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8775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11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3)帝国主义时期,出现了超保护贸易政策;

4)二战后,出现贸易自由化。

为执行贸易政策,各国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国际贸易条约协定等。

4.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对外贸易发转的主要特点

(1)发达国家是世界贸易的主体,是主要市场,在国际贸易机构中占据主要地位;

(2)跨国公司垄断着国际贸易的大部分;

(3)发达国家贸易政策影响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

(4)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发展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改善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广义的对外贸易包括服务贸易;

狭义的对外贸易则只包括货物贸易的内容。

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币或国际通用货币表示。

世界出口货物贸易总额小于世界进口货物贸易总额;

世界出口总额(FOB)小于世界进口总额(CIF)。

对外货物贸易量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即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对外货物贸易额,反映对外货物贸易实际规模的数量。

总贸易体系:

以通过国境为标准,反映本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流通作用。

美、日、英、我国采用。

专门贸易体系:

以货物经过海关结关为标准,反映本国在世界上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作用,欧洲大陆国家采用。

直接贸易(DirectTrade):

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称为直接贸易。

转口贸易(EntreportTrade):

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或货物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对第三国是转口贸易。

过境贸易(TransitTrade):

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过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直接过境;

间接过境。

货物贸易(GoodsTrade)

服务贸易(ServiceTrade)

(1)跨境服务,从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

(2)境外消费,在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

(3)商业存在,一参加方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的介入而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一参加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

贸易差额:

总贸易差额是指出口货物或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或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

出超:

出口贸易总额>

进口贸易总额

入超:

出口贸易总额<

平衡:

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

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

广义:

指货物、服务在一国总进出口贸易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狭义:

指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本身的结构比较,可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

对外贸易货物结构:

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货物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

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货物结构:

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贸易额与整个世界进出口贸易额之比。

以比重表示。

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反映一国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表示。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对外贸易系数(依存度):

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或GDP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第二章国际分工

第一节

1.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关系: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各国对外贸易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是实现国际分工利益的途径。

2.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分工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深化阶段。

(一)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

(二)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1、机器工业的建立是物质基础

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具体呈现如下特点:

①大机器生产使生产能力和规模迅速扩张

②大机器工业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征服国外市场的武器

③大机器工业改革了传统的运输方式

④大机器工业打破了以往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的市场

2、英国成为国际分工中心

3、世界市场交换的商品种类的变化

(三)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特征

(四)二次大战以来国际分工的发展

1、发达国家之间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2、产业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工形式变化

4、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加强

5、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发展

6、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

7、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多层次

第二节

3.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包括4各方面(识记):

(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切分工,其中包括国际分工。

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增长是社会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二:

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第三: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义和深度

第四: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条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作用在逐渐减弱,因而,在生产力与自然条件之间,前者居于主导地位。

(三)资本流动、特别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多层次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西方国际分工学说介评

4.从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论到现代西方分工理论,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第二阶段,以李嘉图为代表的比较成本说;

第三阶段,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第四阶段,由里昂惕夫反论所引起的对要素禀赋论的扩展。

5.亚当•斯密(1723~1790)的绝对成本论

在其《国富论》中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

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原因是:

(1)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2)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3)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他主张世界各国都应该分工生产成本费用绝对低廉的产品,以绝对优势的产品的一部分换回自己生产成本绝对高的产品,形成国际分工。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利益论”。

6.大卫•李嘉图(1772~1823)的比较成本说

主要内容:

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理论。

比较成本说进一步发展了绝对成本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应以“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列”原则进行分工。

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对其评价(五点):

1、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的作用。

英国废除了“谷物法”,取得了自由贸易的最伟大的胜利。

2、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

3、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李嘉图提出了九个假定(看书p20)作为其论述的前提条件。

排除了经济发展、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动态因素对比较成本产生的影响,把多变的经济抽象成为静态的、凝固的状态。

4、比较成本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条件等都对国际分工有重要的影响。

5、比较成本说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

7.赫克歇尔(1870~1952)—俄林(1899~1979)的要素禀赋说

俄林代表著作《域际和国际贸易》,创立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三个主要结论:

(1)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及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4)为实现根据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国际分工的利益,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一些理论上的假定:

国家内部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国家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货物流通不存在任何限制;

商品贸易完全平衡;

生产要素是完全可以分割的,没有规模经济利益;

只有两个国家;

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函数相同。

要素禀赋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所谓狭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他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不同国建的生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生产的原因和一国进口商品结构的特点。

所谓广义的要素禀赋说,除了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之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

1、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

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当两国间的价格差别大于商品的各项运输费用时,从价格较低的国家输出商品到价格较高的国家是有利的;

(2)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价格国际绝对差的原因,是国际贸易的第一个原因;

(3)不同的成本比例:

两国国内各种商品不同的成本比例是国际贸易的第二个原因;

(4)相同的成本比例:

只能使两国发生暂时的贸易;

比较成本差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条件。

(5)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价格比例

(6)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供求比例

(7)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

俄林认为商品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国际间生产要素缺少流动性的不足,即通过国际贸易可以部分解决国际间要素分配不均的缺陷。

2、要素价格均等化说

要素价格均等化说:

不同国家的不同的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将会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