

第六题(18分)

某省会城市为了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水平,委托某测绘单位编制一幅全市影像挂图,以最新的表现形式,形象直观的地图语言反映该市的基础地理信息现状,该市南北长约17km,东西宽约30km。

1.为编制影像挂图收集资料如下:

(1)全市正射卫星影像数据,分辨率为1m,影像由于获取时间不一致,有色差,河流等水域颜色普遍比较灰暗;

(2)更新的1:

10000地形图数据(DLG);

(3)出版的1:

35000市交通旅游地图。

2.影像挂图编制要求:

(1)本着“突出影像,辅以矢量数据”的指导思想设计编制影像挂图;

(2)影像挂图幅面为标准全开,内图廓尺寸707mm×

1012mm,地图投影采用等角圆锥投影;

(3)影像挂图采用数字地图制图技术方法制作,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加工处理影像数据;

在数字地图制图软件中处理地图矢量要素,并对矢量数据和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得到影像地图数据,四色印刷成图。

1、影像挂图的比例尺宜是多少?

挂图版式宜用横式还是竖式?

简述理由。

2、简述收集的各种资料在编制影像挂图中用途。

3、简述影像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4、简述矢量数据编图处理的主要内容。

第七题(15分)

某测绘地理信息单位承接了某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建设项目,任务是生产在线地理信息数据、开发门户网站。

1.现有数据源情况:

(1)覆盖全省域的数据:

①1:

1万全要素地形图数据,1980西安坐标系;

②导航电子地图道路网数据,WCS—84坐标系。

(2)覆盖省会城市的数据:

5000全要素地形图数据,国家大地坐标系;

②导航电子地图兴趣点数据,WCS—84坐标系。

2.在线地理信息数据生产要求:

(1)全省域线划电子地图数据:

从现有数据源中选取适当的数据集和要素,经融合处理后形成一个覆盖全省域的线划电子地图数据集,同一区域有多种数据源时保留精度高、现势性好的数据集和要素;

道路网要素保证全域拓扑道通,坐标系为国家大地坐标系。

(2)全省域地名地址数据:

从适当数据源中提取地名地址数据和兴趣点数据,融合处理形成覆盖全省域的地名地址数据集。

同一区域有多种数据源时保留精度高、内容全、现势性好的数据集;

坐标系为国家大地坐标系。

(3)电子地图瓦片:

对线划电子地图数据进行地图整饰处理,生产15~17级电子地图瓦片。

3.门户网站建设要求:

提供地图浏览,地名地址查找定位灯基本功能。

1、简述制作全省域线划电子地图数据时,对数据源的取舍利用方案。

2、简述生产全省域线划电子地图数据(不含地名注记)工作步骤及内容。

3、门户网站的地图浏览、地名地址查找定位功能分别需要调用上述哪些类数据?

参考答案

第一大题:

(18分)

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图根导线测量应重复观测,在观测较差不超限的情况下,应取中数。

故题干中的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

按照地形图分类要素:

房屋属于居民地要素;

道路、桥梁、铁路属于交通及附属设施要素;

池塘、河流属于水系要素;

绿地属于土质植被要素;

高压线属于管线要素。

测量成果的验收流程和验收抽样比例符合规范要求。

因为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测量成果要经过“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即作业中队的过程检查和测绘单位的最终检查,过程检查合格后,应提交甲方委托的省质检站验收。

测绘成果验收合格后,方可提交甲方。

该测区为12平方公里,不考虑其它因素,如果按整幅数计算,共需测制196幅地形图,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验收抽样比例为5%-10%,共需抽检10-20幅,实际抽检15幅,应符合要求。

第二大题:

本测区基本准:

H基=(29+61)/2=45米;

H相=f*m=0.12*8000=960米;

H绝=960+45=1005米

本项目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加密选点应符合如下要求:

(1)加密选点影像应清晰、易判读;

(2)加密点应覆盖整个林区;

(3)加密点距像片边缘不小于1-1.5厘米;

(4)还需符合其它相关要求。

DLG生产作业流程:

(1)资料准备;

(2)数据采集与属性录入;

(3)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与接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