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优质PPT.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6308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优质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优质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优质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优质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优质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优质PPT.ppt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优质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优质PPT.ppt(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优质PPT.ppt

第一,计算中心人员和财务人员不能很好地协作,各自不了解对方的知识和业务特点,各自偏重本单位情况,往往导致系统质量低,实用性较差等情况;

第二,各部门极易产生依赖思想,认为开展电算化工作是计算中心的事,从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和支持系统的实施和运行,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集中管理形式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初期采用较多,现在已很少使用。

2.分散管理形式分散管理形式下,企业财务部门需单独配备计算机硬件设备和机房设施,配备有关专业人员,会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机房设施与硬件设备的管理以及软件的维护工作等完全由财会部门负责进行。

分散管理形式能充分调动财务部门的积极性,财务部门能根据其实际需要,分期分批解决急需电算化的项目,并且实用性强、投资少、见效快。

但也存在明显的缺点,财务部门下设机构都可能从各自的目标出发,不考虑相互之间的联系,缺乏整体考虑,数据不能共享,系统效益不高;

其次财务部门的下设机构均需配置计算机专门人员,否则影响系统实施,平时遇到的简单问题及维护工作,都不能及时处理。

3.一体化管理形式一体化管理形式又称之为集中管理下的分散组织形式。

在一体化管理形式下,企业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全企业计算机应用规划工作。

规划工作包括企业电算化的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及子系统划分,统一编码,对所用机型等做出统一安排,指导各业务部门开展电算化工作,若企业已设立计算中心,专门机构的设置就可以以计算中心为主体设置。

一体化管理形式下,实施会计电算化后需要调整财务部门的内部组织机构,岗位与职能都可能发生变化。

管理、开发、维护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参与系统开发工作,并负责日后的维护工作;

数据准备人员负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工作、包括输入、运行、输出等工作;

财务管理人员负责一些财务日常管理工作,并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一体化管理形式既照顾了各业务部门的特点,又能统一管理组织,是目前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形式,但在我国应该相对较少。

1.企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必须从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克服重复开发,重复组织数据的弊病,在硬件的结构体系、机型的选择、数据的接口、数据的处理等问题上都必须服从整体的要求,在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的同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阶段性原则将总体目标进行分解成多个阶段性目标,对每一阶段的任务目标做出规定,每个阶段的工作是下一阶段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每个阶段性完成各自的阶段性任务,实现阶段性目标,最终实现总体目标。

(3)客观性原则不能脱离实际,计划必须可行,企业应具备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条件,在人力、财力等方面有切实的保障,所要求的软硬件技术相对成熟。

(4)领导负责原则企业领导组织协调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总涉及的企业全局性问题,批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实施方案、经费预算等。

2.企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明确企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总目标

(2)明确企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3)明确企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建立的步骤及途径(4)明确企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组织机构(5)明确专业人员的培训和配备计划(6)明确资金的来源和预算3.硬件配置硬件配置1.单机模式2.多用户模式多用户模式中由一台主机连接多个终端。

主机是性能很好的计算机,用于存放系统所有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集中完成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工作。

终端为无盘工作站,它们共享使用主机的硬盘。

终端只有通过运行存放主机中应用程序,才能存取存放在主机中的数据。

这种模式很好的解决了输入输出瓶颈问题、共享性好;

碰撞和阻塞、支撑软件少,维护成本高。

会计数据量大且必须集中处理的单位多采用这种模式。

例如银行、邮电、铁路等。

3.网络模式网络模式是将单台计算机利用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是计算机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交换、资源共享。

可分为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简称C/S)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简称B/S)两种结构。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是由多个客户机与一个或多个服务器及其有关网络通信设备共同组成一个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是大中型企业建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较为理想的选择。

浏览器/服务器是一种建立在Internet(国际互联网)和Intranet(企业内部网)基础之上的应用模式,是跨国、跨地区的集团公司的理想选择。

4.软件配置1.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资源的软件,是客户使用计算机的前提和保证,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汉字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系统和工具软件等。

2.会计软件我国的财务会计软件业,发展迅猛。

目前,涌现出用友软件、安易软件、金蝶软件、新中大软件、金算盘软件等一批开发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劲、产品质量合格、软件性能稳定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5.人员配置人员配置1.岗位设置与人员配备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岗位可以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

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

2.人员分类与培训

(1)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分类系统开发设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系统操作人员

(2)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初级培训,中级培训,高级培训6.管理制度1.宏观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2.微观管理制度

(1)岗位责任制

(2)操作管理制度(3)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4)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试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试运行的起始时间

(2)整理手工会计业务数据核对各类凭证和账簿,做到账证、账账、账实相符;

整理各账户余额;

清理往来账户和银行账户。

(3)建立会计科目体系(4)统一证、账、表的格式重新确认的会计账、证、表的格式更适于计算机处理。

(5)规定操作过程和核算方法4.试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试运行阶段,手工和计算机两套系统同时运转。

(2)试运行要取得预期效果,除了软件性能外,还要依靠慎密的组织、严格的管理和较好的人员素质。

许多单位试运行时间拖得很长,有的超过几年,甚至最后失败,往往不是软件本身设计问题,而是应用部门在这些方面跟上不,最后不得不甩掉计算机,回到手工核算状态。

(3)输入的数据尤其是凭证数据准确与否是保证手工与计算机输出结果一致的关键。

(4)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能在某些方面改变了原手工处理习惯和方法,因此,必须敦促会计人员按新的要求、新的方法处理,以保证核算结果的可比性。

(5)手工核算与计算机核算结果的一致性问题。

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来的一些数据,与手工有一定误差。

如成本核算中的水电汽暖费、材料差异、工资、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等费用分配,可能会出现几分、几角的误差,导致手工与计算机核算对不起来,也影响到有关总账、明细账,最后影响有关报表。

这种误差属正常的,不应是问题。

因此对于手工与计算机核算结果不一致问题,首先应分析差异原因,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对不正常的,还要看是人工原因还是软件问题,然后纠正。

3.转换方式从试运行向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转换,替代手工核算,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全部核算业务一次性完成转换;

另一种方式是分阶段逐步转换,以保证系统可靠,平衡过度。

对于会计业务量大,处理复杂的系统,宜采用分阶段转换方式,先易后难。

对于那些业务简单或单项应用的核算业务,可用一次性转换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