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压力容器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7972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 压力容器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6 压力容器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6 压力容器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6 压力容器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6 压力容器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 压力容器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

《6 压力容器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压力容器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 压力容器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

工作温度℃

危险程度

所在车间

1

液氧储罐(5个)

O2

助燃

1.6

常温

高度

兴业气体供应公司

2

液氩储罐(1个)

Ar

窒息

3

CO2储罐(1个)

CO2

4

丙烷储罐(3个)

C3H8

可燃

0.08

5

氧气储罐(1个)

2.5

6

水、气储罐(6个)

水、空气

32

铸锻大型锻件厂

7

水、气储罐(3个)

铸锻锻造厂

8

水、气储罐(2个)

重工钢轮分公司

9

水、气储罐(4个)

空气、乳化液

铸锻炼钢厂

2.2危险源

2.2.1压力容器

1、超压引起爆炸:

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失效;

误操作;

反应容器物料添加量、压力、温度异常;

周边环境温度骤升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超压爆炸。

2、泄漏引起爆炸:

当介质属易燃易爆介质时,由于法兰、阀门等密封面及本体发生泄漏时,有可能引起泄漏周边爆炸进而引起容器爆炸。

3、泄漏引起窒息:

由于法兰、阀门等密封面及本体发生泄漏时,有窒息介质气体将引起人员窒息。

4、泄漏引起人员烫伤:

由于法兰、阀门等密封面及本体发生泄漏引起容器着火爆炸时,高温介质将引起人员烧伤、烫伤。

5、泄漏引起人员冻伤:

由于法兰、阀门等密封面及本体发生泄漏时,或容器爆炸时,深冷液体将引起人员冻伤。

2.2.2车间及周边建筑

1、由于压力容器的爆炸其碎片可能伤人;

2、由于压力容器的爆炸其发生的冲击波可能伤人;

3、由于压力容器的爆炸可能引起厂房及周边建筑的倒塌而伤人

4、由于压力容器的爆炸泄漏引起火灾。

2.2.3应急处置原则是统一指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本单位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集团公司应急救援组组成

总指挥

副总指挥

现场处置组戒疏散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通讯联络组

组长组长组长组长组长

3.2指挥机构及职责分工

3.2.1应急组织机构成员名单(见附件)

3.2.2应急组织职责分工

总指挥:

1.确定可靠有效的抢险方案,发布抢险命令

2.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领导汇报

3.指挥调动现场人员设备,协调各小组配合

副总指挥:

1.协助总指挥落实抢险方案

2.按照总指挥指令,协助总指挥,指挥抢险工作

3.总指挥因故不在时,全权指挥抢险工作

现场处置组:

1.在统一指挥下,按事故处置程序正确进行现场事故处置,尽量减少损失

2.在现场处置时确保人员安全,包括自身安全

警戒疏散组:

1.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道路畅通

2.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

3.指挥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

后勤保障组:

1.负责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

2.负责交通车辆的保障

通讯联络组:

1.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证通讯畅通,常用电话要常备,保证应急时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

2.负责各小组内的协调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

医疗救护组:

1.负责联系医疗机构

2.组织救护车辆及医疗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

3.组织现场抢救伤员

4预防与预警

4.1危急源监控

各单位应加强对容器运行管理,针对不同的问题,要制定不同处置方案。

1、发现泄漏时要马上切断进汽阀门及泄漏处前端阀门。

2、发生超压超温时要马上切断进汽阀门,对于反应容器停止进料,对于无毒非易燃介质,要打开放空管排汽,对于有毒易燃易爆介质要打开放空管,但要将介质通过接管排至安全地点

3、属超温引起的超压除采取第2条措施外还要通过水喷淋冷却以降温

4、容器本体泄漏或第一道阀门泄漏要根据容器、介质不同研制专用堵漏技术和堵漏工具。

5、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要对周边明火进行控制,切断电源,严禁一切用电设备运行,防止静电产生。

4.2预警行动

公司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机构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

5信息报告程序

5.1报警

⑴、发生事故后,第一发现人立即找就近电话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⑵、事故单位负责人接警后应立即上报集团应急救援办公室。

报告电话见附页。

⑶、报告内容为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简要情况、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应急响应原则上分为三类:

Ⅰ级响应(集团公司)、Ⅱ级响应(各分公司)、Ⅲ级响应(各车间)

出现下列之一的为Ⅰ级响应:

⑴、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含1人)死亡或危及1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的重大事故、重大危险源事故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⑵、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人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⑶、跨二个或二个以上单位(部门)的事故;

⑷、超出集团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灾难。

⑸、集团公司领导同志认为需要省、市安委会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灾难。

出现下列之一的为Ⅱ级响应:

⑴、造成1人以上(含1人)3人以下重伤事故,或危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的重大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

⑵、需要紧急转移安置5人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

⑶、超出车间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和环境污染事故灾难。

⑷、分公司领导同志认为需要集团公司安委会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和环境污染事故灾难。

出现下列之一的为Ⅲ级响应:

⑴、造成1人以上(含1人)3人以下轻伤或中毒事故。

⑵、容器发生本体泄漏或超压超温的事故。

6.2响应程序

⑴、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将所发生特大事故的情况报告归口管理部门,报告内容为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简要情况、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⑵、归口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公司领导,公司领导按本《预案》,迅速组成总指挥部,同时通知有关单位和上报省、市主管部门。

必要时请求事故抢险支援。

⑶、有关成员单位接通知后,应立即启动相应应急救援预案,成立抢险救灾专业队和现场处理组;

组织协调事故抢险救灾和调查处理等事宜。

⑷、重大事故发生后:

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在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切措施和手段,抢救被困或遇险人员(抢救被困或遇险人员,一般以抢险救灾专业队为主)。

在抢险救援组的具体指挥下,人人都有义务参加抢险救援。

⑸、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和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6.3处置措施

⑴、在事故险情出现时,现场指挥人员首先疏散无关人员撤离险区;

⑵、事故险情无法控制,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立即下达紧急疏散命令,紧急疏散命令只能由应急总指挥下达,应急疏散命令下达后要及时传达给每一个部门每个人

⑶、险情现场的指挥人员确定现场抢险人员全部撤离后再撤离;

⑷、疏散命令下达后,视事故险情出现地点和方向,以最近的路线和最少的时间,迅速撤离,并保持有序的撤离不得拥挤。

特殊情况下,可翻墙或采取其他措施撤离;

⑸、设置隔离区(图见付件2)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根据救援需要,按照国家产业标准和要求制定配备标准,建立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性的维护、保养、检查,保证设施、装备性能的安全可靠。

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应急指挥部有权紧急调用相关部门所有救援队伍、物资、设备和场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阻拦和拒绝。

事故后应当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

在原有交通运输资源不能适应抢险救援的情况下,应急指挥部要及时协调各单位交通运输支持。

 

附件1

应急救援24小时值班电话:

63600287:

00~19:

30

636420419:

30~7:

00

集团公司办公室:

6363636

安全环保办公室:

63670496366909

武装保卫部:

6367110

消防科:

63648286367119

火警电话:

119

急救电话:

120

山西省安全生产管理局应急救援电话:

40949094094910

太原市安全生产管理局应急救援电话:

7240058

太原市环境保护局应急救援电话:

3087657

附件2易燃易爆有毒介质泄漏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区域建议位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