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经典真题及解析part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696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经典真题及解析part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经典真题及解析part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经典真题及解析part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经典真题及解析part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经典真题及解析part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经典真题及解析part2.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经典真题及解析part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经典真题及解析part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证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经典真题及解析part2.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经典真题及解析part2

第1题

案例题

案例:

在进行“多途径下载文件”单元的教学时,李老师准备了学生学习的资料。

课前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李老师使用电子教室软件将学生学习资料从教师机分发到学生机时突然出现“意外”,文件传输到“60%”就停止了,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经过检查发现,网络连接正常,原来是电子教室软件分发功能出现异常。

这时上课铃声响起,“怎么办?

”李老师急中生智,根据他对这个班学生的了解,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既符合本课主题,又能完成教学任务。

于是,李老师上课时向学生们说明了情况,提出了问题:

“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如何共享下载资料?

”随后请学生给出建议。

学生们纷纷献计献策。

生1:

李老师,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共享)

李老师:

好,那你来演示一下吧。

生2:

可以通过FTP下载,还可以用QQ传递!

生3:

还可以先上传到论坛上,然后去下载!

生4:

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啊!

.

接下来的课堂中,李老师简要介绍了FTP的功能,请学生演示了FTP下载资料的方法。

学主们还分组尝试了其他方法。

虽然李老师并没有用到之前为学生准备的资料,但围绕着“文件的下载”这样一个主题,也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问题:

(1)结合教学片断,试分析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李老师恰当地处理了课堂“意外”,试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解析】正确答案:

(1)本节讲授的内容是“多途径下载文件”,老师将学习资料传到学生机上,发生了“意外”,这时,李老师急中生智,根据他对学生的了解,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既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又符合本课主题,李老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学生们给出了很多可行的方法,这样既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预设是静态的,生成是动态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变更。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弹性,要留有余地,要为学生生成的教学留有空间,还要依靠教师长期的课堂教学积累和教学机智。

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

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

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

总之,实践告诉我们,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务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为预设外生成的问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对生成的教学资源进行智慧的选择和高超的把握,使之转化为促进教学的有效资源。

(2)李老师成功的原因就是对班级同学的情况充分了解,而他分配给学生的任务也是适合的,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又能让同学们顺利完成任务,因此保证了课堂的效果。

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视为一种动态的、生成的过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课堂“意外”是课堂的生长点,让它成为教学的亮点,给我们的课堂创造精彩D李老师的课堂意外,给了同学们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积极,献计献策,下载是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当中经常用到的一项功能,说明同学们在平时积累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并能灵活应用。

老师的合理处理及师生的共同配合,使得发生了“意外”的课堂教学任务也顺利地完成了。

暂无解析。

第2题

单选题

音乐教学使用柯尔文手势可以直接训练学生多种音乐能力,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能力?

()

A.内心听觉

B.辨别音色

C.二声部演唱

D.音乐记忆

【解析】正确答案:

B。

柯尔文手势,指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为直观、形象的手势。

采用该方法可以对学生进行内心听觉、音乐记忆、二声部演唱和音阶调式转换训炼。

故本题选B。

第3题

单选题

在学期末,冯老师组织学生举办班级美术作品展,撰写了评语,并给出分数,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进步,冯老师的教学评价方式是()。

A.成长记录的评价方式

B.多主体的评价方式

C.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D.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

【解析】正确答案:

C。

举办学生作品展览、撰写评语、打分属于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A项,成长记录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反思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等。

B项,多主体评价是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

D项,题干这几项不足以说明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

第4题

单选题

1673年葡萄牙传教士徐日昇来到北京,向康熙皇帝进献了管风琴和古钢琴各一台,此时在这两件乐器的故乡欧洲,当地音乐的重要创作特征是()。

A.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创作中心

B.从半音化走向无调性

C.通奏低音

D.主导动机的运用

【解析】正确答案:

C。

1673年为西方巴洛克时期,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的,它强凋的是高低两端的声部旋律线条,即低音部和高音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

它有一个独立的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

主导动机指一个贯穿整部音乐作品的动机。

动机是音乐语汇的短小构成,通常的长度在一列两个小节。

瓦格纳是真正提出这一概念的作曲家,丰导动机在他手下发扬光大,并且影响了他所处时代的作曲家。

“半音化”包含:

半音的声部进行、和弦结构与和声进行;调性的频繁变换、远关系调性的密集紧接、调性的游移、隐蔽和无调性、泛调性的出现;从自然音阶基础的变音色彩至欣德米特的半音阶理论与实践和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

所有这些,都属于半音化风格与手法的发展演进范畴。

无调性是现代主义音乐创作手法之一,无调性音阶就是指音与音之间缺乏调性感,与传统的音乐有很大差异。

格里高利圣咏是产生于6世纪,统一于8世纪的一种天主教圣咏礼仪音乐。

第5题

单选题

Whichofthefollowingtasksfailstoencourageactivelanguageuse?

A.Recitingatext.

B.Bargaininginashop.

C.Writinganapplicationletter.

D.Readingtogetamessage.

【解析】正确答案:

A。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活动。

题干:

下列哪一项任务没有激发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

A项“背诵课文”,B项“在商店讨价还价”,C项“写一封申请信”,D项“阅读以获得信息”。

背诵课文是比较死板的语言输出方式,在语言运用方面是最不能体现主动性的。

故本题选A。

第6题

案例题

案例:

“问题连续体”是美国亚丽桑那大学的梅克(J.Maker)教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设的。

此体系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教学结构,揭示了五种类型的“问题解决”情境对于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

问题类型一,属感知层次,达到对事实的了解水平。

问题类型二,属理解层次,达到对事实的理解水平。

问题类型三,属综合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掌握水平。

问题类型四,属运用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运用水平。

问题类型五,属探究层次,达到自主探究及创新水平。

上述五类问题可以归纳为封闭性问题(相当于第一、二类问题)、半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三类问题)、全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四、五类问题)。

以“硫酸”一节为例,运用“问题连续体”进行教学设计如下:

1.第一类问题:

感知层次

实验1:

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试剂瓶相同、酸体积相同),说出鉴别方法,依据是什么?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第二类问题:

理解层次

实验2:

量取2mL浓硫酸并稀释成稀硫酸。

稀释浓硫酸时应注意什么?

为什么?

3.第三类问题:

综合层次

浓硫酸和稀硫酸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均有很大的不同,试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

4.第四类问题:

运用层次

5.第五类问题:

探究层次

问题:

(1)请补充上述材料中第四类问题和第五类问题各一个。

(2)第五类问题为开放性问题,请说明此类问题的教学价值。

(3)另外挑选高中化学内容设计出符合“问题连续体”的一组问题(至少五个).

【解析】正确答案:

(1)运用层次:

氯碱工业中,用浓硫酸来干燥氯气、氯化氢,为什么?

浓硫酸能干燥氨气吗?

为什么?

探究层次:

探究防治酸雨的办法。

(2)开放性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昀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钠与水的反应

①感知层次:

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

②理解层次:

由现象得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综合层次:

铁、镁、铝与水可以反应吗?

如果能反应,条件是什么?

④运用层次:

生活实际应用,珠江上突然飘来了几只铝桶,其中一只穿孔漏气,在水中爆炸。

解释原因。

⑤探究层次:

④中事件发生后该怎样处理?

为什么?

暂无解析。

第7题

问答题

下图是《思想政治》必修课程的设计框架。

根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理念,简述四个必修模块之间的关系。

(12分)

【解析】正确答案:

(1)必修课程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的主题设置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

(2)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

生活与哲学引导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利于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为其他三个模块的学习提供基本观点和方法论指导。

(3)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三个模块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三个模块中体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

学习三个模块的内容利于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4)高中课程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第8题

单选题

某二手车平台用30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某电视台黄金时段60秒的广告播放权。

货币在这一过程中执行的职能是()。

A.流通手段

B.世界货币

C.价值尺度

D.支付手段

【解析】正确答案:

A。

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是指以货币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用30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某电视台黄金时段60秒的广告播放权”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体现,故A项当选。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哪种舞蹈不属于拉丁舞?

()。

A.伦巴

B.恰恰

C.华尔兹

D.牛仔

【解析】正确答案:

C。

拉丁舞包括恰恰、伦巴、桑巴、斗牛舞等。

华尔兹属于摩登舞。

第10题

单选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