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26444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中心市区交通综合整治工作有力推进,郑成功公园、释雅山公园等公共开放空间相继建成,城市公交、供水、供气覆盖面不断扩大。

新农村建设“五大工程”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全面整治”行动、“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深入实施,五年全市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79.8亿元;

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3个省级和12个市级试点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五年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7.64万人次,转移就业31.34万人,完成“造福工程”搬迁35425人,解决152.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突破。

实施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200亿元,福厦铁路泉州段、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泉厦高速公路扩建、泉州湾深水航道工程、惠安青兰山30万吨原油专用码头、南埔电厂、石狮鸿山热电厂、晋江燃气电厂一期、泉州大园500千伏变电站及晋江至大园500千伏双回线路、金鸡拦河闸新闸、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金塔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累计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28公里、铁路通车里程90.3公里、电力装机容量360万千瓦、变电容量1009万千伏安,建成投产的码头泊位达71个,年设计通过能力达7237万吨,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网络等设施保障功能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持续深入。

行政体制、农村、投融资、增值税转型、医药卫生等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资本、土地、人才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企业改制上市步伐持续加快,新增上市企业41家,筹集资金折合人民币205亿元。

对外贸易平稳发展,出口商品总值年均增长20.9%,贸易结构趋于优化,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

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五年利用外资累计超百亿美元,累计新批(含增资)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项目650个;

载体建设不断加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获批为国家级开发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侨务外事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成功举办世界泉州同乡恳亲大会、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与港澳台合作更加密切,侨力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

泉台交流合作持续拓展。

深入实施《泉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泉台产业合作扎实推进,泉州台商投资区的规划建设全面推进,打造了台商创业基地、惠安绿谷等一批泉台产业合作载体,获批为“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试点工程”地区。

泉台农业合作步伐加快,获批设立“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创建“海峡两岸(福建·

安溪)茶业合作示范基地”,成功举办三届海峡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货会。

对台直航取得突破,泉州港作为两岸海上直航口岸,开通了泉州至金门客运直航航线、泉州至澎湖货运航线、泉州至台湾集装箱固定班轮,泉州晋江机场成为两岸直航新航点。

泉台文化交流持续发展,成功举办闽南文化节、郑成功文化旅游节等大型交流活动,开播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成为两岸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0.92吨标煤,继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20.1%和6%。

强化对两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和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五年投入治理资金67.34亿元,完成554个整治项目,水质持续改善。

一批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成投产,率先在全省实现各县(市)均建成一座以上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目标。

完成崩岗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治理104.8万亩。

生态市建设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保护力度加大。

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强化。

全面实施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推行行政指导,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断完善。

开展“破解熟人经济,提升服务水平”活动,工作效能不断提高。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设立市行政服务中心,42个审批部门553项审批服务项目和“六大资源配置中心”进驻。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平安泉州”建设持续深入,社会保持安定稳定,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十一五”计划目标

“十一五”目标完成情况

2010年目标

年均增长(%)

2010年完成数

一、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1.5以上

3564.76

14.6

2、人均生产总值(元)

2007年比2000年翻一番

45124

13.7

3、财政总收入(亿元)

超320亿元,力争突破350亿元

400.28

21.2

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60亿元以上

16

181.53

19.0

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8.7

36.1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8

1250.81

28.3

7、实际利用外资(报表口径、亿美元)

五年累计50亿美元

五年累计104.81亿美元

8、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亿美元)

13

82.82

20.9

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12

1202.91

16.9

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左右

102

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200

7左右

25155

12.1

1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8500

9296

8.7

1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35

38

1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40

42.3

15、城镇化水平(%、老口径)

60

16、R&

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1

0.74

17、每千人受高等教育人数(人)

50

50 

1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0

81

19、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10

82.39

20、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00

47.98

2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30

227

22、平均预期寿命(岁)

75

75 

23、每千人医生数(人)

1.3

1.34

24、每千人病床数(张)

2.8

25、城镇登记失业率(%)

2以内

1.2

26、人口自然增长率(‰)

8.5以下

6.2 

27、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

0.76

五年降低15%

0.92

五年上升2.5% 

28、环境保护综合评估指数

90分以上

2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

7.96以内

五年削减5.4%

7.91

五年削减6.0%

30、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4.68以内

五年削减20%

4.68

五年削减20.1%

二、基本形成大城市框架

1、大城市框架内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180

195

2、大城市框架建成区人口(万人)

186.5

三、基本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中心

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

17

6230.46

22.3

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85

88.6

四、基本建成亿吨大港

1、港口吞吐量(万吨)

10000

8455.37

15.9

2、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

200

136.95

16.8

五、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强市

1、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

10

7.1

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6

3.55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纵观国内外发展环境,泉州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面临的机遇:

从国际国内看,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抢占后危机时代的经济科技制高点,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实施一系列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我市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立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持续深化,为我市制造业开拓国内市场提供新的空间。

从两岸关系看,两岸的和平发展,特别是ECFA的签署和生效为两岸经贸合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夯实了基础,为我市进一步发挥“五缘”优势,推进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带来了新的机遇。

从区域看,国家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海西区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和更大发展空间,特别是海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将带来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快速改变,为我市发挥区位、港口、产业的比较优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自身看,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积累了较充裕的社会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