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报告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情况报告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况报告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严重不够、语文积淀浅薄,教师一本教材、一本教科书的封闭式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
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于是,僵化的教学程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扼杀了创造性,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大语文教育观也告诉我们: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上。
课外的阅读、写作、交谈、各种活动,甚至生活,无不需要接触和运用语言,所以,我们的语文教育者必须激发与培养广大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使之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让学生能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很难将《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校园的时代要求前,在不断要求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时,必须大力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全面激发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以及记日记的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
小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与指导下,阅读一本本书籍,达到一定的量,就能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纠正各种不良动机,良好的阅读动机得以激发与培养。
2.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
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各种动机的心理因素,调查出各种不良动机的严重程度。
2.激发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真
正取得实效,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激发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
(1)着眼课文学习进行的课外阅读。
从课文这个出发点,可以走向四面八方,精读一篇课文,可以带读许多相关的书籍。
(2)围绕课内写作进行的课外阅读。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范文中的写作因素,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提供可资借鉴的写作方法,同时,还注意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构思的,又是怎样遣词造句的,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找出自己的差距等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
(1)学校每年11月份举办一次校园读书节。
(2)充分发挥图书室功能,组织学生定期借阅。
(3)开设每周1节的阅读指导课和每天中午的自主阅读。
(4)组织学生订阅报刊、自带图书,设立班级图书角,开展“存二读百”活动。
(5)组织全校性的古诗文诵读比赛。
(6)读书笔记、手抄报评比展览等。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2.文献研究法:
查阅关于课外阅读研究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3.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
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4.行动研究法:
组织校本教研,进行语文阅读指导课课程的研究和读书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
坚持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续性、创造性原则,采取个别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XX年3月~XX年12月)。
1.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2.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3.成立课题组,培训教师。
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XX年1月~XX年12月)。
1.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初步研究;
2.组织教师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撰写案例、论文——深入研究、细化研究;
3.进行研究的阶段总结,开展中期汇报,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XX年1月~XX年4月)。
1.进行研究后期的资料、数据整理,论文、案例的撰写,汇编论文、案例专集;
2.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活动准备
(1)晓之以理:
有意识地结合班会、晨会及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渗透启发:
有益的课外书读得多了,头脑自然就会聪慧起来,心灵也自然就会充实起来,从而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解决书源:
没有可供阅读的图书,阅读自然没法开展。
切实解决书源问题,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建立班级图书角;
②开放学校图书室;
③倡导家庭书架等。
(3)落实时间和活动:
①每天早上到校后的15分钟时间为学生个人自主阅读时间。
②开展午休阅读,住校的学生每天午后有40分钟的阅读时间。
③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④经常开展一些小学生喜爱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等。
2.活动过程
(1)引起阅读兴趣
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及阅读能力,我们着重推荐不同的读物,同时还提供了自由阅读书目,让孩子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读有价值的书。
向学生推荐读物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主要就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唤起他们一睹为快、非读不可的欲望。
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简介主要内容;
②借用名人(或媒体)评价;
③朗读精彩片断;
④讲述创作故事;
⑤设疑惑,造悬念。
(2)培养阅读习惯
实施的策略有:
①榜样引路。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前,不失时机地通过榜样示范,让他们了解古今中外一些伟人、著名科学家以及身边同学的读书、学习的可贵品质,使他们逐渐地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的趋向。
②引导归因。
借鉴海德的“归因理论”,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阅读行为结合榜样进行归因,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
③动机诱发。
动机是实现一个特定目标的原因。
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而产生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诱因,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刺激或情境是非常必要的。
(3)树立阅读动机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动机,首要要明白当前农村小学生存在着哪些不良的课外阅读动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主要有如下几种,分析了成因并采取了相关策略:
①懒惰心理:
懒于与书打交道,常常把原因主要归结为客观的因素,诸如没时间、没书或其它一些原因。
②敷衍心理:
被动阅读,只看些订阅的报刊,或父母和老师规定的阅读任务,只求完成,不求质量。
③偏食心理:
选择阅读材料时,错误地认为要提高作文能力就要多看作文书,方法也较重于“好词好句的摘录”这一形式。
④功利心理:
较片面地认为看书是为了向人家炫耀看书的数量、赢得老师的表扬和仅仅是为了写好作文,忽视知识的积累等重要的目的。
⑤盲从心理:
课外阅读无目的性和无方向性,别人看什么我也看什么,时尚什么我就看什么。
⑥浮躁心理:
在阅读过程中无“法”可依,缺乏指导,茫然无绪,找不到“航标灯”,久而久之,课外阅读兴趣也会逐渐降低。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学生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
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
“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
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树立榜样激发动机。
老师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
学校组织“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选,树立典型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2.创设氛围激发动机。
学校在环境布置上独具匠心,校园内名人名言牌匾、条幅已成为学校的独特风景。
班级图书角的布置各有特色,有“好书推荐”,有“读后一得”,有学校向每班推荐的读物,也有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图书,课间随手就可拿起一本来翻阅。
3.开展活动激发动机。
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它为正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台,既可以让收获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同学。
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读书节,读书节上各年级的活动精彩纷呈,如低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中高年级进行赛诗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赛、读书报告等。
其次,学校还注意根据主题阅读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手抄小报评比、读书心得展出、读书笔记评比展览、优秀读书笔记广播等,阅读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把全校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推向高潮,吸引了更多同学投身阅读活动。
4.师生共读激发动机。
教师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后,写下各自的读后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这种做法深受学生欢迎,有了老师的参与,学生们热情高涨,都愿意去读去写。
(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爱上了读书。
书要静下心来读,这是读书最重要的习惯之一。
如何把学生带进书本,让他沉浸在书的海洋中,陶醉在书香中,创设良好阅读氛围至关重要。
学校在激发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的同时,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
读书还要勤于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根据年级的差异,学校为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了《读书笔记本》。
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即教会学生在读书时,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把它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之后写下对所读书的体会,即读后感;
高年级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要求写好读后感觉,还要求能写出书评。
在每周一节阅读指导课上,由语文老师对学生